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
-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女性形象研究
见解。在小说《金锁记》中,张爱玲通过展现女性角色在恋爱婚姻中的各种不幸来揭露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严重摧残,深刻体现了张爱玲对男权社会的否定以及对实现男女平等地位的渴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在性别平等领域的精神内核,较早表达出了实现妇女解放的价值旨趣,有利于从哲理方面探讨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女性意识形成的心路历程,同时对当代社会探索先进平等的性别理念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张爱玲;《金锁记》【中图分类号】A81
今古文创 2023年45期2023-12-25
- 曹七巧与冷秋月形象之比较分析
张爱玲的名篇《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冷秋月是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的一个女性人物形象,这两个女子家世出身不同,性格修养各异,却同样堕入了无性婚姻的苦海,背负着沉重的性的枷锁踽踽独行,她们以看似不同却又殊途同归的命运轨迹诠释了封建男权社会对妇女的残害,对人性的漠视。【关键词】《金锁记》;曹七巧;《白鹿原》;冷秋月【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7-0040-03
今古文创 2023年37期2023-10-27
- 从《金锁记》的改编谈人物的二度创作
——评话剧《金锁记》
》《白鹿原》《金锁记》等等。两相较量,可以看到经典小说的改编更容易在话剧舞台上存活,缘由何在?夏衍在区分易于改编和不易于改编的文学作品时曾说:“凡是故事性(或者说戏剧性)较强、人物性格比较鲜明、头绪不太繁复”的作品是相对容易改编的。由此可见,在最初选择小说时,人物角色就已经很重要了。基于此,本文将从人物出发,以小说《金锁记》的话剧改编为例进行探讨。当创作者从小说中选择人物进行二度创作时,创作核心是什么?人物在话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改编者,我们要如何在
戏剧之家 2023年26期2023-10-24
- 《金锁记》与《另一种妇女关系》中的情感操纵
目的。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对一双儿女的变态捆绑,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中姐姐简少贞控制妹妹少芬,不愿妹妹出嫁,两者本质上都属于情感操纵。这两者情感操纵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最终结局各有异同。深入分析其情感操纵,可以更好地体会两位作者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关键词:张爱玲 《金锁记》 苏童 《另一种妇女生活》 情感操纵 女性形象在张爱玲和苏童的作品中,着重描写女性真实心理是其共同特点。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自私、庸俗,甚至有一丝病态,他们颠覆了传统文学作品中温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2023-08-08
- 张爱玲《金锁记》主要色彩描写研究
,其代表作品《金锁记》体现出浓厚的色彩元素。本文将从《金锁记》的色彩词统计和作者运用色彩词来反映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环境与渲染氛围、通过繁复的色彩隐喻揭露人物形象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方面探究小说的丰厚寓意及其感染力。【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色彩描写【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7-0040-03【DOI】10.20024/j.cnki.CN42-191
今古文创 2023年27期2023-07-21
- 下弦月照在黄金的枷锁上
——细读张爱玲《金锁记》
陈丽珠导语:《金锁记》是张爱玲初入文坛时创作的一部小说,也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其最完美的作品。初载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二月《杂志》第十二卷第二期、第三期,收入《传奇》。小说围绕主人公曹七巧展开,一个曾经渴望爱情的纯真少女,在姜家的黄金枷锁牢笼中迷失、异化、扭曲以至于崩塌。张爱玲用华美鲜活的语言叙述着这悲凉的故事,灵动细腻却恰到好处的描写将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以美衬悲,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华美而苍凉的异化精神世界。摘录一:“月亮”意象1
四川文学 2022年3期2022-10-21
- 人性的深刻洞察,文坛的最美收获
摘要:《金锁记》为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作者通过对曹七巧典型性格描述,真实地塑造了一个由金钱而导致人格裂变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本性的扭曲,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文章通过对《金锁记》中人物形象的解读来阐述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生活環境中人性的变化。关键词:人性;金锁记;人物形象《金锁记》是张爱玲于1943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这本小说是以民国晚期为背景,以小商人家庭出身的曹七巧为人物故事
雨露风 2022年8期2022-05-30
-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金锁记》
说,张爱玲的《金锁记》具有较强的女性主义色彩,小说通过细致描写刻画了曹七巧这一悲情女性形象。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从男权制度下的他者、女性的异化等角度對小说《金锁记》进行分析,揭示文本中蕴含的女性主义立场,深化读者对《金锁记》和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关键词:女性主义 《金锁记》 女性抗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作家,作为海派作家的张爱玲无疑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张爱玲的小说以其通俗易懂、大俗大雅、刻画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讲述男女情感故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5期2022-05-12
- 《金锁记》的封闭空间叙事艺术
的叙事自觉。《金锁记》中设置了姜家和租屋两个封闭式的家宅空间,其中又套入了帐子、烟榻和楼梯等小型封闭空间,形成套盒式的封闭空间叙事模式。与此同时,姜二爷和芝寿的两个“帐子”前后呼应,串联起小型封闭空间叙事的线索。麻油店、公园等开放空间的设置与封闭空间形成鲜明对照,由此,封闭空间对人性的压抑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强化,形成巨大的艺术张力。张爱玲将个体人生体验和对人性的透悟升华为书写女性命运的叙事策略,为空间叙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关键词:金锁记;封闭空间;叙事艺术;
美与时代·下 2022年3期2022-04-27
- 从异化翻译理论视角探究张爱玲自译作品中的文化情结
文将以张爱玲《金锁记》的自译作品 The Golden Cangue为例,以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为视角,分析张爱玲在翻译《金锁记》时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并据此探究张爱玲在翻译《金锁记》时体现出的对中华文化情结的执着。关键词:异化翻译;《金锁记》;自译;文化情结作者简介:李思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女作家,其作品在我国广受欢迎。同时,张爱玲也将自己的部分作品(如《金锁记》《等》《五四遗事》等)自译为英文,并在国外出版。张爱玲的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2期2022-03-30
-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金锁记》研究
女性意识。在《金锁记》中,张爱玲塑造了一个饱受封建父权制社会压迫的女性角色,通过对其悲剧命运的描写,揭露父权制文化话语对女性的严重摧残。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探讨女性地位、作用和贡献的重要理论工具,可用于对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女性视角的把握与分析,进而揭示其作品中的女性解放心路历程,更深入地理解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关键词:《金锁记》 张爱玲 女性文学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一、《金锁记》与女性主义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一部控诉“吃人的”父权制的中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金锁记》中的叙述伦理研究
了故事层面,《金锁记》中的叙事伦理在叙述层面也同样有迹可循。通过对叙述时间的铺排调度,张爱玲把作品的伦理倾向涵容在叙述结构里。在预叙与倒叙的反复跳转中,倒错的时序安排与现实世界的非理性、伦理结构的非常态遥相呼应。另外,叙述视角同样是《金锁记》叙述伦理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角度。在“内聚焦”“外聚焦”和“零聚焦”的叙述视角中,“内聚焦”因其可以直陈人物伦理处境及心理状态而最具伦理表达优势。【关键词】 《金锁记》;张爱玲;叙述;伦理【中图分类号】I207
今古文创 2021年31期2021-09-10
- 冷月窥人 宿命轮回
。而中篇小说《金锁记》中月亮这一意象贯穿全文,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象征着人物不幸的命运,加深了作品悲剧性的色彩。月亮作为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意象,这一点在其中篇小说《金锁记》中展现的更为透彻。本文分析了贯穿《金锁记》的月亮意象的内涵,认为它象征着人物不幸的命运,有加深作品悲剧性的功能。关键词:《金锁记》; 张爱玲; 月亮意象; 象征意义中图分类号:120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01-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8期2021-09-05
- 封建桎梏下女性的挣扎与反叛
: 张爱玲的《金锁记》讲述了麻油西施曹七巧被当作联姻工具,被迫嫁给残疾的姜家二少爷,等级森严的旧式封建家庭让没有身份地位的她常年精神压抑,她暗恋的三少爷季泽也只不过把她当成是调情工具。追爱失败的曹七巧把失去爱情的痛苦转嫁到他人身上,把女儿长安当作复仇对象,这种做法其实是曹七巧在封建思想和传统女教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近乎变态的挣扎与反叛。在物欲横流的都市生活与封建主义金钱观的双重作用下,曹七巧的青春也随之风化。关键词:《金锁记》 曹七巧 封建桎梏 挣扎 反叛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8期2021-08-27
- 《金锁记》中父权桎梏下的悲剧性女性形象
独立与自由。《金锁记》作为张爱玲考察那一时代女性普遍悲剧性命运的重要作品,在反映当时社会的这一问题上具有特殊意义。通过文本细读与特定的父权视角,分析《金锁记》独特的女性形象,把握其受父权桎梏下的悲剧性命运,有利于更好地揭示父权制度与女性文学的关系。关键词:张爱玲 《金锁记》 女性文学 父权1943年,张爱玲在上海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这个时候的上海本来就是一个浮华的名利场,中西文化激流碰撞,传统思想与现代观念不断杂糅,一切都井然有序地向前走着,却又显得那么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7期2021-08-27
- 《金锁记》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探析
和性别美学在《金锁记》文本中的表征以及其背后所展现的对女性生命价值的思考。关键词:《金锁记》 女性主义叙事学 张爱玲 叙事模式作为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女性主义叙事学结合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结构主义叙事的理论基础,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学者苏珊·S.兰瑟为领军人物。女性主义叙事学发展至今,一直为中国文学批评提供新的启示,它的引进也为张爱玲小说研究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分析场域。突出的女性意识和精湛的叙事结构互为纽带连接着张爱玲小说文本,而用女性
参花(上) 2021年8期2021-08-12
- 浅析《金锁记》的叙事话语
创作。其作品《金锁记》在以叙述模式、语态、顺序和时距为代表的叙事话语中具有鲜明特点。关键词:叙事话语 《金锁记》 叙述模式 语态 顺序与时距徐岱在其著作《小说叙事学》中这样定义叙述话语:“叙述话语是某个叙述角色发出的言语行为。”[1]在《金锁记》中,不同人物与不同模式的叙述话语,间接塑造了曹七巧这一主要人物形象与次要角色的群像。一.叙述模式——聚焦类型探微(一)全聚焦《小说写作技巧》中言:“在整个复杂的小说写作技巧中,视点(叙述者与他所讲的故事之间的关系)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6期2021-08-05
- 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人性恶”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通过展现女主人公心酸又狠毒的一生,把她阴森恐怖的变态心理和人性扭曲的生存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不寒而栗、毛骨悚然的程度。本文以曹七巧的人性恶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人性恶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及作者塑造的这一形象对今后文学的影响和深远意义。关键词:金锁记;异化;生成原因;典型意义张爱玲的《金锁记》它描述的是一个有着不幸婚姻遭遇的女子曹七巧,以青春和幸福为惨痛的抵压,带着金枷锁在性压抑、性苦闷中煎熬、挣扎以至于心理变态的故事。做为张爱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2期2021-07-28
-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色彩运用
的一大特色。《金锁记》作为张爱玲最优秀的小说作品之一,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和意象隐喻中都融入了色彩的渲染,挖掘了人性的深度,构建了缤纷的的苍凉世界,表现了强烈的悲剧之感。关键词:张爱玲 金锁记 色彩色彩是能引起人类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同时也最具表现力的形式要素之一,它的性質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张爱玲的《金锁记》被誉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极其敏锐地观察和捕捉不同的色彩元素,将其融入人与人各种情感和社会生活背景的书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2021-04-12
- 精神分析视域下《金锁记》中的女性悲剧
摘 要:《金锁记》讲述了小商人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在姜家几十年的生活。她从天真烂漫的少女逐渐变成一个尖酸刻薄的妇人。七巧寻求爱而不得,她的人性被践踏、残害。曹七巧作为父权体制中想象的他者,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正因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他者形象,才不断被更强大的力量所压制。形成曹七巧扭曲的原因是多样的,张爱玲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上流社会的没落以及在这个没落的过程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此种悲剧,是精神上的悲剧,也是人格上的悲剧。归根结底,乃是曹七巧背后强大的父权体制对她的精神暴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金锁记》:残酷中的执着与执着中的残酷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建构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的一生,是一部关于女性生存的文本。它讲述了作为女性的七巧所遭遇的婚姻不幸,及其在面对这不幸时所表现出的执着抗争。她执着于金钱的追求与守护,更执着于那不断带给她绝望,但始终如幽灵一般萦绕于其想象空间的男性。在其执着的抗争过程中,本源自底层经验的生命力逐渐扭曲畸变,开始制造关于其他女性的更加残酷的不幸。关键词:《金锁记》 女性生存 曹七巧 残酷 执着一、引言:《金锁记》的文学史意义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是一部关于女性生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荒原中的女性
——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浅析《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同主流文学的《金锁记》,看见了在凡人琐事中女性人格的演变过程,塑造了一个“三我斗争”的女性悲剧形象——曹七巧。以往的分析多是从女性被封建礼教社会制度戕害的角度来分析曹七巧的悲剧命运,显然是忽视了女性作为“人”的人格主体意识。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通过审视曹七巧人格中“三我”的成长与斗争来阐释其人格失衡导致的悲剧命运。20 世纪20 年代,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继两分法的人类心理结构之后又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学说”。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8期2020-12-20
- 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命运悲剧
,孤立无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这一类悲剧女性的典型代表,她的悲剧使她心理扭曲,人格异化,使她从受害者成了施害者,使她的儿女也双双葬送幸福,跌入地狱般的人生。关键词:《金锁记》;曹七巧;命运悲剧一、受害者曹七巧是一个卖麻油的小商户的女儿,性格尖锐活泼。在麻油店工作使她在市民阶层中是个见多识广,生活开心的女性。当时喜欢她的人很多,有肉店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都很喜欢和她打情骂俏。父亲去世后,她的哥哥盘算姜家的财产,把她
文存阅刊 2020年11期2020-09-12
- 同等效果原则视角下《金锁记》的自译
摘要:《金锁记》作为张爱玲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国内外学界都得到了极高的赞誉并广泛流传,然而其亲自执笔的译本《The Golden Cangue》却反响不佳。本文试从 “等效原则” 视角出发,从标题,以及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的翻译来分析其中原因,认为译本在读者反应上失去了原文的含蓄古典之美。关键词:《金锁记》;The Golden Cangue;自译;同等效果原则一、导论《金锁记》 是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中篇小说,最初刊载于1943年11月,12月上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2020-09-10
- 试析《金锁记》
【摘要】 《金锁记》讲述了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被迫出嫁后的心理、性格发生变化的过程,最终由一个人的悲剧发展成为一家人的悲剧的故事。曹七巧从一个牺牲品变为加害者最终变得疯魔化的过程令人唏嘘,而每一个与之有关的人物都起了或多或少的推動作用,造成了最终的可怕悲剧。本文尝试通过对曹七巧形象变化进行分析,寻找其悲剧人生背后的原因。【关键词】 《金锁记》;曹七巧;悲剧;枷锁【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今古文创 2020年24期2020-09-10
- 《金锁记》中的意象描写和色彩运用
文对张爱玲及《金锁记》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对《金锁记》中的意象描写做出了分析,并从色彩运用角度对《金锁记》中人物内心世界加以注释与解读。以期通过略显粗浅的表述,对张爱玲《金锁记》作品中,人物特点的刻画与情感的展现,做出基于象征内涵的诠释。【关键词】 张爱玲;金锁记;意象描写【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0-0018-02作为中国文坛极具影响力和天赋的女作家,张爱玲以其
今古文创 2020年10期2020-09-10
- 女性主义理论下小说《金锁记》的研究
为主题。小说《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刻画了曹七巧的悲情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理论出发,阐述张爱玲及小说《金锁记》的创作概况,最后从女性主义理论下对小说《金锁记》的创作进行解读,从而深化对张爱玲小说创作艺术的理解和对小说《金锁记》的认识。【关键词】女性主义;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04-02自从20世界80年代以
今古文创 2020年45期2020-09-10
- 论《金锁记》中叙事主体的转换及其标志
:本文通过对《金锁记》叙事结构的分析,发现叙事主体在全知的作者和书中人物之间来回转换。叙事主体主要由意象和心理这两类坐标完成转换,叙事本身呈现出议论和情节交替,最后双线合一的结构。关键词:金锁记 叙事主体 转换 坐标《金锁记》讲述了女主角曹七巧在金钱与爱情的欲望冲突产生的困境中纠结、痛苦、最终绝望的故事。作为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金锁记》有其情节与叙事结构的复杂性。本文尝试从叙事学的角度,以小说内容为例证,探讨《金锁记》的叙事特征。笔者认为,《金锁记》中的
文学教育 2020年8期2020-09-06
- 黄金枷锁下的意志挣扎
——从叔本华唯意志论看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性悲剧
00000)《金锁记》是由作家张爱玲于1943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文章以细腻而又阴郁的笔触主要讲述了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孩曹七巧,被迫卖到封建大家族姜家做残疾人二少爷的妻子,在此后长达三十年的生活中,曹七巧深受金钱、权力、情欲等多种欲望的压迫,最终成为一个视财如命、冷酷自私、心理扭曲,为了减轻心中痛苦甚至不惜毁掉自己儿女幸福的可憎可怜的女人。叔本华作为十八世纪唯意志论创始人以及主要代表之一,在吸收康德哲学的基础上,将康德的“现象世界”和“物自体”分别改造为“表
大众文艺 2020年8期2020-07-12
- 《金锁记》中曹七巧和《玫瑰门》中司猗纹的母性解构比较
本文以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玫瑰门》中的司猗纹为研究对象,从母性解构入手,探究母性解构的表现及成因。两位相隔半个世纪的女作家用母性解构的方法勾勒出女性的生存状态,并对九十年代的母性书写产生了一定的启发与警示作用。关键词:曹七巧;司猗纹;母性解构;异化;荒谬作者简介:张新宇(1994.10-),女,汉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2020-05-26
- “疯癫”的中介:论《狂人日记》《金锁记》中的“疯癫”形象
》中的狂人与《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两个疯癫形象为例,分析其疯癫的成因,揭示理性话语下国民“吃”与“被吃”的生存本相,表达对病态人性背后的病态社会和病态文化的反讽与嘲弄。关键词:“疯癫”;《狂人日记》;《金锁记》一、“疯癫”形象界说何谓疯癫?论述文学作品中的“疯癫”形象,首先便要对“疯癫”做一个界定。“疯癫”是一个被不断认识和发展的概念,对它的阐释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现代汉语词典》对“疯癫”的解释是:“神经错乱,精神失常”,近似于现代医学对“精神病”的定义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1期2020-05-26
- 难以解开的“生命枷锁”
玲的小说名作《金锁记》在人性沦灭的悲剧叙事结构之中,蕴蓄了十分丰富而驳杂的思想、文化意蕴。作为张爱玲匠心独运的审美结构,《金锁记》植根于中华文艺美学的深厚土壤,并且呈现出艺术传统的赓续与现代性创新的辩证合一。关键词:《金锁记》 人性悲剧 思想意蕴 艺术创新北美汉学界擅长中国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夏志清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如是评价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据我看来,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a夏志清基于自身颇具“个性”的文化史观,赋予《金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3期2020-02-28
- 《金锁记》中曹七巧阉割心理下异态的亲情关系
咪张爱玲的《金锁记》为读者展示了一名传统社会中受宗法压迫而变得歇斯底里的疯狂的女性形象——曹七巧。这一形象淋漓地揭示出封建社会压抑人性的“吃人”本质,七巧就是一个被“吃”的典型受害者,由“被食—自食”,最终以破坏一切的死本能去折磨身边的人。究其人格扭曲的原因,一方面是封建制度下宗法的、等级的规训限制了七巧健全的人格发展;而性欲的堵塞又成为其各种变态行为的内在深层原因。一.被阉割的生命七巧本来也是个青春美丽、聪明伶俐、不乏人缘的“麻油西施”,年轻时候“滚圆
文学教育 2019年25期2019-11-26
- 《金锁记》中的月意象探析
一.沪月传奇《金锁记》讲述的是一个沉重的人性扭曲的故事。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扭曲得经历一个过程,时间的流动让七巧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性格的变化又伴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万物都在变动,而月亮仿佛永恒一般。《金锁记》中的月亮统领着全部的其余意象,从小说开头到结尾都穿插着对月的详细描写,从圆到缺,从头到尾,它用一种连贯的内在延续性揭示了了故事的悲剧性和背后的无奈感。“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故事开始前用月亮作引子,拉开了序幕。三十年前上海的月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2019-11-26
- 从内容角度浅析《金锁记》的悲剧性
因此,在探究《金锁记》悲剧性上着重分析张爱玲的生活背景,进一步深入分析《金锁记》文本,体会张爱玲善于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关键词:《金锁记》;张爱玲;悲剧作者简介:杨红萌(1989.5-),男,汉族,河北保定人,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硕士。[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01一、张爱玲小说悲剧性的背景1、家庭背景张爱玲,河北丰润人,本名张瑛,1920年生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2019-11-14
- 社会翻译学视角下张爱玲自译《金锁记》的启示
漪然摘 要:《金锁记》28年间相继衍生的四个自译文本在社会翻译学视角下颇具研究代表性。对自译作品在广阔的社会历史时空产生的不同接受效果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分析,比单纯从译作寻找答案更具系统性。张爱玲是不善对译作的发表园地进行社会因素考量的人,所处时代也生不逢时,而今天的外译活动在强调新时代翻译面临的新挑战、新作为时应重视“翻译中国”国家战略服务如何真正产生社会效益、实现社会价值。关键词:社会翻译学;惯习;场域;张爱玲;自译;金锁记张爱玲自译《金锁记
卷宗 2019年29期2019-11-11
- 被金枷钳住咽喉的扭曲灵魂
艺术的展现在《金锁记》中好像已经被她发展到了顶峰。无论是曹七巧的畸形心理还是一双儿女的悲惨命运都将她的艺术功底展现的淋漓尽致。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女性人物;男性人物;艺术特色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张爱玲的作品无疑是研究的热点。虽说她是一位才女,但文学命运却跌宕起伏。她曾响誉文坛,但后来又“销声匿迹”,虽未得知到底什么缘故。但抛开一切,张爱玲的《金锁记》以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精湛的艺术手法都让读者回味无穷。一、关于《金锁记》主题的研究(一)批判封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2019-10-30
- 从《苦菜花》与《金锁记》中母亲形象看革命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在真实观中的异同
《苦菜花》与《金锁记》中母亲形象的对比分析看革命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在真实观中的异同。关键词:文学真实;《苦菜花》;《金锁记》;母亲形象英国文化评论家泰瑞·伊格顿曾言:“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东西,通常在写作时主要不是为了告诉我们事实”“文学作品希望读者‘想像出这些事实,从这些事实中建构想像的世界”“因此,一部作品可以同时是真实的与想像的”[1]。不可否认,文学的真实首先是文学的对象——被反映的社会生活的真实。而真实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真的基础是科学,但如果在创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0-21
- 《金锁记》中曹七巧阉割心理下异态的亲情关系
内容摘要:《金锁记》作为张爱玲的一部力作,向人们展示了曹七巧这样一个“疯女”形象,同时也为读者揭示了女性因情欲压抑而心理变态,从而对家庭关系产生异化影响的困境。本文试图通过七巧潜在的性心理来分析其疯癫异化、令人惊惧的种种行为。关键词:曹七巧 阉割心理 异化 亲情关系张爱玲的《金锁记》为读者展示了一名传统社会中受宗法压迫而变得歇斯底里的疯狂的女性形象——曹七巧。这一形象淋漓地揭示出封建社会压抑人性的“吃人”本质,七巧就是一个被“吃”的典型受害者,由“被食—自
文学教育 2019年9期2019-10-08
- 小议“曹七巧”
桂华【摘要】《金锁记》是个杰作,主人公“曹七巧”的形象内涵丰富,本文旨在从“彻底性”出发,分析她如何在“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和“毁灭别人成全自己”中展示出的悲剧特质与残酷美,及其带给人深思和启示。【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彻底性;悲剧引言傅雷认为,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杰作。正如篇名提示,一般读者和研究认为“曹七巧”的一生是用黄金做了枷锁,套着自己,也套着别人,过着不像人过的日子。这样的理解有一定道理,但对于内涵丰富的作品来说,它的阐释具
理论与创新 2019年6期2019-09-10
- 探究《金锁记》中女性生存困境
出了呐喊。像《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在呐喊与控诉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扭曲与同化。张爱玲是带着一种理解和悲悯来看待曹七巧的,理解她身不由己的生存困境,就像《金锁记》中赵嬷嬷说:“你们懂得什么!”张爱玲因为懂得,所以悲悯。一、男权体系的受害者中国古代有一句俗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对男性强烈的依赖性。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男权社会体系将女性放置在从属于男性的边缘位置,女性无法接受教育,无法从事有薪劳动,甚至不被允许拥有财产。物质财富是每一个人必需的生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2019-09-08
- 初探张爱玲《金锁记》创作风格上的悲剧性
因此,在探究《金锁记》悲剧性上着重分析张爱玲的生活背景,进一步深入分析《金锁记》文本,了解作品中人物、语言、意象、社会环境等,体会张爱玲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所渲染的悲凉的小说氛围。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意象;悲剧一、作者简介張爱玲,河北丰润人,本名张瑛,1920年生于上海。在北京、天津度过自己的童年,1929年又回到上海,1955年寄居美国,1995年死于美国洛杉矶。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创造力的女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2019-09-08
- 张爱玲《金锁记》的红楼情结
尤以中篇小说《金锁记》最为突出。《金锁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氛围的渲染等方面都对《红楼梦》作了有力的借鉴,同时又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金锁记》丰富的价值内涵,表现出张爱玲对人性的思考与理解。论文从分析和比较《金锁记》与《红楼梦》在情节内容的相似之处,探讨红楼情结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关键词:张爱玲 《金锁记》 《红楼梦》 红楼情结《金锁记》发表于四十年代沦陷区的上海,是海外华裔女作家张爱玲的成名之作。小说以小商人家庭出身的主人公曹七巧,在没落宦官家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7期2019-08-24
- 不幸时代的不幸人
大剧团的话剧《金锁记》是首届陕西省大学生话剧节和2014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的参赛剧目之一。该剧的剧本是根据张爱玲的同名小说和王安忆的同名剧本改编的,但该剧在舞台美术上有所创新,在表演上也达到了一个校园戏剧社团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特别是剧中吴家琪扮演的曹七巧形象和说书人角色的使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关键词】《金锁记》;戏剧社团;校园戏剧;陕师大剧团;张爱玲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004-0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2019-08-21
- 浅析《金锁记》的女性悲剧
李敏艳摘要:《金锁记》围绕着曹七巧,讲述了金钱异化下的封建旧家庭对女性的迫害,以及男权社会的大环境下所酿成的女性悲剧。关键词:《金锁记》;女性;悲剧中图分娄号:1207.42 立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A 文章编号:1005-531(2019)1-0008-01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魅力的一名女作家。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对男权社会中女性殊途同归的被压迫命运进行了深入剖析。《会锁记》是作家张爱玲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被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4期2019-08-09
- 论曹七巧的压抑人生与报复
摘 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的心理转变一直是文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对曹七巧所受的周围封建制度带给她的压抑进行研究,试探讨曹七巧的压抑、苍凉处境,思考小说中作者对复杂人性的表现和对父权宗法制度的批判。关键词:《金锁记》;男权制度;压抑;人性扭曲作者简介:徐贝贝(199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青岛大学2018级文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8期2019-07-30
- 相异的悲剧命运,共同的悲剧内核
——《金锁记》曹七巧与《杀夫》林市的对比
2]张爱玲的《金锁记》创作于1943 年,主人公曹七巧婚姻不幸,一边死守着丈夫死后自己分得的财产,一边破坏所有亲人的幸福以求安慰;李昂的《杀夫》创作于1983 年,主人公林市命途多舛,一生都在欺凌中度过,最终不堪忍受,砍死了暴虐的丈夫。两位主人公的经历看似大相径庭,但是回溯她们的人生轨迹和心理历程,发现悲剧命运的源头都来自于中国特定时代下以男权压迫为核心的生存困境。张爱玲和李昂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以不同的笔触再现传统女性的悲剧命运和无力抗争,具有强烈的现
名作欣赏 2019年32期2019-07-14
- 道德批评视角下《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探析
摘要:《金锁记》中的世界充满着人生的苍凉和世事的凉薄,曹七巧在伦理选择与伦理身份追求过程中,在对“情”与“钱”的追求而不得过程中不断异化,并将这不幸的命运变本加厉地施于自己儿女身上,造成了两代人的悲剧。本文试图在道德批评视角下对《金锁记》中造成曹七巧悲剧形象的原因进行探析。关键词:道德批评;曹七巧;异化;原欲文学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德批评注重对文学世界的道德内容的解读和价值判断,强调创作与作家、读者、世界间的道德关系对文学的影响。社会内容经道德进入文学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2019-07-01
- 《金锁记》曹七巧的变态心理精神分析批评
名女作家,其《金锁记》是她最为杰出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笔下的女主人公曹七巧也是文学创作中一大经典人物形象。曹七巧所呈现出来的复杂扭曲的变态心理,在小叔和子女身上产生的对性与情欲的扭曲,以及在此基础上将性欲的扭曲转化成对金钱的偏执,历来是众学者和心理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对曹七巧这一经典人物形象做出如下细致探讨,也为众研究观点提供一种可探索的方向。关键词:金锁记;曹七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张爱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
青年时代 2019年12期2019-06-15
-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命运
七巧是张爱玲《金锁记》中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一个人性变态和情欲受到极度压抑的女性形象,她的一生在欲望的牢狱中挣扎,成了一个被放在封建礼教和黄金枷锁下的血淋淋的祭品。她的悲剧,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关键词:曹七巧;枷锁;欲望;悲剧作者简介:王红琴(1980.4-),女,汉族,本科,高校讲师,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语文。[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2张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金锁记》中的月意象探析
来的爱与恨。《金锁记》里的月,充溢着三十年前民国时的上海风情,是美艳绝伦的,却也是悲凉哀怨的,在张爱玲细腻透辟的笔触下,勾勒出一个洞彻人性的“月亮”传奇。关键词:《金锁记》 月意象 人性 一.沪月传奇《金锁记》讲述的是一个沉重的人性扭曲的故事。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扭曲得经历一个过程,时间的流动让七巧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性格的变化又伴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万物都在变动,而月亮仿佛永恒一般。《金锁记》中的月亮统领着全部的其余意象,从小说开头到结尾都穿插
文学教育 2019年5期2019-05-29
- 《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分析
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的主人公。她少女时期活泼健康、充满活力,婚后一步步沦为一个尖酸刻薄、疯狂变态的恶婆子。本文分别从少女时期、婚后守活寡时期和分家后的三个时期对曹七巧的形象进行剖析,揭示其如何逐渐失去人性,沦为金钱的奴隶,并在金钱的枷锁下过完悲惨的一生。关键词:金锁记;曹七巧;形象分析作者简介:罗丽娜(1988-),女,彝族,贵州省大方县人,贵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1期2019-05-09
- 《金锁记》导读
国华摘 要:《金锁记》作为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是她十分出名的作品。小说以曹七巧这一主人公展开,并展现了她一生的悲剧命运以及生活,并从中揭示出人生的悲剧性以及生活的哲理。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悲剧指导老师:缪军荣[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一、张爱玲的生平简介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告西区一幢没落的贵族府邸。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幼女,母亲黄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2019-04-16
-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摘要:《金锁记》是以民国晚期为背景,以一个小户人家出生的曹七巧为人物助选,向读者展示了那个年代,在金钱、欲望的驱使下,一个小人物可怜、可憎又变态的悲剧性命运。关键词:曹七巧;女性形象;多维度悲剧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的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悲剧形象。如《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半生缘》里的顾曼桢以及《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她们各有各的特点,唯一的共性就是她们生活在男权主义和家庭主义的笼罩之下。张爱玲曾说:“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
神州·上旬刊 2019年2期2019-04-12
- 浅析《金锁记》中的封建枷锁与苍凉宿命原型
要:张爱玲的《金锁记》以曹七巧这一负面反派人物为中心,以暗示命运循环的圆形结构为叙事方式,重演了旧社会封建社会历史上“被吃—吃人”原型,通过呈现一场充满鬼气的“人肉筵席”,从而无情揭露与鞭挞过往那段悲凉又黑暗的封建旧社会演化史。关键词:文学作品;《金锁记》;原型;旧社会;“吃人”与“被吃”一、女性被无情“吞吃”史——封建礼教和人性的双重枷锁1.不幸婚姻的折磨在中國封建男权社会下,女性在婚姻上处于被动状态。波伏娃曾说:“在父权制度下,她是父亲的财产,父亲根据
速读·下旬 2019年3期2019-04-11
-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
运。关键词:《金锁记》 曹七巧 人物形象张爱玲的《金锁记》享誉文坛,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因为大哥大嫂的贪图钱财,七巧被迫嫁入了姜家,一个快要衰败下去的世家大族,她的丈夫从小得了软骨病,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在姜家,她遭受尽了排挤凌辱,就这样带着隐忍与屈辱在姜家的阴影下过了大半生。被无法克制的财欲与贪而不得的情欲控制着,她的性情一天一天古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3期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