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 演绎精彩课堂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2017-02-26 00:12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下洋镇中心小学钟平阳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生活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下洋镇中心小学 钟平阳

创设有效情境 演绎精彩课堂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下洋镇中心小学 钟平阳

一个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策略方法

有效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和促使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及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经验和生活进入学习内容,让小学数学课“活”起来。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设计成小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为课堂教学增加了趣味性,能够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进行“0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到小河边钓鱼,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而猫妈妈一心一意地钓鱼,钓到了许多条大鱼。”可以问学生:“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两条大鱼呢?而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我们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数的认识的教学是比较乏味、单调的,当学生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兴趣十分浓厚,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间接兴趣和内在需要,进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创新意识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学科。因为有了问题的出现,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才会有确定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探究过程中去,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对“体积与体积单位”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述并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向学生提问“谁能告诉老师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把石子放进瓶子里为什么就能喝到水了?”这样就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了。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直观感受,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石子占有了原来瓶子里的空间,水被挤出来的道理,接着就可以带学生进入本节课有关体积的学习,这样既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魅力,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如在对“复式连加连减”进行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模拟坐校车,当校车开来时,第一站有2位同学上来,在第二站又有5位同学上车,这样又进行了三次,分别上车4位、7位、5位学生,接着对学生提出问题:“最后车上一共有多少位同学?”算式自然而然就出来了:2+5+4+7+5=23。这样,不仅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供施展舞台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关键。生活情境的引入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无处不在,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继而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的模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老师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知。

例如,在学习《乘法的结合律与分配律》时,很多学生对结合律与分配律的意义无法理解。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小红和小蓝的文具不能用了,需要更换新文具。于是,爸爸带着姐妹俩到超市买文具。爸爸给小红和小蓝各买了一个20元的铅笔盒,还为姐妹俩各买了一个5元的本子,请问爸爸一共要付多少钱?这样的情景设置大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会主动地计算答案,在算数的过程中,会对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特征有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将生活情境与简便计算成功地联系在一起,利用学生的相关经验,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四、创设操作情境,锻炼实践能力

“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通过设计观察、演示,进行小实验、小操作等方法来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正方形”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要提前让全班学生准备好正方形的卡片,同时可以采用让学生自由发挥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正方形的特点。部分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都是相同的;部分同学通过沿着对角线对折、再对折的方式,也发现了四条边长度相同的特点;部分同学用其中一条边与另外三条边进行对比,也可以发现四条边长度相同的特点;部分学生把相对的两条边进行重叠,同时再把相邻的两条边进行重叠,也发现了四条边长度相同的特点……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这种方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总之,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以此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求新知,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在体验中不断发展。

[1]任万仓.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4(36).

[2]高贤珍.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5(19).

book=49,ebook=51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生活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