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常态课:小学教师基本的教学能力

2017-03-11 12:49刁新峙
辽宁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成才公开课学情

◎刁新峙

上好常态课:小学教师基本的教学能力

◎刁新峙

常态课与公开课是小学常见的课型。常态课,也称常规课,是指教师个人独立完成备课,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试教试练,使用的教学场所是自己日常使用的教学场所,所用的教学设备是自己日常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对象就是自己任教班级或所任学科的学生。常态课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体现着教师的个人能力。公开课(或观摩课)则是一种集多人智慧、经教研员或教学主任等多人指导、反复“打磨”而产生的汇报展示课,体现着教师所在教学团队集体协作的内在实力。常态课和公开课是相辅相成的,常态课是基石,公开课是基石上雕刻的"艺术品”,为常态课进行着引领和示范。

一所学校的发展主要基于两大核心:学生成才和教师成长。学生成才是学校发展中具有阶段性特点的长期性工作,而教师成长则是没有终点的工作。如何培养优秀的教师?进修、培训、参赛,途径多多,而把常态课上好,在这个过程中让教师更加优秀,则尤其需要重视。

一、端正态度,常怀常态课之心

研学似种地,要想收成好,得靠平日抓。常态课是教师每天都要“耕耘”的,是实现学校有效教学的平台,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因素,检验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教育的发展不是几位名师几节精品课就能促成的,也不是学生苦学几年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所有教育参与者用“孺子牛”的精神做常态课的基石。

学生成才与否关乎一个家庭,而教师成长与否则关乎一批学生乃至他们的家庭,甚至关乎祖国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成长的程度决定了学生成才的效率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在为学生学习主体的教育架构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即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配角,亦是教育行为实施的主角。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者或是命令发布者,而应成为师生平等互学的参与者和仁爱的智者。所以,小学教师要耐得住教育的寂寞,守得住育人的底线,把得住职业操守。小学教师要敬重职业,端正心态,淡泊名利,要把每一节常态课都当作公开课来对待,名师出现就指日可待,成才的学生就会大量出现。

二、精心备课,夯实常态课之源

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前准备充分与否,是上好常态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在深研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逻辑基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吃透大纲,按照大纲指示确定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情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预设课堂突发事件,设置多种解决预案,选择适合学情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教学设计要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多种策略保教学”原则,课前预设要多几个方面的考量与预案,体现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导者,也为上好一堂常态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教师更要吃透教材,分析教学问题,要真正做到重点问题“掰开了揉碎了”,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好一节课的课堂活动。要充分做好课前预设,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熟备学生,抓住常态课的核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研究学生,熟备学情,就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常态课中教师面对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已经确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巩固。教师对学生的熟悉度不单是成绩分数,而应在备课环节就能根据学情进行有准备的调整与设计。根据认知程度、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教学设计,将不同难度的问题分给不同的学生,做到让优生吃精、中等生吃好、学困生吃饱。分层次布置作业和提出要求,也是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只有熟备学生,才能抓住常态课的核心。

课改多年,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单边“填鸭式”的讲授活动,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的双边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常态课也是有生命的、充满活力的。教师要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一个知识点和方法的教学都落到实处。要在和谐的师生互动中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和主导性,让学生能在本色、自然的常态课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收获成功。

四、学会反思,积淀常态课的经验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句话强调了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样,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需要思考。教师要善于总结课堂教学经验,要学会反思,这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只有做好课后反思,才能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成功和失误进行分析研判,才能修正不足,不断进步。课后应认真总结审视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实施到位?教学重难点是否已经解决?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的热情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能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课堂教学中受学生个体性格、班级氛围、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影响,教师的教学设想与教学实践也常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难免出现不尽如人意情况。因此,教师要学会认真分析总结每节常态课的优劣得失,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多反思,多研究,这样才会让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少走弯路。客观的自我教学反思与评价,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使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不断完善。

五、外因促动,构建常态课的根基

教师上好常态课能力不但要需要自身内在动力的驱使,更要有外因促动。外因来自于学生求知的欲望、家长的支持与理解,更来自于教师所在学校为寻求可持续发展给教师提供的外在条件。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步入教育信息化行列。学校可以构建教学课件素材库,发挥年轻教师信息化技术优势,结合老教师的经验,制作学科教学课件,服务全校教师。教师根据各自班级和学科的学情不同,适当调整教学课件,以缩短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备课质量。学校常规工作中的集备和业务学习是促进教师常态课能力成长的传统平台。同学年组、同学科相互研讨,吃透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学情,对备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常态课课堂教学水平,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给学生一个展示教师能力、体现师生关系和谐、依学而教、朴实中不失精彩的高效课堂。学校教学领导要重视常态课教学,常年坚持听“推门课”,做到“一推二听三点评”,多听教师的常态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教师成长。

六、内因激发,提升常态课的能力

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教师成长。学校要充分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持续强化教师的思想认识,培养教师积极的职业态度,坚定的职业信念,以学生的成才和学校的远景发展为己任。学校应把教师成长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来对待,每一个部门都应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学校也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在人事安排上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年龄、能力,并进行分组。学年组中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以老带新,实施“青蓝工程”。

(作者单位:营口市站前区健康小学)

(责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成才公开课学情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