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畜产品预测预警项目组)
浅析我国液态奶品种调整方向
文/霍晓娜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畜产品预测预警项目组)
近年来,我国乳业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常温奶为主导的液态奶市场和上游奶牛养殖业受进口乳制品冲击明显加剧,加快国内液态奶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势在必行。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液态奶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并就未来品种调整方向提出建议,包括大力发展巴氏奶、规范常温奶生产与贸易等。
液态奶;品种调整;方向;建议
1.1奶资源概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奶业开始突飞猛进发展,加上借助联合国和欧盟的无偿援助[1],2000年前后国内奶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7年奶类产量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7%,2006年奶类总产量突破3 000 万吨。受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影响,近些年奶类生产进入转型期,增速也明显放缓,年复合增长率仅0.3%,其中2013年,国内奶类产量出现较明显减少,奶源市场发生“奶荒”问题。
国内奶资源以牛奶为主,2000年以来,牛奶产量占奶类总产量的90%以上,近3 年所占比重高达97%。近几年,我国奶牛养殖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奶牛存栏比重约占48%,比2008年提高了28.5 个百分点。但奶牛养殖主体仍为规模在百头以下的散户和小规模养殖场,仍存在“小、散、乱”问题,奶源品质仍有待提升。
1.2加工现状
从世界奶资源加工产品种类来看,主要有液态奶、奶粉、奶酪、奶油、炼乳等乳制品(表1)。奶源稀缺地区多以生产液态奶产品为主,产品主要为UHT奶,并辅以奶粉生产,多为发展中国家;奶源较丰富地区以奶油产品为主,并辅以干酪素、乳糖等副产品加工,如印度;奶源富裕地区多以保质期较短或中等的奶酪产品为主,并辅以生产乳清粉,如欧美地区;奶源非常富裕但本土消费能力有限的地区,产品以出口为主,需迎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多以保质期长的粉状乳制品(如奶粉、乳清粉等)和高附加值乳制品(如奶油、长保质期奶酪等)为主,如大洋洲[1]。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奶类生产国,仅次于美国和印度,奶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左右,但由于人口多,乳制品人均年消费量不足全球平均的1/3,属于贫奶区。受国内奶源分布、冷链物流建设慢、消费者认知不足等综合因素影响,国内以超高温灭菌液态奶生产消费为主,近10 年超高温灭菌奶在液态奶市场占有率高达70%~8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奶资源生产仍较低下,乳制品主要以奶粉等干乳制品为主,有少量的液态奶加工和消费,以巴氏奶为主,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液态奶总产量59.48 万吨,仅占干乳制品耗奶量的1.4%[1]。
2000年后,随着灭菌奶生产和包装技术的发展,乳制品市场供给由以“奶粉”为载体转为以“灭菌奶”为载体,解决了国内奶源分布不均、“北奶南调”问题[2],奶制品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液态奶产量大幅增长,并带动奶业生产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00~2005年是国内液态奶崛起期,2005年产量突破1 000 万吨,比2000年增长7.5 倍,产量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3.6%,而奶粉年复合增长率仅4.8%,液态奶耗奶量约是干乳制品耗奶量的2 倍。在液态奶崛起期,液态奶品种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灭菌奶市场份额由2001年的35.4%提高至2004年的66.5%;巴氏奶份额则由43%下降为18.1%。2006~2015年10 年间,国内液态奶生产增速有所放缓,年复合增长
率降低为8.2%,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也促使消费者重新审视液态奶消费,对饮食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巴氏奶份额有所回升。
表1 全球主要国家乳制品产量情况 单位:万吨
3.1产业链上游面临进口奶粉冲击
在我国,乳原料包括生鲜奶和奶粉2 种,无论是国产奶粉还是进口奶粉,主要用途是作为生鲜奶的储备物,乳品加工企业可以将奶粉还原,加工成液态奶。在现行的液态奶国家标准中,只有巴氏奶是唯一要求必须以生鲜奶作为原料的品种,而常温奶和酸奶除了使用生鲜奶外,也可用奶粉作为原料。
现阶段奶牛养殖者议价能力弱,当国际奶粉价格与国内生鲜奶价格“倒挂”时,由于液态奶生产以常温奶生产为主,乳企会采购进口奶粉作为原料还原加工,同时普遍通过提高生鲜奶质量标准,少收或拒收国内生鲜奶,进而导致国内奶农“倒奶”甚至“杀牛”,造成上游产业波动。
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国内进口可作为原料奶使用的大包奶粉数量逐年增加,2014年进口量高达92.4 万吨,按1︰8比例折成液体牛奶,高达739.2 万吨,约占当年牛奶生产总量的19.2%;如按每头奶牛年单产6 吨计算,相当于国内123.2 万头奶牛“被失业”。因此,液态奶产品结构决定了进口奶粉数量,进而对上游奶牛养殖业影响巨大。
3.2常温奶市场面临原装进口液态奶冲击
与巴氏奶相比,常温奶保质期长,受奶源限制小,对运输条件要求不高,故成功解决了我国“北奶南调”问题。由于常温奶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国外产品更易进入国内市场。此外,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使得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消费信心下降,国外进口产品深受消费者“追崇”,加上近年来跨境电商迅猛发展,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便利,促使进口液态奶数量大幅增加,且主要为常温奶。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液态奶(不含酸奶)首次超过万吨,逐年基本呈“翻番式”增长,2015年进口量高达46 万吨,2009~2015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1.8%,其中,2011~2012年连续2 年增长率超过100%(图1)。
近年来,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提高,对高端液态奶需求旺盛,蒙牛、伊利、三元等分别推出“特仑苏”“金典”“极致”等高端品牌,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尽管原装进口液态奶占国内液态奶总产量仅约2%,但由于其定位高端市场,对国产高端液态奶品牌影响较大。凯度消费者指数数据显示,2014年在常温奶电商渠道中,进口奶占据了2/3的比重。国外产品进口量增加,更多地挤压了国产高端液态奶品牌盈利空间,而中高端产品是乳企重要盈利拉动力,受进口产品的冲击,乳企整体效益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
我国奶源分布不均、城乡消费差异大、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常温奶产品仍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起主导作用,而同时,随着乳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常温奶为主导的液态奶市场和上游奶业将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如何在利用全球资源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促进本土奶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前乳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乳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运用“乳资源分工”概念,通过产品结构分工,引导国内外乳资源进行分工[3],合理利用国内、国外2 种奶资源,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图1 2008~2015年我国进口液态奶数量及增速变化
4.1大力发展巴氏奶
目前,人类利用的仅仅只有数种反刍动物的乳汁,其中牛奶(专指生奶)被称为是“最接近于人类要求的完全食物”[1]。生奶中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等固形物外,还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和免疫因子,各种哺乳动物乳汁的固体含量是一个稳定的范围且不高[1],故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指标并非评判液态奶是否高端的唯一指标,牛奶的最大功效并非提供蛋白质和能量,而是使人类获得奶的活性营养物质,以提高自身体质。
由于奶中的天然活性营养物质多属于热不稳定物质,巴氏杀菌是在杀灭生奶中所有常见致病菌,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对生奶这种“完全食物”中各种营养活性因子伤害最小的一种方法。因此,在国外市场上,巴氏奶一直是液态奶的主流产品,如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4]。欧洲市场调查机构Euro Monitor提供的2003年发达国家喝巴氏杀菌奶的人口比例数据,美国为99.75%,加拿大为99.9%,英国为98.92%,而我国仅为29.62%[5]。
在我国现行液态奶标准中,巴氏奶要求必须使用生鲜奶为原料,从而使得国内奶牛养殖业不会受到进口奶粉的冲击,在有效增强国民整体体质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我国奶牛养殖产业发展。此外,巴氏奶储运需要冷链物流,成本高且保质期短,从国外进口不具价格优势,且货架期短,进口量极小,国内产业受到的冲击力也较微弱,建议政府、企业、协会多开展巴氏奶宣传活动,引导巴氏奶消费尤其是奶源丰富地区的消费,大力发展巴氏奶产业。
4.2规范常温奶生产与贸易
现阶段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受国内奶源、物流、冷藏设施、消费认知等因素限制,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常温奶以其运输要求低、保质期长等优势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国家标准规定,常温奶、酸奶生产中若使用奶粉作为原料,必须在包装上标识“复原乳”或“还原乳”字样,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复原乳”检测标准,某些企业采用复原乳却未明确标注,甚至有巴氏奶也使用奶粉作为原料,严重影响了上游奶牛养殖业,并扰乱了市场竞争环境。2016年,农业部发布用于检测判断复原乳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自2016年4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将有效整顿液态奶市场标识问题,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也有利于保障国内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此外,还应大力推广“优质乳工程”,加快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6],建议在常温奶等液态奶包装上明确标识原料奶的质量等级和加工参数,实现消费者知情权,同时也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消费者对国外进口乳制品的盲目崇拜逐渐由婴幼儿奶粉扩展到液态奶,加上跨境电商迅猛发展,国内常温奶传统销售渠道壁垒逐渐被打破,更加有利于进口奶进入中国市场,进口奶来源国和品牌数量迅速增多。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奶来自全球近30 个国家,其中有20 多个国家本土市场是以巴氏鲜奶消费为主,即大多数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做常温奶品牌。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进口奶备案品牌已高达500~600 个,仅德国一国进口品牌就高达近百个;加上跨境电商渠道将达上千个品牌。如果相关贸易规定不及时出台,未来国内常温奶市场极易造成类似婴幼儿奶粉市场品牌“杂、乱”问题,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提高常温奶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参照进口婴幼儿奶粉相关规定,如实施国外生产商品牌注册制,加强境外企业代加工监管,严格品牌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营造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C
[1] 顾佳升. 中国奶制品现状及鲜奶情况[J]. 中国乳业,2014(7):16-24.
[2] 顾佳升,张书义. 调整我国液态奶品种迫在眉睫[J]. 中国乳业,2014(11):15-18.
[3] 宋亮. 2014年中国乳业回顾与2015年展望[J].中国乳业,2015(1):26-32.
[4] 王洁,李佳,赵慧秋. 巴氏奶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分析[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10):61-64.
[5] 王慧,杨永龙,张杰,等. 浅析巴氏奶的发展前景[J]. 农产品加工·综合刊,2011(1):66-68
[6] 王加启.建议我国实施优质乳工程[J]. 中国畜牧兽医,2013(40):1-8.
霍晓娜(1980-),女,硕士,市场分析师,研究方向为国内外乳业市场分析与奶制品预测预警。
201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