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四十六中学 郑 瞿
摸准问题“切口” 引导学生“顿悟”
——浅谈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安徽省合肥市四十六中学 郑 瞿
“顿悟”一词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指学生经过深思熟虑,灵光一闪,突然领悟。它也属于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常常解决用常规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对此进行训练,可以促使学生能够抓住灵感,寻找到最简便的解题方法,继而提高解题速度,真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笔者尝试采用“顿悟”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做题效率,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虽然对于初中教师来说,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中考,但是中考成绩并不是数学教学的全部,毕竟从学生终身发展出发,其学习方法与能力才是关键。而“顿悟”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减少错误发生的几率,从而有效提高解题的速度与质量。这里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立足于例题的讲解,并且经学生思考后进行点拨,以便加深理解,最终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解题习惯。
比如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课,其内容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也只有掌握好这一节课的内容,才能为以后学习不等式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
例如,某人骑一辆变速自行车,如果行驶速度增加4km/h,那么2h所行驶的路程不少于以原来速度行驶2.5h所走过的路程。请问:他原来行驶的速度最大是多少?学生在解决这道题的时候,对不等式的含义理解还不够准确,只是效仿例题的解题方法。于是,笔者设原来行驶的速度是x km/h,那么以原来速度行驶2.5h的路程就是2.5x km,行驶速度增加4 km/h后,2h所行驶的路程为2(x+4)km,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2(x+4)≥2.5x,对学生存在疑问的等号两边的式子进行详解,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顿悟出不等式的解题原理。
在学生顿悟不等式的解题原理之后,笔者就可将问题再上升一个层次,即让学生尝试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简单题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题原理是不变的,只是要求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条件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出,最后取并集即可。
对于几何知识来说,其基础是定义,相比其他数学语言,几何定义内容更简洁,表达更准确,意思更严密,都是经过数学家多次验证形成的结论。相比其他,几何知识有点繁杂,而图形更是比较抽象,因此了解本质最好的方法还是扣住定义,扣住关键字词去品析、分析,否则学生一定会对定义产生混淆,不仅影响对习题本身的理解,而且还会影响到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发展。因此对于几何习题来说,教师首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比辨析定义。
比如针对“平行四边形”这一部分内容,相对而言,概念比较抽象,这对于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此笔者在课后曾对学生进行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对此学生都能回答出平行四边形。接着笔者再次追问:“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XYZ的底边长度相等,二者的高BD与高YV的高度也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三角形ABC与三角形XYZ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题本质,笔者直接把相关定义呈现在多媒体上,为学生“顿悟”创造条件。
在学生讨论中,笔者再次重点圈出定义中的“完全一样”,然后让学生重点进行思考与论证,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大多已经“顿悟”:两个相同底长和高的三角形,并不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因为这两个三角形有可能并不相同。接着笔者再次提问:“那么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这一次绝大多数学生都说不一定,因为他们已经对定义中的“完全一样”已经“顿悟”,明白面积相等并不等于完全一样。而这种“顿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思维错误,从而有效提高做题效率。
在教学中,尤其针对习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被习题外表所迷惑,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是对习题的解构过程。而这也是“顿悟”教学的重点,需要让学生适应变式,能够举一反三,以此类推。这种“顿悟”变式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概念或者公式进行演变,从而推导出合适的解题方法。一般来说,学生思维相对保守,解题方法更是照搬,只会跟着教材来,很少做到变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变式。
比如针对“三角形”这一知识体系,其习题大多是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在课堂上学生根据例题能够更好地解决习题,但是题型发生了变化,他们就不知所措,一来对定义理解不深,二是思维比较僵化,不知变通。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顿悟”创造条件,尽可能结合例题采用变式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类型的题目。比如教师可以直接发问:“同学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进行求证吗?”这样一下子就发散了学生思维,继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经过小组讨论,笔者总结方法:①直接用量角器进行测量,然后经过计算求得三角形的内角和,这种方法最直接,同样也最有说服力;②让学生动手,通过剪切,然后把三个角拼在一起成为平角,这样自然会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③通过图片变形,让学生直接把四边形沿对角线进行对折,这样就能得到两个三角形,同样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四边形内角和的一半,也就是180°。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法,这里重点是通过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接触变式教学,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适应各种公式变形,而且还能缩短以后“顿悟”的时间,有效提高解题速度,同时也能降低其错误率。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数学老师需要明白,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所谓的数学知识。只有学生具备了数学思维,那么其“顿悟”也会自然而然。而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突破教材,重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