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成
[摘 要]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对话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过于追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会导致思维对话的深度有所欠缺。教师应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对话。只有实现了有意义的思维对话,才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关键词]有意义;思维对话;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32
数学学习是学生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对话的过程,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是学生与教材的和谐共振,也可以是学生不断的自我反省提升。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思维对话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我先后经历了两次不同的课堂教学,引发了我对学生思维对话价值的思考。
【第一次教学】
师:今年是猴年,这是唐僧师徒四人的照片,你能说出孙悟空所站的位置吗?
生:左起第1个,右起第4个。
师:你从左、右两个方向进行了描述。(板书:左 右)
师:白龙马也想照相,从它的角度来看,孙悟空站在哪个位置?
生:从前往后数第1个。(板书:前 后)
师:孙悟空翻一个筋斗,飞进了我们的教室,你还能说出孙悟空现在的位置吗?
生: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
师:你们的说法有很多种,数学上,将一竖排称为列(板书:列 竖排),数学上规定列从左往右数。一起数:第1列、第2列……数学上将一横排称为行(板书:行
横排),数学上规定行从前往后数。这就是:第1行、第2行……有列有行,先说哪个呢?数学上规定先列后行。统一了标准,孙悟空拔下了一根猴毛,将所有的小朋友都变成了小圆。现在你能用列和行的方法说说孙悟空所在的位置吗?
生:孙悟空在第4列,第3行。
师:在第4列第3行有没有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呢?(学生尝试表达,得出“4/3” “4、3” “4 3” “4.3”“4,3”等,教师明确用(4,3)表示,读作:数对四三,4表示列,3 表示行。)
……
在第一次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的探索从简单走向丰富。那么,这种探索是否有必要呢?能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是不是有意义的学习行为?带着这种想法,我进行了第二次的教学尝试。
【第二次教学】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在某个同学的抽屉里藏了一份宝藏,你觉得可能藏在哪里?
生:陈力同学那兒。
师:你光说名字,后排的老师可听不明白,你能换个说法让大家都能找到宝藏吗?
生:第3组第4个(不对),第5排第3个(不对)。
师:遇到什么困难了?
生:光这样猜,很难猜中,能给点提示吗?
师:给你们一个提示,看到4,你能想到什么?
生:第4排或第4组。
师:看来信息量还不够,再给你们一个信息3,你能猜猜宝藏可能在哪吗?
生:从左往右数:第4排第3个、第3排第4个,从右往左数:第4排第3个,第3排第4个。
师:可是老师只藏了一份宝藏呀,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如果将刚才这两个数字中间用逗号隔开,两边加上括号,就变成了数对。这里面究竟隐藏了什么数学知识?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自学课本第98页,待会儿咱们交流……
在第二次教学中,通过创设“找宝藏”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数对知识的探究热情。教师的提示引导,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了前期准备。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知识储备和学习的动力后,随即展开阅读自学活动,这样学生很轻松地从课本上获得了简洁明了的知识。
【教学思辨】
第一次教学注重情境串联,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看似拾级而上、逐层剥笋,实质是变相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第二次教学用游戏的形式抛出问题,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对话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充分体现了学习活动的价值。实践表明,只有实现了有意义的思维对话,才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