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视角下的张爱玲小说翻译
——以《The G olden Cangue》为例

2017-02-25 07:18宋洁
社科纵横 2017年2期
关键词:金锁记文体学张爱玲

宋洁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8)

文体学视角下的张爱玲小说翻译
——以《The G olden Cangue》为例

宋洁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8)

上世纪80年代,文学界对张爱玲文学作品的研究开始重视起来。到90年代,张爱玲的翻译家身份得到认同和重视,随之而起的张爱玲翻译研究也进入学术界视野。她的成名作《金锁记》历经翻译、改写,现存四个版本,是翻译学界的独特现象。在翻译界,语言学文体学已经和翻译实践与翻译批评相结合,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当中应用广泛。本文将选取从《金锁记》到其自译本“The Golden Cangue”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Leech和Short的语言学及文体学衡量标准,分析在语音和词汇两个层面两个版本前景化的风格表达。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张爱玲译文的优点和弱点。即使译文中有不到之处,张爱玲依然是翻译《金锁记》的很好译者。同时,本研究也在语言学文体学应用于翻译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体学 金锁记 语音层面 词汇层面 语义相关 审美相关

一、引言

文体学是一门介于文学与语言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以语言学为研究工具,对文学作品做出评论、分析。它将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强调语言学的描写,又重视文学批评的阐释;是连接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桥梁。文体学应用于翻译学,转变了传统文学翻译批评的直觉性和印象性,能使其更为系统,直观。针对文章的文体特征,文学翻译批评者们能够做出比以往更为系统化的描述,其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可以指导文学作品的翻译,或评价一篇文学作品的不同译本。

二、文献综述

文体这个词起源于古拉丁语,被运用于建筑、音乐、绘画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中。从古希腊时代至今,文体一直是语言运用中的有趣现象,主要关注文章或话语的修辞和语法。在文学界,文体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可以从多个方面阐释。刘世生在《文体学概论》(2006:4-5)中列举了文体的十一种内涵。文体是多种表达中的选择;文体是对等;文体是功能;文体是前景化;文体是变异;文体是语言运用中的综合特点。Leech和Short在“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2001:10)中将其定义为“在特定语境下,语言被特定的语者为特定目的所使用的方式。”

文体学最早在西方社会国家出现,是对语言中文体的研究。现代文体学奠基人,法国文体学家巴里基于其导师索绪尔的形式语言学理论建立了文体学这一学科。而后,德国文体学家斯皮泽将其运用到文学作品上,分析语言细节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区别于传统的对于文学作品的印象式分析。王守元阐释了文体学在近代的发展(2004):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文体学大发展时期,直到20世纪50、60年代,文体学发展开始了跨学科趋势。三次社会科学界的革命将文体学推进至今:即文学、艺术学界的现代主义运动;文学批评界的革命;以及乔姆斯基所引领的语言学革命。之后美国学者雅克布森在世界文体学大会上重申文体学在语言学界的重要地位,并强调文体学的跨学科特性。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文体学也开始细分为形式文体学、功能文体学、话语文体学、文化文体学、文学文体学、以及语言文体学。形式文体学采用索绪尔的系统语言学以及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分析文学作品。功能文体学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话语文体学则采用话语分析、语用学分析文学作品。语言学文体学采取语言学与文体学相结合的形式推动语言分析模式的进步。文学文体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欣赏、阐释文学作品。语言文体学有三个方面较为独特:语言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文学作品;基于客观的而非主观的标准进行文学阐释;强调语言的美学价值。本文将采用语言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对翻译进行讨论和阐释。

文体学与文学批评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可以说文体学中有一部分起源于文学批评,尤其体现在分析步骤上。王守元(2000:7)曾经引用Short的分析顺序,即“description-interpretation-evaluation”(描述—阐释—评价)。Halliday也提到评价的两个阶段,分析阶段到阐释阶段。本文将采取Short的模型分析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到《The Golden Cangue》的翻译,图表如下:

首先,仔细辨别描述源文本的变异特征。其次,在阐释部分,小说的文体分析将从语义相关(thematic relevance)与美学相关(aesthetic relevance)两个层面展开。最后,从文学独特性和前景化角度评述原小说的文体风格是否传递到翻译文本当中。笔者旨在通过分析比较原文与译文独特的语言特征评述译文中语义风格到美学效果的传达。原文的风格分析将以Leech和Short的分类表为蓝本从以下层面展开:语音层面、语义层面。然而,作品文学与语言层面的感受更多依赖于读者的直觉和个人判断。因此,对于原文和译文的评价将不可避免的参杂笔者的主观观点。

在Leech和Short的分析模型中,原文作者总是倾向某几种语言风格来传达特定的美学效果和艺术内涵。例如,在Henry James晚期的作品当中,他更喜欢用方式动词,而避免使用形容词。他坦言:“在文学作品当中,形容词是糖而副词是盐”(2001)。因此,对于读者和翻译者来说,找出其中的糖和盐就很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概念需要澄清。

一是文体偏离。文体偏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使用。在文学作品当中,那些被普遍接受的语言标准往往不如被创作出来加强某种特定语义和美学效果的独特表达来的重要。Leech和Short指出有创作力的作者总是打破语言使用既定的规则来达到独特的效果。同时,Leech分析不同层面的文体偏离,其中包含词汇偏离,句法偏离,语音偏离,音韵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语域偏离等。通过分析作者包含多方面的语言偏离特征,读者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同时,作者也通过采用不同的语言偏离来达到特定的语义或美学价值。文体偏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源语言范式的偏离,这种偏离便于读者辨别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另外一种是与作家个人风格的偏离,是作者为达到某种特定的艺术上或技巧上的效果而故意为之。

二是前景化。前景化是另外一种标志语言使用中独特语言学特点的概念。它是诗歌或小说中独特艺术效果的载体。在文学领域,前景化可以被看做是“突出”于背景文本的,它也是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在诗歌和小说领域尤为凸显。当尝试翻译一部文学作品时,翻译者应尤为重视语言的特殊文体风格,因为正是文体定义了文风。基于Leech和Short的理论,前景化可以是质量上的也可以是数量上的定义,但文体前景化的特征一定要与语义转达相联系。通过展示某种特定的前景化特征,翻译者能够意识到作者独特的语言运用,并将其传译出来。这其中,文体分析非常重要,文体标志如同一幅地图告诉读者很多细节,并指出对旅行者来说最相关的信息。

三、《金锁记》的文体学分析

《金锁记》的翻译与改写几经波折,有很多版本。最早是在美国由张爱玲本人翻译成”The Pink Tears”,但未获发表。1966年由Cassell Press出版其英文改写本“The Rouge of the North”,同年,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其中文改写本《怨女》,1971年在夏志清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选》中出现其英译本“The Golden Cangue”,也是其自译作品。本文将选取的源文本是北京十月出版社2009年版的《金锁记》,翻译文本来源于2007年纽约企鹅出版社出版的“Love in a Fallen City”部分(采编于夏志清一书)。“The Golden Cangue”被认为是《金锁记》的忠实翻译。有些学者曾经批判她的翻译,说其是字对字的翻译。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也曾是她作品的翻译者凯伦·米歇尔评论其中的对话部分,很不自然。“人们并不这么说话”(2006: 126)。刘绍铭也曾指出张爱玲《金锁记》翻译中的缺点,例如在上文中的“再好的月色”被翻译成了“the best of moons”,刘认为这样不自然,将其改为“the gay moon”,其中蕴含着开心愉悦之意。张爱玲将中文习语“我就不伏这口气”翻译成“That’s what I can’t get over.”刘将这句翻译为“that’s what I can’t swallow!”因为这是在对话情景中。(2009:226-227)刘绍铭认为张爱玲翻译中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张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她的英语总有书卷气。下文当中,笔者将就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文体学特点及其翻译进行阐释。

张爱玲曾自我评价说她常用颜色词和韵律词汇。文学语言包含两个层级,一是含义,二是声音,包含了语气,语调,节奏等来传达文章的语义与感情,其独特的美学价值给读者带来了乐感般的享受,因此音乐性也被认为是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之一。在《金锁记》中,张爱玲使用拟声词和节奏重复来创造音乐的美感。

同时,她也很注意词汇的选择,很善于用最适合和最具表达力的词来丰富文章的语言。在《金锁记》当中,张使用颜色词、习语和典故来达到需要的艺术效果。她对颜色词的使用与其他作家相比数量更多,被公认是她作品中词汇层面前景化的表现。

傅雷曾评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文体风格:精致的隐喻,生动的刻画。这正反映了张对于比喻和隐喻的娴熟运用。因此文章中这一前景化的文体风格需要读者和译者尤为关注。

(一)语音层面

1.象声词

象声词是模拟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可以在读者脑海中呈现动物、人或不同环境的真实情况,使文章生动形象。在《金锁记》中,有很多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象声词来体现文章的美感。

(1)转换

在以下的例子当中,张运用转换的方法翻译。

凤萧恍惚听见大床背后有窸窸窣窣的声音,猜着有人起来解手,……(2009:216)

Translation:Feng-hsiao seemed to hear arustlebehind the big bed and guessed that somebody had got up to use the chamber pot.(2007:171)

凤箫扑嗤一声笑道:“真的?她这些村话,又是从哪儿听来的?就连我们丫头——”……(2009:218)

Translation:Feng-hsiaotittered.“Really?Where could she have picked up this vulgar language?Even us slave girls-”(2007:174)

小双道:“你别瞧这窗户关着,窗户眼儿里吱溜溜的钻风。”(2009:218)

Translation:“The window may be closed but the windsqueaksin through.the crevices.”(2007:174)

在上文当中,“窸窸窣窣”是形容词修饰“声音”这个名词,“噗嗤”是副词修饰“笑道”这个动词,“吱溜溜”作为副词修饰“钻风”这一动词。在英文当中,动词和名词常被用做象声词。张爱玲在翻译象声词时,使用了象声词中的动词以及其变形rustle,tittered,squeaks,这些词在英文中是半象声词,通过词性转换这种灵活的处理将这一前景化文体风格形象的传译到了译文当中。

(2)制造新词

街上小贩遥遥摇着拨浪鼓,那瞢腾的“不楞登……不楞登”里面有着无数老去的孩子们的回忆。包车叮叮地跑过,偶尔也有一辆汽车叭叭叫两声。(2009:222)

Translation:Far away in the street a peddler shook a rattle-drum whose sleepy beat,bu lung dung...bu lung dung,held the memory of many children now grown old.The private rickshawstinkledas they ran past and an occasional car hornwentba ba.(2007:180)

在此例当中,““不楞登”和黄包车“叮叮”,以及汽车“叭叭”声,和姜家的居住环境非常契合。通过这种音律,读者感受到当时新时代在取代旧时代,古老的东方气氛混合着西方的风格。“bu lung dung...bu lung dung”这种声音来自于中国古老的传统玩具拨浪鼓,在西方人眼中是从没见过的,因此很难找到对等的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创造了一个新词,“bu lung dung...bu lung dung”对于西方人来说很陌生,却激起了西方读者的好奇心来了解中国文化,这样张爱玲翻译的目的就达到了。

(3)增补

七巧哧哧的笑了起来道:“坐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孩子高哪!”(2009:229)

Translation:Ch'i-ch'iaostarted tochuckle.“Huh huh!Sit up and the spine slides down,not even as tall as my three-year-old,to look at.”(2007:190)

在此例当中,“哧哧”被翻译为“chuckle”,张还增加了“Huh huh!”来强调主要人物七巧对其丈夫的鄙视与不屑。其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翻译增补传递到译语中。

芝寿猛然坐起身来,哗啦揭开了帐子,这是个疯狂的世界。(2009:247)

Translation:Chih-shou suddenly sat up and parted the bed curtains with the sound of a bucket of water crashing down.(2007:216)

在此例当中,“哗啦”并没有被翻译成英文当中的拟声名词或动词,而是用隐喻来描摹其声音,“With the sound of a bucket of water crashing down”形象生动,又很生活化,译文甚至比原文更胜一筹。这也展示了张在中英文中娴熟的驾驭能力。

2.音韵重复

从中国古代开始,作家诗人们就对字词搭配很关注,他们用不同的音韵组合来创造不同的文学风格。唐诗有不同的韵脚,宋词有不同的曲调。老舍曾说过在选词上,作者要斟酌每个词的音韵和含义。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的作家,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小说中的音韵影响,因此对文学当中的音韵有独特的见解。著名作家苏青曾说,阅读她的作品如同听一首音乐,即使是很小的一部分就让人动容。在《金锁记》当中,韵律的重复总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2009:216)

Translation:SHANGHAI thirty years ago on a moonlit night...maybe we did not get to see the moon of thirty years ago.To young people the moon of thirty years ago should be a reddish-yellow wet stain the size of a copper coin,like a teardrop on letter paper by To-yün Hsüan'worn and blurred. In old people's memory the moon of thirty years ago was gay,larger,rounder,and whiter than the moon now.But looked back on after thirty years on a rough road,the best of moons is apt to be tinged with sadness.(2007:171)

这是《金锁记》的第一段话,下划线部分的句子为重点句,句尾字分别为“上”、“亮”、“凉”,尾韵为“iang”这个鼻音,在音乐中很常用,这一尾韵的不断重复,给文章带来了乐感和节奏。在翻译当中,张爱玲仔细斟酌挑选了有特定尾韵的词“Ago”、“old”、“road”放在每句话最后,双元音[əu]拉长了句子的节奏,为整篇文章创造出凄凉绝望的气氛,在翻译当中,文章的节奏韵味被完全传递了出来。

(二)词汇层面

1.颜色词

颜色词即定义色彩的词汇。在绘画当中,颜色被用来描绘景观或人物。在小说中,颜色词是语言意象可以让读者在脑海中建立视觉感受。作者在写作中常用颜色词使描述更为生动丰富。颜色词还带有隐喻等深层次的表达作用。张爱玲喜欢并善于运用丰富的颜色词。胡兰成的《前世今生》中曾描述了张对颜色的喜爱:“一天下午,我们俩去附近街道散步,爱玲穿着一件桃红色旗袍。我说“你穿这颜色真美。”她说:“桃红色能让我闻到那种芳香。”(2007:193)在张爱玲心中,颜色是她对生命感受的阐释。在她的文章中,颜色词是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创造气氛的重要方式,因此颜色词是她文章的又一重要文体前景化特征。

她把手抄在青莲色旧绸夹袄里,下面系着明油绿裤子。(2009:216)

Translation:She put both hands under her old lined jacket ofdark violetsilk,worn over brightoil-greentrousers.(2007:172)

这句话描述的是女仆小双。在中文中“青莲色”应该指“浅紫色”,因为小双是女仆,穿旧罩衫,张将“青莲色”翻译成“dark violet”来表达衣物的陈旧,采用了灵活的翻译方法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人物角色。

季泽是个结实小伙子,偏于胖的一方面,脑后拖一根三脱油松大辫,生得天圆地方,鲜红的腮颊,往下坠着一点,有湿眉毛,水汪汪的黑眼睛里永远透着三分不耐烦,穿一件竹根青窄袖长袍,酱紫芝麻地一字襟珠扣小坎肩,问兰仙道:“谁在里头嘁嘁喳喳跟老太太说话?”(2009:224)

Translation:A robust youth,tending toward plumpness,Chiang Chi-tse sported down his neck a big shiny three-strand pigtail loosely plaited.He had the classic domed forehead and squarish lower face,chubby bright red cheeks,glistening dark eye-brows,and moist black eyes where some impatience always showed through.Over a narrow-sleeved gown ofbamboo-rootgreen he wore a little sleeveless jacket the color ofsesame-dotted,purplish-brownsoy paste,but toned across with pearls from shoulder to shoulder.He asked Lan-hsien,“Who's talking away to Old Mistress inside there?”(2009:183)

这部分是描述男主人公季泽的外貌。张在原文中展现了她的中文功底和语言天赋。“竹根青”,“酱紫”是独特的中文颜色用法,张将其直译为“bamboo-root green”,“the color of sesame-dotted,purplish-brown soy”,给西方读者带来陌生感,但同时有带来东方的韵味。

月光里,她的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2009:248)

Translation:In the moonlight her feet had no color of life at all-bluish,greenish,purplish,the tints of a corpse gone cold.(2007:216)

这句描写的是芝寿在新婚的婚床上的场景,修饰芝寿身体颜色的“青”,“绿”,“紫”翻译成“bluish,greenish,purplish”而不是“blue,green,and purple”。张是想用尾韵的重复来强调身体沉重的颜色,加强芝寿人生的悲剧色彩,也预示了她暗淡的人生结局。

2.姓名和称谓

翻译地道的中国姓名和称谓一直以来是翻译中的难点。在《金锁记》的人名翻译当中,张采用了西方习惯的韦翟氏拼音,例如:凤箫Feng-hsiao,玳珍Tai-chen,兰仙Lan-hsien,七巧Ch'i-ch'iao,云泽Yun-tse。在张爱玲第一部英文小说作品当中,所有的人名都是用韦翟式拼音,但是出版商以英语读者难以理解中国姓名内涵为由拒绝出版。在那之后,张曾在其《五四遗事》的人名翻译中做出改变,“周大有”翻译为“Plenty Own Chou”,“谭金花”翻译为“Gold Flower T’an”。西方读者可以通过翻译了解人物姓名的内涵,名前姓后的这种格式也是西方的习惯。然而在金锁记中,张部分采用韦翟式拼音翻译人名,只是将中文发音翻译过去,英语读者无法了解中文人名的丰富内涵。

在《金锁记》中某些名称或称谓的翻译,张采用增加脚注的方法。

朵云轩To-yünHsüan

(Solitary Cloud Studio)was famous for its fine

red-stripedletterpaper,populardowntothe thirties.

姑奶奶Ku-nai-nai

Honorific for the married daughter of the house.姑爷Ku-yeh

Honorific for the son-in-law of the family.

通过增加脚注,西方读者可以清楚的理解原文称谓及其含义,但是读者不得不中断阅读,影响阅读体验。在之后张《金锁记》的改写版本“The Rouge of the North”中张采用了音译加阐释的方法将“姑奶奶,姑爷”翻译为“Have tea,Gu Ya and Gu Nana,”Bingfa’s wife used the polite terms for the son-in-law and the married daughter of the house,called Master of Miss and Madame Miss(2007:25)。这样的翻译方法有三个好处:一是英语读者可以了解中国称谓,这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二是这种方法可以将原文的音和意都表达出来;三是文中阐释给读者带来流畅的阅读感受。

除此之外,张还采用了释义的方法翻译称谓。例如:

Old Mistress’brother舅老太爷

Master-in-law舅爷

Third Mistress三奶奶

Second Aunt二妈

这种方法便于英语读者了解不同人物之间的不同关系,以及与他们相对应的身份,但是读者需要努力辨别精妙的人物关系。

(三)修辞

张爱玲善于使用修辞,尤其是比喻。她常使用比喻来刻画形象,描述环境气氛,《金锁记》也不例外。比喻被认为是前景化特征之一。在本文中,主要讨论《金锁记》中明喻和暗喻的翻译。明喻是用“像”,“似乎”等词语来将一件物品比喻成另外一个相似物。暗喻是将两物相比较而没有明确的指示词。比喻包含三个成分:本体,喻体,喻意。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比喻成的事物或情境;喻意是对比喻的理解。以下将从翻译方法的角度对文中不同比喻的翻译展开分析。

1.忠实翻译

她睁着眼直勾勾朝前望着,耳朵上的实心小金坠子像两只铜钉把她钉在门上—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2009:226)

Translation:She stared straight ahead,the small,solid gold pendants of her earrings liketwo brass nailsnailing her to the door,a butterfly specimen in a glass box,bright-colored and desolate.(200:186)

这句当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张采用直译的方法将本体,喻体忠实翻译出来,西方读者可以清楚理解比喻的含义。

你也说句话呀!成日价念叨着,见了妹妹的面,又像锯了嘴的葫芦似的!(2009:228)

Translation:Say something!Talking about Sister all the time,now that you see her you're againlike the gourd with its mouth sawed off.(2007:189)

“锯了嘴的葫芦”与中文的“闷葫芦”含义相同,都是指不善言辞的人。翻译成“its mouth sawed off”非常形象生动,英语读者也容易理解其含义。

2.省略

大族,长辈动不动就拿大帽子压人,平辈小辈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哪一个是好惹的?(2009:229)

Translation:…the Chiangs are a big clan,the elders keepbrowbeatingpeople with high-sounding words,and those of your generation and the next are like wolves and tigers,every one of them,not a single one easy to deal with.(2007:191)

在这句的暗喻当中,喻体是“大帽子”,本体在原文中没有出现,如果将其直译,读者会很困惑。张采用省略的方法保全文意,又易于读者理解。

老妈子通报上来,七巧怀着鬼胎,想着分家的那一天得罪了他,不知他有什么手段对付。(2009:234)

Translation:When the amah announced the visit upstairs,Ch'i-ch'iao wassecretly worriedthat she had offended him that day at the family conference over the division of property and wondered what he was going to do about it.(2007:198)

“怀着鬼胎”与中国成语“心怀鬼胎”含义相同,意思是心中有令人怀疑的不可告人的秘密,张省略了这个比喻,意译更易于读者理解。

3.直译

我是个没脚蟹,长白还不满十四岁,往后苦日子有得过呢!(2009:233)

Translation:I'm a crab without legsand Ch'angpai is not yet fourteen,with plenty of hard days ahead.(2007:197)

中文当中“没脚蟹”是上海方言,指没能力,没本事的人,在英文当中很难找到对等的词。张将其直译为“a crab without legs”,西方读者会感到很陌生,但经过理解,还是可以了解其内涵。

得了,你那些狐群狗党里头,又有谁是靠得住的?(2009:238)

Translation:Go on!You and thatpack of foxes and dogsyou run with,who is there that's halfway reliable?(2007:203)

在这句中,喻体被直接翻译成“foxes and dogs”。在中文里,这个成语是贬义,指损友。而在英文中,狐狸可以指聪明的人,狗更是人的好友。在两种文化当中,这两个意象的内涵截然相反,因此,这句话的翻译并不成功,是死译。将其译成“disreputable gang”效果更好。

我把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2009:240)

Translation:Youwolf-hearted,dog-lunged cre-ature,…(2007:206)

这个暗喻也是采用直译的方法,中文的“狼心狗肺”是指没良心或冷血的人。西方读者却很难理解“a wolf-hearted,dog-lunged creature”。因此原文的含义和表达效果完全失去。译成“ungrateful person”更好些。

4.增补

玳珍道:“当心你那水葱似的指甲,养得这么长了,断了怪可惜的!”(2009:220)

Translation:“Be careful of those nails of yours,as slender as scallions.It would be a pity to break themwhenyou'vegrownthemsolong,”said Tai-chen.(2007:177)

在这句的明喻当中,本体是“指甲”,喻体是“水葱”,喻意是形容指甲像水葱一样修长。原文当中并没有将“修长”这个喻意直接表达出来。在翻译中,张加上了“slender”一词,使读者能更好的理解其喻意。

5.脚注

把我打扮得天女散花似的!(2009:250)

Translation:Really dolled up to look like thecelestial maiden scattering flowers!(2007:219)

T’ien-nü san-hua(The celestial maiden scatters flowers)is the title of a Peking opera made popular by Mei Lan-fang.It is based on an episode from the Vimalakirti Sutra.(2007:219)

为了英语读者更好的理解本句当中的明喻,张加上了脚注,将“天女散花”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传译了出来。

6.转换

她再年青些也不过是一棵较嫩的雪里红——盐腌过的。(2009:244)

Translation:Even when she was younger,she did not seem fresh,but waslike a tender bunch of vegetables that had been salted.(2007:211)

在句的明喻中,喻体“雪里红”是指一种中国特有的芥菜变种。而此句的喻意是指即使是年轻时,也只像不新鲜的蔬菜,因此,没有必要把“雪里红”直译出来,只需把其转换为“vegetables that had been salted”就可以表达文意了。读者脑海中也会出现这样一个女孩的形象。

四、结语

文体是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语言特点,与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美学价值戚戚相关。全文的文体风格是通过不同层面的文体特征呈现出来。通过分析文体,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译者可以更好的抓住文章特点与内涵。通过对《金锁记》语音、词汇以及修辞层面带有张爱玲作品特色的前景化文体特征及其翻译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张爱玲自译的《The Golden Cangue》在以上文体前景化特征的翻译上是成功的,她采用了灵活的翻译方法,如增补、脚注、直译、意译等达到不同的目的,使得目的语读者可以很好地理解原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同时,用文学文体学的工具来分析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可行的。但是,限于文章的篇幅,以及笔者的个人主观性,有部分文体前景化特征并未收录进本文进行分析,期待以后的研究者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进行分析、评价。

[1]Chang,Eileen.Love in a Fallen City[M].New York:Penguin Books,2007.

[2]Chang,Eileen.The Rouge of the North[M].London:Cassell &Company,Ltd.,1967.

[3]Chang,Eileen.The Rice-Sprout Song[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b.

[4]Hsia,Chi-tsing.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1917-1957[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1.

[5]Hsia,Chi-tsing,ed.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Stories[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1.

[6]Leech,Geoffrey and Michael Short.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Leeeh,G.N.A lingusitic guide to Englih poet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8]胡兰成.前世今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93.

[9]刘绍明.到底是张爱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10]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王德威.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与“张派”传人[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12]王守元.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3]张爱玲.金锁记[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4]张爱玲.怨女[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H315.9;I207.42

A

1007-9106(2017)02-0159-07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SGH16H099)。

宋洁(1983—),女,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金锁记文体学张爱玲
九月雨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和她的《金锁记》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悲悯中的苍凉一一透过《金锁记》看张爱玲小说的底色
近期认知研究对戏剧文体学的启示
《金锁记》改写改译的曲折历程及其分析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