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娟,余俊渠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广东佛山 528000)
当前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渠道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宣传某种程度中被弱化,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致使高校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异常艰巨。捍卫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主阵地,增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尤为重要,为此,构建高校发展党员质量保障机制,从入口关严格控制,重视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深化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强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学生党员是高校党组织的新鲜血液和活力,高校党组织更是始终肩负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巩固党对高校领导的坚强阵地。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中心,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作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共同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根本上是从制度上构建管党治党制度,高校通过建立管党治党制度,能更好地保障学生党员质量,高校管党治党实践的发展客观上也要求制度体系不断的更新完善。
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其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2]。”入党动机是发展学生党员首要考察主要指标。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功利性、模糊性等特征。没有真正解决好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吸收动机不纯的学生成为党员将会对今后学生党员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源于学生自己,他们对党组织没有形成正确地认识,片面地认为加入党组织能够享受更多的权益;也有的同学盲目追逐等,入党原因是多种多样;另一方面源于发展党员工作不到位,缺乏对学生入党的启发式教育,没有开展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党性教育。因此端正学生党员入党动机,要抓住时机,开展深入细致地有针对性的教育。
学生党员不同于其他组织的党员,他们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表层,思考深度不够,但是他们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教育方式的单一化,难以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难以吸引学生真正认识党、了解党,难以推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过去依靠组织领导地位和行政命令去发展学生党员、管理学生党员已经行不通。现在的管理服务工作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做到民主、科学、合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发扬民主,扎实推进,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组织树立光辉的形象。
目前,高校学生总体数量的增加,想要入党的同学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各组织对党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严格地把控。入党难度大、名额比例少是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现实情况。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而忽视团组织的推优工作。初入学的新生,绝大多数随大流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错误地认为递交入党申请书已经完成争取入党的全过程,剩下都是听从组织的命令。对党的历史、党章、党员的考核标准等基本常识几乎是略知一二。即使组织严格按照程序发展党员,学生很有可能因个人得失而错误认为组织程序有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少数,充分说明高校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入党时,没有很好地开展宣讲教育。不仅是入党程序出现问题,而且培养机制也没有完全跟上学生的需求发展,导致发展党员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考察、评估是检验学生党员质量高低的有效方式之一,考察、评估结果的运用则能够很好地激励、约束党员,二者既是激励机制的主要手段,更是管理的主要方法。考察内容,对组织而言能够充分展现党员发展的情况;对党员而言,能够体现党员全面的综合素质,为后续的评估做科学的评价。在高校,鉴于学生党员具备学生、党员双重身份,所以学习成绩理所当然地成为考察内容的重要指标。传统观念片面地认为学习好就等于其他方面也很好。于是在实际考察中,重学习成绩轻业务能力考察,重工作能力而轻道德修养考察,重理论学习而轻社会实践考察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第一,多元化的教育平台载体的构建。平台载体是教育形式的辅助手段,是拓展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领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学生群体深受其影响,因此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对多元化教育平台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多元化教育平台载体的构建丰富发展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的手段和内容,利用无形的网络平台传播积极的正能量,切实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构建传统课堂与新媒体的双重教育平台。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宗旨、目标是完全吻合的。加强和改进传统思政教育课堂,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课堂的主渠道,是发展学生党员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为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新媒体时代教育环境的变化,构建传统与新媒体的双重教育平台是高校发展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路径。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既要发挥已有的方法手段,同时还要学会借鉴运用新事物。
一方面,组建专业的高校党建工作队伍。首先,成立学校专业党建工作队伍。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由一个校领导挂靠一个学院、学院党委主要领导,辅导员和部分学生老党员共同组建,总人数大概11~15个人左右(须为单数)。专业队伍的选拔基于专业、能力、年龄、身份的搭配,要有相关的章程规定会议程序,重大事宜必须民主投票决定。其次要重在培育,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学习平台加强对选拔成员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不断开拓创新发展党员工作的新局面。最后要建立适当的奖惩措施规范党建工作队伍的管理。
另一方面,规范发展学生党员程序,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相关制度。规范发展党员程序,是构建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环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从发展学生党员和保障党员质量角度出发,总结经验教训,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做细做实,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让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到党组织的队伍中。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相关制度是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激发基层党组织内在活力的重要手段,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一方面,科学设计评估体系,完善学生入党的评估指标体系。学生入党指标的设定主要分为基础层面和提高层面两个方面,具体是从德和才两个大的方面来评估。基础层面的指标是入党的最低标准,凡是没有达到最低标准的不能入党;当达到基础标准后,再根据第二层面即提高层面的标准选择学生党员。设定学生入党的评估指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设定最低入党标准,没有学生达到最低入党标准,不得为了入党名额允许某一个党员加入;二是为了优中选优,针对每个学校和专业的不同特点,对其中的入党标准进行一定程度的拔高,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尤其,设定学生党员入党标准除了不能降低外,也不宜过分拔高标准以免评估指标无法实施。
另一方面,注重评估方式的民主化,将学生评价、党员评价和老师评价结合起来。学生党员的评估除了通过上述考核指标的硬指标外,还应该从软指标考虑,即学生的相关评价上。学生入党的评价主要从相关学生评价、党支部党员评价和相关学校老师评价三个方面组成,其中相关学生评价比重应该最高,其中权重至少40%以上;党支部党员评价次之,应该在30%以上;老师评价再次之,不得超过30%。这样的评估才能更加反映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同时兼顾党员、老师们的意见,评估标准主要还是在德与才两个方面,主要通过匿名投票方式进行。只有将入党的硬指标和软指标相结合才能确定评估学生入党的标准,最终能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刘鑫.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