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目澜校区 沈方圆
谈数学课堂“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设置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目澜校区 沈方圆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进入了小学数学课堂,而“问题导学”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一教学模式重在问题的设计,强调“导”和“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化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问题导学”是教师通过设置有梯度、有层次、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融入课堂,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形成技能。实践证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应优化问题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前后知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因此,在问题导学的问题设置环节,教师应立足新知的生长点进行提问,旨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完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于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问题设置:(1)竖式计算并验算:1475-134=;950+2380=,通过计算,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解决课本中例1的两个问题:“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3)小数加、减法,你是怎样完成竖式计算的?(4)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这几个问题,教师主要着眼于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异同展开,在新课伊始,勾起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的回忆:注意末尾对齐(也就是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者退一当十,进而运用比较思想,凸显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轻松地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新知学习,完成知识构建。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教学目标,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构建,发展数学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学生由于年龄的影响,认知能力还不强,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难以被他们理解,有时新旧知识衔接的坡度较大,易产生干扰,出现易混、易乱的情况,这样就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就是教材中的难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设置,教师应立足于知识的难点处,让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如何引导学生将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并根据所拼的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新课伊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转化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了所学新知——圆的面积计算,并为学生设置了以下问题:(1)你觉得可以将圆转化为什么平面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2)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看看是否能拼接成你所想的图形?(3)试想,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会越接近什么图形?(4)所拼图形的面积和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5)怎样通过所拼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问题的设置能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有助于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能讲述推导过程。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自然地引出新知,并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课堂教学真正进入“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数学课本中,有些内容对学生掌握知识点和解决实际问题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正确地处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应抓住知识的关键,在关键处提出具有统领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时,教师出示例题:“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教师为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不管怎样围,长方形花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长和宽的和应满足什么条件?(2)根据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分析,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引导画图或者摆小棒)(3)怎样做,才能做到不重复又没有遗漏?(引导列表整理)(4)在你设计的多种方案中,哪一种是最佳的呢?通过比较,你有什么发现?(5)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紧扣知识的关键点,为学生找到了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让学生积极运用画图、摆小棒的方法,探究花圃的多样围法,进而通过表格整理数据,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上述案例,教师在关键知识点设置问题,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穷源溯流。让学生在思考中强化认识,掌握知识的本质,发展思维,使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问题导学是构建魅力课堂、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问题的设置,真正让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探究的欲望,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奏出耐人寻味的篇章!
[1]马建坤.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校园(中旬),2017(06).
[2]陈惠芳.问题导学: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应然之道——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