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当代中学生德育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2017-03-11 11:39董丽晶
辽宁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品德德育工作中学生

◎董丽晶

试谈当代中学生德育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

◎董丽晶

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当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并对未来社会发展、民族精神有着决定作用。现今,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意识是好的,他们思想积极向上,关注国内外时事,关注自身发展,不断增强自立自信意识,具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媒体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使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的头脑中越来越模糊,使得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中学德育要想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发展的活力,必须探索当今学校内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成因

(一)学校德育的僵化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可以简化为一种传输模式,即教育者把社会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让德育带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强制性。这样一来,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书本层面上,形成单一的说教模式,也使道德变为了一些平面的条条框框,无法使学生真正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其实,品德最终的形成,需要学生将思想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种灌输性的说教与强制性的学习已经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在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许多父母由于事业难顾家庭,缺少与子女沟通的机会,使子女与他们产生“距离感”,让孩子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向人开启的封闭世界,从而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反抗、适应困难的性格。还有些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比如父母关系紧张,使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或者父母离异,让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孤僻、冷漠、仇视等不健康心理。

(三)学生内心的叛逆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逆反心理表现在中学生身上比较突出,尤其突出地反映于中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不再满足教师的简单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他们喜欢索隐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同时,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性还是不成熟的,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违背客观的反常心理,它削弱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对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副作用。

(四)网络世界的影响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思想、性格的成长期,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往往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倾斜,容易使他们走上颓废、堕落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中学生的各种信息需要,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得不少中学生生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长此以往,一些中学生产生人格障碍、道德情感冷漠、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无法面对真实的社会,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互联网人际交往中的人际信任危机也影响到中学生现实人际交往态度,诱发人格障碍。此外,很多网络游戏充满了血腥的内容使学生受其影响,形成了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而网络交际引发的“网恋”问题也令人无法漠视,近年来青少年因会见网友出走、被骗事件时有发生,对中学生身心成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解决策略

(一)运用多种教育方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首先,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学生品德的养成,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第二,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所以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可以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还有,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努力加强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既重言传,又重身教,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二)加强家校之间联系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作为问题家庭的父母绝不能因个人的情感、是非问题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顾;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和冷漠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家长应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因此,学校要定期开展活动,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和建议,科学指导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探讨共同配合的教育途径,交流教育经验,提高教育成效。

(三)纠正学生逆反心理

首先,教师要向中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实质,耐心教育他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他们学会冷静思考,科学分析,努力使自己的主观和客观一致,保持认识的正确性。其次,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方式的运用,切忌空泛、虚假、唱高调,要将理融于情中,使中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可感、可亲、可信。

(四)开发生命教育课程

学校加强对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中学生拥有“精神家园”。学校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陶冶情操。学校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公德意识的培养,让中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教育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尊重他人,懂得遵纪守法,成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关爱身边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对生命的敬畏感。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多开展户外拓展活动,使学生通过户外拓展活动,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总之,学校应把握当代中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强化中学教学中德育的管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性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真正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

(作者单位:调兵山市第七小学)

(责任编辑:杨宁)

猜你喜欢
品德德育工作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