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虹,周 岩,汪松雪
(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76)
宫颈癌已成为引起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症,对女性生存质量的影响十分恶劣,因此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已成为医学界的重点。目前研究发现,阴道乳酸杆菌对宫颈癌的预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便对阴道乳酸杆菌抗宫颈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飨读者。
在正常的状态下,女性阴道的微生物群应该是由专性厌氧菌、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需氧菌、假丝酵母菌、乳酸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所构成,通过各种病原体之间的制约,达到维持生态平衡、预防阴道疾病的作用[1]。
在这些病原体当中,乳酸杆菌属于优势菌体,也是维持女性阴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的重要病原体。阴道乳酸杆菌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具有免疫、防御其他细菌繁殖、生存的作用;(2)能够产生多种的抑菌物质,在女性阴道内起到生物拮抗的作用;(3)通过不断的分泌乳酸,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从而起到对不耐酸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因此,若阴道乳酸杆菌群失调,就意味着女性发生阴道疾病的概率会增加[2]。
随着医学界对乳酸杆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乳酸杆菌不仅能够起到拮抗病原菌的作用,同时对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早在1985年的国外某研究中,就对肺癌模型小鼠注射乳酸杆菌,观察发现,不论对大鼠进行胸腔膜内注射、局部病灶内注射,还是行静脉注射乳酸杆菌,均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肺部恶性肿瘤抑制生长与转移的作用,从而使小鼠的生存期得以延长[3]。其他研究中,对膀胱癌患者采用乳酸杆菌灌注治疗[4],肝癌小鼠注射乳酸杆菌[5],在结肠癌的治疗中应用嗜酸杆菌[6],也均发现其能起到抑制恶性肿瘤生长,诱导癌细胞死亡的作用。
宫颈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因素、多步骤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属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致使乳酸杆菌等优势菌群减少,而混合性厌氧菌、加德纳菌等劣势菌群大量繁殖,这些有害菌群与HPV等致癌因素共同作用于女性宫颈,成为宫颈癌发生与发展的诱因。
随着阴道乳酸杆菌在抗肿瘤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其对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可起到抑制作用。(1)抗感染作用。有研究发现,阴道乳酸杆菌减少患者,合并HPV感染的CIN(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也会增加,反之,乳酸杆菌的增加可起到抗感染的效果。(2)免疫系统激活作用。乳酸杆菌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乳酸杆菌中所含有的EPS(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可诱导活化正常巨噬细胞,增加IL-10的分泌,同时抑制TNF-α、NO等因子的产生,起到影响巨噬细胞发挥调节免疫机制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⑶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在李秀真[7]等人的研究中,认为乳酸杆菌诱导巨噬细胞NK细胞产生的TNF-α、IFN-γ等效应因子可能是通过细胞凋亡途径而发挥对肿瘤的细胞毒作用的。
健康的女性阴道会分泌出呈酸性的物质,而宫颈会分泌出呈碱性的粘液,从而维持生殖系统的微生态平衡。而目前普遍认为,宫颈癌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HPV感染,由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经手术切除治疗后,大多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现象。此外,宫颈癌经放射治疗后会导致阴道的免疫功能下降,造成阴道放射性炎症改变。而对于宫颈癌手术或放疗患者给予阴道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胶囊中乳酸杆菌会定植于阴道进行生长和繁殖,代谢产物如H2O2(过氧化氢)、CHO(乳酸)等物质,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细菌生长,为阴道营造并维持较为正常的酸性环境。
有研究认为,宫颈癌患者应用阴道乳酸杆菌制剂,能够使巨噬细胞被激活,提高阴道局部的抗感染能力,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例如在古丽娜·库尔班等人的研究中,对于HPV高危型宫颈癌患者给予乳酸杆菌活菌剂治疗,有76.00%的患者在3个月后转阴,提示乳酸杆菌的良好抗感染作用[8]。但对于乳酸杆菌是否能够降低宫颈癌的复发,目前临床上尚无定论。还有研究认为,DC疫苗(冻融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能够起到治疗宫颈癌的作用,而乳酸杆菌属于DC疫苗良好的免疫辅佐剂[9]。将乳酸杆菌联合DC疫苗治疗宫颈癌,能够提高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且瘤体越小,疗效越理想。
乳酸杆菌除了能够用来治疗宫颈癌以为,将其应用了非宫颈癌女性中,也被认为有预防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可以将乳酸杆菌作为人体疫苗或是其他病原体的抗原载体,将目的抗原表达于乳酸杆菌胞膜上,作为疫苗载体应用于宫颈粘膜局部,可起到预防宫颈癌的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多元化、先进化发展,不仅期望对于宫颈癌等恶性疾病能够及时治愈,还期望起到对各种疾病的预防作用。因此,进一步探究宫颈癌的病因,利用乳酸杆菌等物质进行抗癌治疗,也成为今后研究的大方向。此外,深入研究乳酸杆菌的抗癌机制,了解菌群种类、数量与抗癌的关系,也是医学界后期所关注的重点。
[1] 肖冰冰,廖秦平.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38(6):479-482.
[2] 田小英,宋保志,廖秦平等.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10]:1195-1198.
[3] 王 颖,刘植华.阴道乳酸杆菌与HPV感染、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13,19(8):610-614.
[4] 张 婵.乳酸杆菌发酵滤液中核酸抗肿瘤效应及对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6.
[5] 雷 蕾.乳酸杆菌在肝脏炎症和肝细胞肝癌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6.
[6] 唐三元,曹建国,刘华清.发酵乳酸杆菌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1):33-35.
[7] 李秀真,朱万孚,曹 卉,等.乳酸杆菌诱导小鼠宫颈鳞癌U_(14)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24(4):268-271.
[8] 古丽娜·库尔班,黄艳春,钟 薇.Ⅱb-Ⅲb期宫颈癌放化疗完全缓解后HPV感染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4):363-364.
[9] 王红艳,贾继辉,邢咏梅,等.乳酸杆菌对Hela细胞免疫标志表达和效应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24(9):737.
[10] 罗 波,段素群,郑小莉,等.人乳头瘤病毒16型L基因乳酸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1):50-5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年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