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阅读教学“整体感知”的途径

2017-03-07 21:08王礼平
关键词:整体感知复述猜想

王礼平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的做法,会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欣赏、领悟到文章的灵动与鲜活。反复朗读、复述课文、换题训练、猜想验证等,是引导学生快速、高效地整体感知文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整体感知;朗读;复述;换题;猜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解读、分析课文时,常常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从整体上欣赏、领悟到文章的灵动与鲜活。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会淡化,不利于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我们在注重文本局部品味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快速、高效地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呢?

一、反复朗读为抓手

朱熹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反复朗读,能使学生领会文中词句的含义与作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特点,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充分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之中,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字的精当、语句的优美,感受节奏的跌宕、音韵的和谐,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这样就能从整体上快速地感知文章的灵魂和意蕴。如《安塞腰鼓》的教学片段:

师 本文既是一篇诗意盎然的优美散文,也是一曲慷慨激荡、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语言凝练而极富动感,字里行间充满了阳刚之气、磅礴之势。下面,请同学们饱含激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轻重缓急,并在脑海里想象文中安塞腰鼓表演的几幅画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激情地朗读课文。]

师 根据刚才的朗读,你比较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这些句子写出了安塞腰鼓的什么特点?请说说你的理由。可以从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词语、句子、修辞)、表现出什么(情感、效果)等方面思考。

生1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电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三句各自独立成段,用虚写强调了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和感悟。另排比和反复的大量使用,使语句汪洋恣肆,气势恢宏,语言节奏明快,思维大开大合,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生2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中的“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生3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浸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这几句话,从力量、声响的变幻和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

课文在“阅读前言”里指出:“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初识了气势壮阔、节奏豪迈、情感火烈的安塞腰鼓,而且感受到了这篇散文诗那无比热烈、充满激情的语言美,体味到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和生命的升华。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紧紧地抓住文本语言节奏鲜明、感情强烈的特点,引导学生自由朗读,以读导学,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品析他们喜欢的句子,从而达到对安塞腰鼓的舞姿、响声、节奏等表演内容的了解和把握,并直接进入到文章内容、情感的内核,有效地实现文本局部的突破。

二、复述课文巧穿掇

复述,就是要求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课文主要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复述课文,不仅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要注意的是,复述不是背诵,而是课文内容、语言、情感的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语言活动,因此切忌照本宣科。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复述训练,把整体感知与局部品味进行巧妙穿掇,可以实现它们的自然过渡,达成课堂教学的流畅和高效。如《范进中举》教学片段:

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认真浏览课文,准备复述。]

[一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师 根据刚才这位同学的复述,大家觉得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原因是什么?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各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

[学生进入文本局部的学习,寻找表现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范进中举前后不同态度的语句并加以品析。]

复述课文,既是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有效途径,又是教师了解、检测学生是否把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让学生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然后引导学生以谈感悟的形式巧妙地过渡到对文章局部的分析,引导学生结合社会背景探究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原因,并就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對他的态度的变化的句段进行美读、赏析,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变化)看本质(人生)。这样就巧妙无痕地实现了整体感知与局部品味的有机衔接。

三、换题训练促感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文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透过标题这个眼睛,我们就能透视文章的深处。有时,抓住标题这一教学资源,要学生变换角度重新拟题,并说说所拟标题的优劣,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地走进文本,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体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如《散步》教学片段:

师 请同学们朗读全文,并准备一下课前老师布置的作业:标题“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为什么?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可以只拟标题,若能解释一下这样拟题的理由当然更好。

生1 课文“散步”这个标题很好,因为一切所见所闻所想都由“散步”而起,也就是说“散步”是全文的线索。

生2 我拟的标题是“责任”。因为课文中的“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

生3 我拟的标题是“背上的世界”。因为“我背上的”是母亲,“她背上的”是儿子,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世界。“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就是生命延续的整个世界。

生4 我拟的标题是“温馨的瞬间”。因为课文写了祖孙三代一家在散步处理分歧过程中的互敬互爱的表现,让人感受到家庭的融洽、祥和的气氛,体味到浓浓的亲情。

师 那么,你能具体说说他们各自的表现吗?

……

师 刚才大家拟的标题都很好。有人从抒情哲理的角度拟题,有人从家庭成员的角度拟题,有人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拟题……这些标题有的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事件,有的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设置了悬念,吊起了读者的胃口。这样的标题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初读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拟改文章标题。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挑战权威,有一定的难度,但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让学生获得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帮助学生迅速地阅读分析文章。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换题轻松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而且在阐释换题的理由时,教师又相机因势利导,巧妙地切入了对文章的局部解读,即让学生具体说说祖孙一家四口各自的表现,通过他们的行动感受到人物身上的思想光辉。

四、猜想验证相比较

猜想,是一种很有情趣的学习方法,一种有滋有味的体验过程。学习课文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猜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吊起学生的阅读胃口,让学生带着期待去读课文。学生在比较验证猜想的过程中,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内容,完成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如《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片段:

师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现在请大家不要急于看书,先思考一下,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樣的?如果你就是牛汉,你会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表现得兴趣盎然。]

生1 我会写自己小时候读过的“第一本书的外形特征和对自己成长的深远影响。

生2 我会写自己当时读“第一本书”的学习经历,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幸福与快乐。

生3 我会写我与“第一本书”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

师 同学们都很富有想象力,读书确实是我们童年时代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都有属于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而且它在我们的脑海里烙下深深的印迹。确实,牛汉先生也一样。他是怎样写的呢?他要表现的东西是否与我们猜想的一致?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阅读课文。

[学生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现的思想。]

师 课文所写的内容与你猜想的有什么不同?

生1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深情地回忆自己童年时代读过的“第一本书”的经历,歌颂了深沉的父子之情和真挚的同学之谊,以及那段苦难的生活对自己人生的重大影响。

生2 作者牛汉的“第一本书”具有不同寻常的经历,这本书既是指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指人生的“第一本书”。它蕴涵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人生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

师 刚才两位同学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把握得比较准确,那同学们能再具体一点说说牛汉的读“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相关的段落。

[学生跳读课文,用笔勾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猜想,是发现的设想;猜想,是探索的动力;猜想,是创新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猜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这对课文的阅读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学生阅读原文后,会迫不及待地与自己的设想进行验证与比较,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设问,直接进入文章重点内容的学习,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的深处,对局部的精妙进行揣摩和玩味。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复述猜想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调整思维,突破阅读教学模式
借助复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薛法根老师指导学生“复述”艺术之微探
浅谈英语口语训练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