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安阳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转型发展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危机及提升策略
刘晓玲
(安阳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在高校转型发展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离职、流失现象严重。通过从学校因素、教师自身因素、社会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分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危机的成因,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创设良好教学环境,优化管理体制;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做好职业规划;打破角色定势,提升社会地位,由此方能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使其在教师职业上游刃有余,从内心接纳教师职业。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危机;提升策略
随着国家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政策的出台,“转型发展”成为地方高校办学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是顺利转型发展的路径之一。职业认同感对教师的热情、教学激情及忠诚度都有很大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对高校的顺利转型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职业认同感是指从业者对其职业目标、社会价值等因素的肯定认知与态度形成,且符合该职业的社会期待与评价,具有职业认同感的个体在职业中真切体会到自豪感、忠诚度及成就感。职业认同感隶属心理学概念范畴,是个体从内心认为所从事的职业有意义、有价值,并在其中找到乐趣,从内心热爱自己的职业。[1]对于任何单位而言,职业认同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员工的热情、忠诚度、事业心等,在高校也不例外。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他们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与人文精神,还需要关注自身发展及对学生的影响,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由此看来,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价值观、主观幸福感,还会对整个教育事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需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
认同感是一种个体认知及心理稳定感,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是认同的核心。因此关注教师职业认同感,首先要明确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国内外学者进行许多界定,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不同标准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进行不同划分。比如Beijard等人从职业角色将教师职业认同划分成学科专家、教育学专家及教导专家三方面;[2]Cheung从职业行为进行划分,认为教师职业认同包括学生需求、学校事务及个人成长三方面;[3]Brickson认为职业认同包括三大心理成分,即个人的、关系的及集体的,每种成分包含认知、情感、行为及社会四方面;[4]魏淑华等人提出教师职业认同包括四个因子,即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行为倾向,而且认为教师职业认同也是教师本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5]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密切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绩及自身发展。也有研究发现,教师的离职意向与教师职业认同关系很大。[6]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感就是指教师从内心深处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在职业中体会到乐趣,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教学热情、忠诚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程度对整个高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很大,高校要更多关注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
在中国教育的社会转型期下,高校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职不久的教师受到过多实用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影响,职业认同感淡化,造成现在高校青年教师流失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马雷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待遇相比其他行业反差太大,社会环境与教师思想认识方面也存在问题;[7]魏昕认为沦为知识的卖家和学校的工人,是导致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低的原因;[8]袁苑等人认为高校教师缺乏内在的自我认同感;[9]翟光勇认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过少的深造机会及繁杂的考核机制深深地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10]高校青年教师担负着教学、科研重任,是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科研能力强、专业技能高、创新性强的群体,他们会直接影响教育改革及学生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高校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职不久的初任教师职业认同感低,即他们在职业认同感方面存在潜在危机,正是因为这些职业认同感危机导致很多高校青年教师流失严重,离职现象屡见不鲜。年轻教师作为未来高校教师中的骨干力量,对整个高校教育质量影响重大,因此,要对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认真分析,化解其职业认同感危机,从而提升其职业认同感,进而提升高校教学质量。造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影响因素。
(一)学校因素
1.学校环境方面。高校教师工作范围主要在校园,学校环境会影响高校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学校环境的舒适性、便利性有利于高校教师提高兴趣,提升对职业的满意度。[11]舒适性表现在校园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上,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底蕴丰厚的文化环境会让青年教师对校园喜爱程度增加。便利性体现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上,青年教师注重科研水平,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其科研所需,提高职业热情,反之,不良环境则会影响其工作热情,进而影响其职业认同感。
2.学校管理制度方面。高校青年教师进入学校之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管理考核,包括教学基本考核、年度评优、职称晋升、科研考核、绩效奖励分配等,这些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性会影响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果学校相关制度制定不合理、不公平,青年教师会失去对教学的热情、对职业的兴趣,进而影响其职业认同感。教师职称评定及教学考核主要依赖学校规定的硬性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固然加强了学校管理,但缺乏人性化管理,忽视了对教师的关爱与培养,这也是造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危机的一大因素。
3.量化管理模式方面。有的高校采用量化管理模式,包括教学与科研上的量化,这就出现了摊派任务现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任务相对繁重,教学工作量直线上升,大部分工作压在青年教师肩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势必导致有些青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教学出现应付现象,职业认同感出现危机。[12]科研上对论文数量等级的要求及科研立项的倾向性,也使得青年教师渐渐出现“无所谓”的态度,导致职业认同感降低。
(二)教师自身因素
1.个性心理。初入职的高校青年教师个性特征鲜明,教学经验不足,师生关系处理不恰当会直接影响他们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从而会导致青年教师自信心不足,职业认同感下降。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社会经验不足,与学校管理制度格格不入,会出现不服管的现象。
2.职业兴趣。对所有职业而言,“兴趣”都是第一任老师。高校青年教师在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时,是从职业兴趣出发,还是随意选择,这对其以后的职业认同感影响很大。如果是从职业兴趣出发,他们会在教师这个职业上倾尽全部精力,在职业中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相反,如果是毕业随意选择的工作,自己并不喜欢,就会缺乏积极性,职业满意度较低,教育学生敷衍了事。[13]
3.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14]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尤其是毕业直接进入高校的教师,刚从一个“象牙塔”走入另一个“象牙塔”,职业角色还没有完全转换,缺乏教学经验。自我效能感低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应急事件能力弱,缺乏应变能力,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差,做事瞻前顾后,而且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这就导致他们对自己职业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不足,从而难以接受挑战,工作紧张,情绪压抑,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倦怠感。[15]
(三)社会及其他因素
1.社会地位。社会地位、价值期望、社会尊重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随着教育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与社会逐渐接轨,更多的是服务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的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这一职业的神秘面纱被揭开,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而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而社会地位下降,[16]得不到该有的社会尊重,价值期望也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进而逐渐降低职业认同感。
2.角色定势。这里所说的角色定势是指社会对高校青年教师这一角色固有的看法,往往认为高校青年教师个个都是活力四射、阳光开朗、年轻有为、品德高尚、思想开放、能力有佳,是整个高校的典范和学生眼中的良师益友。[17]这就使得高校青年教师一方面碍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按照社会角色定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作为年轻一代,他们具有独立的价值观、世界观和自我意识,行事风格迥异,具备独有的模式与特色。这两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常常使高校青年教师产生情绪低落、压抑、暴躁等不良心理。
3.薪资待遇。高校教师薪资待遇相比同等行业来说水平较低,而高校青年教师待遇就更低,这也是造成他们职业认同感低的重要因素。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低层次的需要就是生理需要,即生存需要,基本的物质生活都满足不了,那么势必会影响工作热情。高校青年教师相比其他老教师,教龄短,职称低,工资待遇方面处于最底层,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大大影响教学积极性和教学热情,他们的职业信念也会受到打击,职业认同感相应下降。
要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使其从内心接纳教师职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教学环境,优化管理体制
研究表明,高校教学环境与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职业认同感,其中职业信念、职业价值观与环境和管理模式之间也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教师对教学环境与教学管理模式满意度越高,他们对职业的热爱、信念越强,职业认同感越高。因此,学校一方面应该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在学校组织中加入更多人文关怀,让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体会到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和一个大家庭,深切感受到互帮互助和学校环境带来的温暖。从职业发展角度关怀高校青年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因教学技能匮乏、教学经验不足而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更快更好适应新环境。学校应为青年教师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如岗前培训、职后培训、以老带新等形式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改革管理体制,实施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健全晋升、考核制度,优胜劣汰,避免论资排辈现象,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为有才能的青年教师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多“走出去”,优化体制改革,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合理分配教学任务,让青年教师有更多时间用于科研,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为学校留住青年才俊。
(二)提升自我效能感,做好职业规划
研究表明,高校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越高,在教学科研上就越有自信,职业认同感越高。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自我效能感因素很多,比如教学经验缺乏,师生关系僵化及人际关系不和谐。高校青年教师尤其刚毕业进入高校工作的教师,年龄相对较小,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个性较强。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容易融入学生群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自我效能感。学校更要为青年教师营造人际关系氛围,为他们提供良好沟通平台,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同事之间可以经常举办经验分享会,增强情感交流;资历深的教师可以经常提供开放课堂,让青年教师观摩学习交流心得,提升自我效能感。此外,高校青年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从入职到退休各个阶段的目标、职业期望、发展方向做一个完整、合理的规划,在每个阶段都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不断地磨练职业意志、提升职业技能,从而形成独特的职业认知,提高职业认同感。
(三)打破角色定势,提升社会地位
一方面,要消除高校青年教师的“典范”模式,使社会加深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特点的认识,在不违背教育原则与职业道德的前提下,让他们能够按照自身特点进行教学,鼓励他们充分释放个性,展现独特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内心真实情感。高校青年教师相比老教师而言更加活跃开放,因此在教学上往往呈现出风格不同的方法、模式,学校应鼓励他们将自己独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将真实的情感展示给学生,真情实感的表露往往更容易让学生从内心接纳教师。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价值地位。提升社会地位首先要提升经济地位,表现在提高工资待遇上。学校与政府应加大对教师的扶持力度,提升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工资水平,从物质上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让社会公众对教师更加尊重,这会提升他们对职业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政治地位。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满足会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自我价值感,从而达到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点,即自我价值实现,提升职业认同感。
[1]王卫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13(10):85-87.
[2]翟光勇.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3 (2):100-105.
[3]Beijaard,D.,Verloop, N.,Vermunt.,J. D.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a personal knowledge perspectiv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 (16): 749-764.
[4]Cheung, H. Y. Measur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Hong Kong in-service teachers[J].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2008 (3):375-390.
[5]Brickson, S. The Impact of Identity Orientation o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in Demographically Diverse Setting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 (1):82-101.
[6]魏淑华,宋广文,张大均.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J].教师教育研究,2013 (1):55-75.
[7]焦瑞超,李 晔,袁 晶,龚少英.教师的内隐职业认同与外显职业认同比较[J].教师教育研究,2015 (1):39-44.
[8]马 雷.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队伍稳定[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4):116-118.
[9]魏 昕.当前教育发展对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挑战[J].理论观察,2006(5):104-105.
[10]袁 苑,周兴国.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消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 (5):165-167.
[11]沙荣星.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芜湖:安徽大学,2013:45.
[12]伍小龙,魏 昕.对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0):176-178.
[13]郭 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难出国”归因分析及改进策略[J].江苏高教,2015(2):45-47.
[1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5.
[15]郑 敏.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困境及其原因分析[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5:74.
[16]马乔乔.乌市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4:41.
[17]李永鑫等.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工作倦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7(4):952-954.
(责任编辑:王释云)
University Youth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Crisis and Promotion Strategy in the View of Fransition Development
LIU Xiao-l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 Anyang Normal College, Anyang Henan 455000, 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not strong, departure, loss phenomenon common appearance. This paper, the factors from the school, teachers’ own factors, social and other factors ar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crisis, proposed the creation of good teaching environment,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Improve young teachers self-efficacy, completes the career planning;Break character set, the promotion strategy such as social status to promote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the teachers’ profession, from the heart to accept professional teachers.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 crisis; upgrade strategy
G644
A
1008-6471 (2017) 02-0092-05
10.13983/j.cnki.jaechu.2017.02.016
2017-05-23
2015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编号:2015-JKGHZDZB-10)
刘晓玲(1975-),女,河南长垣人,安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