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君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南京 211135)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企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对员工素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学生职业素养的欠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创业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显著。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显得越来越迫切。德育课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要树立职业素养培养的理念,探索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有效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
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培养职业素养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鼓励观点的多元化,对于学生的幼稚、浅薄与错误,不挖苦打击,而是尊重和引导,使学生敢于探究,乐于体验,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刻苦钻研的品质和独立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了“中国教育梦”,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即“让每个学生幸福成长、人人成才”。作为德育课教师,自己就要具备合理的人才观,相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观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才能欣赏学生,帮助他们从原来的自卑、自弃转化为自信、自强的一面,成功走向社会;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从选拔教育、应试教育的 “失败者”阴影中走出来,积极主动地向“职业人”的方向靠近。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引导、体验和发现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的功夫体现在一个“导”字,可引导、疏导、指导、督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职校德育课程中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年龄大小、生活环境、社会状况、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寓教于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在职校德育课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
案例探究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案例,并尽可能清晰、简明地向学生展示案例。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目的性、真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循着有利于实现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原则。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音乐欣赏等,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或暗示学生。
任务驱动法经常运用于专业课中,基于职业学校的特色,笔者也在德育课教学中尝试任务驱动,在学生在“做中学”、“评中学”、“帮中学”,把理论化的知识生动的呈现出来。任务驱动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立,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科学下达任务,布置任务之后还要跟踪学生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设置一系列问题,构建任务与知识的桥梁。
学生通过深入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这个过程取得知识上的增加和思想上的提升,如去企业参观考察,去敬老院、福利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实训基地实践,开展一系列和职业素养相关的主题演讲、竞赛活动等等,这些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快的适应从学生向劳动者角色的转换,促进学生就业意识的形成,增强了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大大促进了职业素养的形成。
德育课教师则需要系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努力实践,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重视德育课教师的职业素养的相关培训,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提供建设德育课教师队伍坚实的保障。同时,德育课教师也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弱势,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观念,掌握德育发展的新动态,关注德育理论的新发展,加强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德育课的评价应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核心,具有激励作用,应全面整体的进行评价。
在德育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来开展评价活动,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组评、老师综合测评等手段评定等级。这种评价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生在德育课堂以及课外的行为表现。让学生参与到考核过程中来,这样也会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力推动了德育课向课外延伸的进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德育课成绩应该通过过程性评价来进行,在评价中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关素质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观察法、测验法、成长记录法、调查法、自我报告法、网络测评法等,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采用讨论辩论、活动记录、同步训练、方案设计、学后感、调查报告、计划书、现场答辩、巩固拓展训练、电子小报等各种形式多维度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
评价学生应该将过程性评价和动态性评价相综合,在德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性进行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课后社会实践等方式的评价,还有小组制定计划、实施行动、活动反馈的实践评价,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人及小组的阶段性表现的动态评价。只有把学生的多个方面、多个时期、多个阶段的表现的评价综合起来,才能有效增强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德育课教学在对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每一位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师都要以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为主要责任,树立“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的评价机制,促成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我们相信,在广大专家、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职校德育课会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1]谢树平,李宏克,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6.
[2]徐敏杰.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2):88-89.
[3]杨鑫.论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