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题组练习又是课堂练习中的重要形式。它能使新旧知识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他们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在设计题组练习时,既要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再现知识的来龙去脉,也要进行知识间的纵横比较,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题组设计;形成过程;区别对比;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1-0066-02
【作者简介】冯凯,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瓯江小学(浙江温州,325011)教研组长,一级教师,温州市鹿城区骨干教师。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但练习并不是多多益善,也不应简单罗列知识,只有有效的练习才是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有力保证。题组练习在学生数学练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单个问题,还能帮助他们解决几个前后相联系的问题,从而达到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教师在设计题组练习时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题组要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教师要把握习题的内在联系,对习题进行提炼与整合,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例如: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56平方米。提问:(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一个三角形,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一个梯形,它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当于长方形的长,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一个圆形,它的周长的一半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这个圆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题(4)中的圆形中有一个圆心角是45°并与圆等半径的扇形,这个扇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上述题组以长方形面积为基础,让其他平面图形与长方形产生关联,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灵活地推算,巧妙地再现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形成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网络。
2.题组要加强知识的区别对比。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题组式的区别对比能使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例如:教学“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时,教师出示:男生25人,女生20人。提问:(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3)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学生依次得出答案125%、25%、80%、20%后,教师可以将“女生20人”设为未知量,让学生把“男生25人”与原来的4个问题组成新的问题:(1)男生2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5%,女生有多少人?(2)男生25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女生有多少人?(3)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女生有多少人?(4)男生25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女生有多少人?接着,教师可以将“男生25人”当作未知量,让学生把“女生20人”与原来的4个问题组成新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复杂的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是在简单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化条件形成的,与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上述题组,不仅加大了练习的密度,提高了练习的效率,而且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3.题组要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
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联结成题组,让他们在一个有机整体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沟通学生所学知识间的联系,还可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学完“按比例分配”,为了更好地沟通新知与归一问题、分数乘法问题等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组:(1)学校进行植树活动,把120棵樹苗按照2∶3的比例分配给三年级与四年级,三、四年级各分到多少棵树苗?(2)学校进行植树活动,把120棵树苗按照3∶5的比例分配给三年级和四年级,三、四年级各分到多少棵树苗?
总之,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通过设计题组来控制练习的数量,提高练习的质量,减少机械重复训练。用题组的形式串联知识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Ysc02\d\邱\江苏教育\小学版\2017\01\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