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摘 要]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高校从教的教学实践经验,研究和探讨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将微课、慕课、优课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并以无机化学为例,详细论述了当今高校如何切合实际推进微课、慕课、优课等网络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线开放课程;无机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98-02
目前,大学课程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变革绝不仅仅局限于给师生配置电脑和建设校园网, 随着微课、慕课、优课平台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出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相当大的冲击。我们不能抛开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味地建設网络课程,更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时代的新的教学模式相孤立。笔者从事高校教学工作31年,经历了传统单一的黑板授课——CAI课件的研发和使用——尝试制作微课并参加全国首届微课竞赛——将慕课(MOOCs)、优课(UOOC)平台引入课堂教学等阶段。对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课堂授课多种形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颇有感触。本文就高校如何切合实际推进微课、慕课、优课(UOOC)平台等网络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同行参考。
一 传统教学+CAI课件仍是教学主要形式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授课仍然是传统教学+CAI课件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课件已广泛地应用在教育活动之中,要想把一堂课讲好,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就是要下功夫制作属于自己的CAI课件,这对于教师,特别是刚上讲台的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是一个需要用心并付出努力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应具备这个能力。CAI课件的制作除了对教材要熟悉之外还要有许多技巧和使用注意事项,笔者在2012年曾在《中国大学教学》上发表过一篇题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实践—以无机化学分子结构一章为例》的文章。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丰富性、新颖性、趣味性、形象性等特点,将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信息融为一体,学会使用PPT、FLASH、3DMAX、PREMIERE 等软件。另外,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等各种竞赛对高校教师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笔者制作的无机化学“分子结构”一章的课件获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三等奖。通过参赛提高了自己的制作水平,激发了创作热情,每次使用该课件上课时深受学生欢迎。
目前,主流授课模式还是首先重视传统教学+CAI课件这种形式,所以应鼓励教师多参加这类竞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课件服务于教学。
二 把微课融入大学教学,增加课前、课上、课后各环节自主学习
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出的初衷,是为了让课堂学习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而现在则是“互联网+”的时代。意味着,学习知识并不一定要在教室里,学生可以在家里按自己的方式学习。同时,碎片化的时间也应该被合理地利用,通过观看简短的微课来加强有针对性的学习是非常好的方法。
目前,微课还只是一种“碎片式”的学习方式,只涉及一个到两个知识点;讲授特定的知识内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很少有系列微课,而课堂教学是具有连贯性的。对高校教师来说,需要站在课程教学改革这个高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来制作适合课程教学需求的微课,要让微课与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要让微课与学生的业余学习相结合。
这样,如何把微课引入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就把微课引入课堂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做了尝试。如:在讲分子轨道一章时,当讲到重点内容杂化轨道理论时,将笔者题为“打开甲烷奥秘的一扇窗—轨道杂化理论”微课介绍给学生,让同学用于课前预习,该微课曾在首届全国微课大赛广东赛区获三等奖。在学完这一章后进行小结时再次让同学用10分钟时间观看该微课。用这种形式小结生动、直观。不清楚的学生还可以课后反复播放复习。实践表明这种把微课融入大学教学,增加课前、课上、课后各环节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效果颇佳,深受学生喜欢。
另外,笔者平时注重收集与教学有关的微课,同时把一些微课网址介绍给学生。如:可汉学院的微课、中国微课网、TED网易公开课、凤凰微课等,学生可以用课余时间借助于电脑、网络就可以学习了。用微课辅助教学效果很好。同时,笔者自己也不断地根据教学需要制作更多的微课服务于教学。微课制作的方向应该是性价比更高,投入不要太大,最主要的就是填补碎片化学习的空白。笔者作为学院的一名教学督导,积极鼓励教师们参加微课比赛。因为通过参与、观看和研究微课能使你迅速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同时,老教师也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应该与时俱进,扩大视野,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提升授课水平和艺术。事实表明:通过参赛能广交同行朋友,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 如,参加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建的参赛QQ群,受益匪浅。
三 有计划推进慕课建设
2012年以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大面积普及,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呈现出来。它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慕课”极大地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慕课是互联网和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结合的最新产物,是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
MOOCs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文化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造性应用和教学学术研究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2013年起,以“中国大学 MOOC”为代表,国内一批 MOOC中文平台纷纷上线,为众多“国产”MOOC爱好者建设满足国内教学需求的、体现中国特色的MOOC 提供了可能。
目前在中国,引领MOOCs潮流的正是名牌大学的名教授,他们在网络课程创新探索中大大提升了教学学术的研究水平;大规模网络課程向全世界公众的开放,创造了教学成果公开发表的全新形式,是课程教学成果和实力的全方位综合展示;而成千上万学习者的评价,则提供了客观、公开、公正的课程教学评价尺度和模式,公开发布的网络课程,每一个环节都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慕课”是借助于专业技术平台来实现网上交流学习,资源共享。但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如何将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融为一体亟待研究和探索。
2014年5月12日由深圳大学发起,全国地方高校成立了优课(UOOC)联盟,优课(UOOC)联盟的主要合作内容是:共同开展各类MOOCs课程建设;共享统一的UOOC教学、沟通平台;实现(UOOC)联盟在线课程共享。
优课(UOOC)联盟成立一年时间里加盟高校达76所,上线课程达25门,学生选课人数累计已超过2.5万人次;优课(UOOC)是慕课(MOOC)模式的最优实践者,笔者所在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也成为优课联盟成员之一。由此可见,各校对慕课(MOOC)这种在线开放课程的新的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重视。
MOOC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快速兴起和迅速普及为包括化学专业在内的我国高校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但优秀的化学类MOOC 不可能一蹴而就,以 MOOC促进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尚未水到渠成。
笔者认为,对于致力于建设MOOC的化学教师来讲,要抓住 MOOC教与学的规律,对现有课程进行实质性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改造,使课程充分体现出MOOC 的优势与学科、课程自身的特色,而不应只是跟风开课,简单地把课程放在互联网上。我相信只有真正置身其中去探索、去实践,才能把MOOC所提供的机遇和可能变为现实,真正实现高校化学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应认真研究一下如何将微课、慕课、优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翟怡, 胡涛.MOOC与我国高校化学类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5(6).
[2]肖娟,魏莉.浅谈微课与高教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