王萍
摘 要:初三面临中考,是对初中知识汇总复习和反思升华的关键时期。我们切不可再沿袭传统的题海战术,而是要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层次来整合教学内容,让知识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复习和探
索中。
关键词:初三数学;务实提效;认知规律;反思;运用
初三是初中知识汇总和反思阶段,该阶段马上面临中考,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之前学过的知识,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和实践做到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但是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沉浸在抽象理论解说和题海战术的模式,这不但没能提高课堂效率,还让学生对数学感到厌烦和恐惧,长此以往学生将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想提升课堂效率,我们的初三课堂就应该务实,也就是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整合教学内容,引导他们进行系统的复习、思考和实践,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初三学生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下面我联系多年的实践经验,说一说怎样以务实的精神实现初三数学课堂的提效。
一、结合认知规律,寻找认知契点
新课标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寻找知识与学生的认知契合点。只有这样整合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和反思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复习是不能忽略的,不然就会让数学知识变得散漫。
例如,在复习《变量与函数》知识时,因为函数在初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从心里觉得很熟悉,不会重视。针对这个情况,我设置了一个陷阱问题,让学生“阴沟翻船”,从而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所以说,教学也讲策略,不能仅从表象的概念和题海战术上谋求取胜,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挖掘和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将认知和知识、技能发生联系,为进一步深层次的复习和探索奠定基础。
二、承认客观差距,设置分层引导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班学生,鉴于一个班几十位学生存在客观上认知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要结合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进行分层引导和鼓励。传统的数学课堂就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统一的讲解,这样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为了规避这种现象,我们就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距,设置分层引导的复习方案。
例如,复习《因式分解》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三个层次来设置问题:①3x2-3x;ma+mb+mc;m2-16;②x2-6x+9;x2-4y2;x2+4y2-4xy;③-x2-4y2+4xy;6xy-2x2。
如此三个层次,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完成第一步基础性的试题后,就可以尝试能力型试题,逐步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成绩中等的学生同样可以尝试难度更大的试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完成三个层次,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这样设置复习方案,一方面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循序渐进地重新拾起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也让基础好的学生有时间进行深入探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结合实际问题,培养运用意识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无论是投资理财、炒股房贷,还是开店卖货、活动促销,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讨论和计算,最终利用有限的资源,赚取最大的利益。当前,中考数学也特别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考查。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能结合学生认知构创设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探究,培养运用意识,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复习“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时,我就注意结合生活常见的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开放性探究试题:小何开了个卖鞋网店,正常情况下每天卖出30双,每双赚50元。调查显示,鞋单价每优惠1元,平均销量就会增加2双。“双十一”活动期间,要想设计一套保障每天盈利不低于1200元的方案,请问要如何调整价格?
這样的问题就来源于生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指导他们通过探索体验完成对该类问题解答方法的建模,进一步提升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课堂的最高追求。
本文是我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经验,对怎样以务实的姿态抓初三数学复习的几点看法。总的来说,初三复习不能好高骛远,要首先抓住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整合复习方案,启发他们注意发现问题细节,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复习和探索的欲望,最终实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目的,完成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李志林.初三数学课堂应怎样务实提效[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4(10).
[2]孟祥平.初三数学复习怎样抓细节促效率[J].考试周刊,2012(23).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