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添香课堂的良方

2017-03-01 17:07王良永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情感课堂

王良永

[摘 要]在课堂中,学生的地位应先于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应先于一切。富含情感的课堂,才是有滋有味的,才是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只有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欲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成就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情感;添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11

日本作家有岛武郎曾说:“我们随着长大,逐渐远离了儿童的心灵……我们明显地不能像儿童一样来感觉和思考。”新课程理论充盈耳畔,但我以为只要教师将知识讲透彻,学生认真听讲,就是成功的教学。直到有一天,偶然听到一件事情,才撬动我原有的认知。

妇女节那天,教师要求家长陪自己孩子到街上卖5朵花。孩子们一起开始卖花,其他孩子还没开张,一个女孩子的花已经卖完了。卖花一般都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怎么能够很快卖完呢?原来这个女孩子看到街上单独行走的女士会说:“阿姨,今天是你的节日,买朵花送给自己吧!”这些女士都欣然接受。

【反思】

这个女孩子之所以能很快卖完花,是因为她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问题。短短一句话,使人心旷神怡,心甘情愿掏钱买花。孩子很聪明,卖花时既没有“守株待兔”,也没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换位思考,顺应人们的心理,把“要我买”变成“我要买”,效果立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仅是教师展示的舞台,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教师再也不能对他们的所需、所想视而不见。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才是课堂的出发点,是产生“我要学”的源动力。课堂上如果仅限于将数学知识从教师端传给学生端,会让学生觉得是“要我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厌恶数学。

回首自己曾经的课堂:教師一言堂,照本宣科,学生的心灵从未得到慰藉。这样的课堂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消耗殆尽。

亲其师,信其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应循序渐进,情感交流先行,知识传授断后。真情方可化人,无情绝非真教育。师生有了心灵的碰撞,才会打动学生,使他们迸发“我要学”的热情,教育水到渠成。

【实践】

情感添香课堂。融入情感的课堂,犹如装上一对隐形的翅膀,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教育无痕,自然高效。通过几年的实践,收获颇多。

一、富含情感的课堂,教师乐教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乐教敬业,对教书育人有深切的爱,才能给予学生满满的关心、热情的帮助。教师走在喜欢教数学的道路上,学生才会走在喜欢学数学的道路上。如此良性循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一次公开课上,展示的课件中少了一个乘号,我想插入一个,但找了几次都没有找到,不禁有点心慌意乱。这时传来学生的声音:“老师,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帮你。”不久,讲台下面传来了一个小小的声音:“老师,试试拼音输入‘cheng。”

在学生的帮助下,问题迎刃而解,我的心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在我彷徨无助的时候,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因此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享受着教育带给我的幸福感。

如今我每天都很期待去教室,期待学生带给我的惊喜和感动。课堂上教师感到快乐了,学生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教师乐教,才会读懂学生,准确把握。教师乐教,才会深入了解学情,“炖”出有营养的数学。

二、富含情感的课堂,学生乐学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柔和的语言如潺潺流水,徜徉其中,能令人流连忘返。生硬的语言折射出内心的冷漠,令人望而生畏。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都极具亲和力,温暖人心,给人以享受。主持人爱孩子,孩子也爱他们,也更相信他们。

我曾教过一名学生叫彭明(化名),他比较好动,课堂上注意力总不集中,成绩在班里也比较靠后,因此常受到教师批评。“锅不热,饼不靠。”为了把他的精力引到学习上来,我决定改变策略,用温暖的语言善待他。

“请彭明发言。”“彭明,你是怎样想的?”“送给明明一个大拇指!”我开始用昵称称呼他,给予他鼓励、赞赏的语言。渐渐地,彭明的学习态度转变了,成绩很快就有了很大起色,每次发试卷他都会偷偷地乐上一会儿,显然,他喜欢上了数学。

昵称源于教师内心的真情表达,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厚爱。昵称不是虚情假意,可以媲美父母对孩子的爱称“宝宝”,促进学生爱学、乐学。学生就像一匹匹充满能量的小马驹,教师应多给他们喝彩、加油,才能点燃他们体内的小宇宙。昵称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和期望,从而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热爱。

三、富含情感的课堂,教学相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花满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发光体,那么课堂就不能只有教师这一个发光体,只有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才会精彩纷呈、熠熠生辉。师生一起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是非常美妙的,我就从学生那里“淘”到不少宝贝。

[教学片断]小明今年13岁,小强今年10岁,2年后他们相差( )岁。

这道题可列式为(13+2)-(10+2)=3(岁)或13-10=3(岁)。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后一种思路,我画出了线段图:

本想借助线段图告诉学生“两人的年龄差是3岁,与时间无关”,但很快就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你画的线段图根本无法直接表示年龄问题差不变的关系。”

这个问题我也曾思考过,但苦于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只好作罢,此时面对学生的质疑,我有种“豆腐渣工程被拆穿”的感觉,显然,权宜之计根本蒙不住学生的火眼金睛。

数学是讲理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因势利导。我真诚地说:“老师画的图的确有缺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怎么画比较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讨论、比较,有学生画出了新的线段图:

面对这个非常具有想象力的线段图,学生给出了完美的诠释:“线段图中前面部分不对齐符合实际情况,因为他们不是同一年出生的。这样无论几年前还是几年后,年龄差都是前面那一段,一目了然。”小变动,大智慧。学生的表现无可挑剔,令人叹为观止。古人说得好:“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学相长呀!

从那以后,每到讲解年龄的问题时,我都用从学生那里“淘”来的方法,因為易用、好懂。学生也是小小的行家里手,值得我们放下身段和他们交流、讨论,精彩于不经意间收获。

四、富含情感的课堂,有趣有用

数学是抽象的,很多知识点都需要进行想象、思索,常常令人感到无趣、无用,从而敬而远之。学习数学的道路上遇到拦路虎不可避免,此时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了解学生的感受,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而不是一味抱怨。

冰冷的数学知识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将它们火热起来,数学小故事正是绝妙的催化剂。在一个个小故事中,学生能领悟到数学是魅力无穷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1.数学是有趣的

我和女儿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今天数学课学了什么?

女儿:除法。

我:你记住什么了?

女儿:平均分用除。

我:为什么平均分用除?

女儿:老师就这样教的呀!

“除”的字面意思是“排除、去掉”,和平均分搭不上边,学生很难明白为什么一定用“除”表示平均分。其实人们用“除”表示平均分不是无的放矢,翻开数学史很容易就知道:“除”的本意是台阶,在高地上建起一级级台阶,台阶将高地分成若干等份。这样,平均分就跃然纸上,唾手可得。

许多初等数学知识已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数学名词沿用至今早已被掩盖了其本色。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将这些难懂的词语解释给学生听,数学趣味性将油然而生,学生会豁然开朗,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2.数学是有用的

经常有学生抱怨:“老师,这些数学知识那么难,生活中又用不到,不学就好了。”这时,我喜欢用下面的小故事向他们说明数学是有用的:

1846年,天文学家阿达姆斯和勒未累分析了天王星运动的不规律性,得出结论:这种不规律性是因为其他星球的引力而发生的。勒未累计算出这颗星球所处的位置,并把结果告诉了观察员。最终,观察员从望远镜中在勒未累所指出的位置上看到了这颗星球。这个发现不仅是天文学的胜利,更是数学计算的胜利。

数学知识承载着数学思想,是人类文明长期积淀的成果。有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有的数学知识用来解决高深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厚此薄彼,不是吗?甚至有些古老的数学知识,直到现代才得到实际运用,但从未被人们所抛弃。知识的世代传承昭示着人们对真理的坚守,对理性的追求。

【结语】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施教于情,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到充分张扬,课堂才能绽放绚丽之花。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情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