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奶业发展踏上新征程
文/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2016年,对于中国乳业来说可谓是喜事连连。一是首次公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为中国奶业正名;二是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入香港市场;三是举办了中国奶业20强峰会暨奶业振兴大会。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实施,在奶粉品牌上做“减法”,在奶源质量上做“加法”,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做“乘法”,使行业加速整合,提高品牌集中度,改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国产奶品质,推动中国奶业的国际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6年10月1日,酝酿良久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正式落地。无疑,将备案制改为注册制,将是行业的一次大整合、大洗牌,届时婴幼儿配方乳粉品牌将会进一步优化,配方将会大幅缩减。事实上,对于新政实施后的新市场,业内一直高度关注,并且早已开始提前布局。那么,新政实施已经过去2 个多月,给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新政规定,2018年1月1日前,经批准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或已向我国境内出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可销售至其保质期结束。不过,虽然新政给了乳企十分充裕的过渡期,但其对乳粉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据调查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小型乳企陆续停产或转产,并加大促销力度甩货,清理库存,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乳粉行业也进入了洗牌“加速”期。按照新政要求,企业在申请产品配方注册时,须提供产品配方、产品配方研发报告,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的证明材料及相关科学试验、文献、临床数据等10 项材料,要求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 个配方系列、9 种产品配方,这对众多企业是一次不小的考量。新政出台伊始,便有专家预测,一旦注册制落地实施,市场现有的2 000 多个品牌中,约有四分之三的品牌会被清理出局,未来整体市场格局将会呈现新的改变。
业内人士表示,奶粉新政实施后,尤其对于下列企业更为不利。一类是境外贴牌企业、专业代工企业,这些企业本身只有加工能力,尤其是境外部分代工企业,有的手头上代工的品牌就有10 多个,甚至上百个,他们哪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资金研究那么多配方?第二类是中小企业,因为要符合新规研发要求,企业需要投入的资金和科研技术水平都很高,而中小企业没有那么多资金和能力来承担。以往,一些小厂家旗下大多拥有几十个品牌而销量又不高,由于没有研发能力,注册制实施后这些小企业可能只会拿到1 个品牌。第三类是对一些洋奶粉品牌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将打破这些洋品牌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定制很多品牌或者配方系列的营销戏法。因此,新规实施后,可以督促并倒逼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生产过程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有助于提升行业门槛,清理淘汰多而杂的品牌,届时市场上的品牌数量将会大幅减少,企业也会因为珍惜品牌,而更关注产品流向和产品安全性,企业也将从过往的价格战、营销战转向研发、创新综合实力竞争上来,对于正规企业来说,无疑是难得的发展良机。
事实上,近年来面对市场上大小品牌的竞争,各大乳企的研发创新一直都未停歇,对于奶粉新政实施后的新市场,行业内早已开始提前布局。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表示,经过大家的努力,国产奶粉质量水平确实有很大提高。在奶源标准、硬件设施以及产品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础上,各企业又有突出亮点:三元第一个使用浓缩低温喷粉及附聚技术;君乐宝新建工厂整合来自德国、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 余个国家、20多项专利、30 多家供应商设备和技术支持;飞鹤、辉山建立起从优质奶源到加工全程一体化体系;贝因美率先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系统;伊利第一个建立起中国母乳研究中心。除此之外,雅士利新西兰、圣元法国、澳优荷兰新建工厂从硬件设施到品控管理在当地都是最好的……
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抽检结果持续呈现向好趋势。2014年,共抽检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1 365 批次,检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样品21 批次,占样品总数的1.5%;2015年,相关数据分别为3 397 批次,36 批次,1.1%;2016年,相关数据分别为820 批次,6 批次,0.7%。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随着国内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一部分消费者热衷于境外消费、乐于购买国外品牌的产品,这是消费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但目前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销量也很好,如2015年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产量约70 万吨,已达市场销售额的65%左右。
无疑,奶粉新政实施后,将为整个奶粉行业塑造一个崭新的面貌,无论是奶粉质量、配方、成分等信息都将更为透明化,而伴随着消费意识的提升,国产奶粉的“新面貌”会被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对于提振消费信心将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于奶粉市场最为敏感的价格问题,在未来也将逐渐回归理性。比如,以往奶粉行业一直存在一种高价格、高费用、高利润的“三高模式”,国外本土售价100 多元/罐的奶粉,在中国市场能卖到300~400 元/罐,今后这样的市场格局将会发生改变,进而实现国内与国际无差别。
近年来,国内“卖奶难”现象循环往复,奶农长期忍受“倒奶杀牛”的煎熬。面对严峻形势,中国奶业全程发力,积极向现代奶业转变。“建好舍、喂好草、养好牛、产好奶,重铸中国奶业的尊严”,成为中国奶业人的共同决心。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标准化规模养殖成为主流,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不断发展,生鲜乳的主要质量指标稳步提升……可以说,“奶瓶子”已经掌握在了我们自己手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提供优质的奶源,才能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原料奶的好坏是所有乳制品质量的根本。据农业部数据,目前全国有8 000 多个奶站,三分之一为乳企自建,三分之一是规模牧场的,还有一些是合作化养殖小区的。与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时流动奶站比例甚大的情况相比,奶源供给结构已大为优化。
李胜利分析说,我国奶源质量提升得非常快,能够从源头上提供高标准、安全的原料奶,同时,科学的养殖水平使得牛奶的乳蛋白率已经很高。根据首次公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5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其中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 年保持100%;标志着乳品品质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平均值分别达到3.14%和3.69%,分别高于我国《生乳》国家标准0.34和0.59 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连续5 年对主流品牌进行月月抽检,合格率为100%。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指出,2008年,国家发改委制定出台的《乳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此后,政企合力推行从牧场到最终用户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旨在改变以往奶牛养殖和生乳供应“小、散、乱”的局面。截至2015年底,伊利共投入约127 亿元用于奶源升级与建设。2015年,伊利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2 400 多座,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在奶源供应中的比例达到100%。
从奶源开始把控质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乳企的重视,乳企对原奶甚至养殖环节和牧草进行质量监控,全产业链监控已成为乳业发展的普遍模式。飞鹤乳业品质管理部总监王建平介绍,目前飞鹤乳业打造了全产业链可追溯系统,连接牧场、生产加工与包装厂、仓储与运输环节、检验与监督环节、销售供货环节等“从牧场到奶瓶”的所有生产流通环节,且建立了数据库,并实现了信息数字化的统一管理,让消费者可以了解全程的卫生管理情况,实现透明品质监督,确保产品安全。
近年来,完达山大力推进现代化规模牧场建设,引进国外优质的奶牛种群、挤奶设备和管理技术,将产业链延伸到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等多个领域和环节。在原料奶收购运输管理环节,采取“直通车”模式,实现基地机械化榨乳、低温储存、冷链运输全程快速可监控,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牛奶运送到工厂,为生产安全优质的产品提供坚实的源头保障。
目前,辉山乳业已逐步形成集饲草、牧草种植,精饲料加工,良种奶牛饲养繁育,全品类乳制品加工,乳品研发和质量管控及清洁能源生产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以及“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得益乳业已建设成生态奶源基地,掌控自有奶源,确保最新鲜、最安全的奶源供应。上游拟建5 万头生态牧场种养基地,实现奶源自主控制,确保上游原奶的品质和安全,2016年9月30日,一批4 000 头澳大利亚纯种荷斯坦奶牛已到港。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乳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速,乳业一体化成效初显。目前,伊利、蒙牛已经进入世界奶业20 强,伊利、蒙牛、光明、贝因美、新希望等乳品企业以投资新建、收购和控股形式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以色列等国建立了奶源基地或加工厂,乳品企业国际能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明显提升。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乳品企业自建和参股的奶源基地比重超过20%,比2008年增长近2 倍;目前来自规模化牧场的奶源占60%以上,质量合格安全的“奶瓶子”已经掌握在了我们自己手中。
近年来,国内乳业不断升级与发展,不仅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得以提升,而且自身的国际化战略进程得以加快。目前,中国乳业国际化进程在整个食品领域中是最高的,世界乳业发达国家也都将目光瞄向了中国市场。
相关信息显示,近年来中国乳业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表现为中国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力度加大,我国先后有多个乳品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国外资本和国际乳业巨头大量进入中国,纷纷同国内本土乳企展开各种合作,抢滩中国市场。对此,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当前中国乳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因此必须积极利用国外品牌和先进技术缩小竞争差距,从而培养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品牌,不断放大“走出去”效应。
近年来,以伊利、蒙牛、圣元、光明、飞鹤、贝因美等为代表的乳企,积极布局国外奶源,将国内的市场资源与国外的优质奶源、技术等各个方面对接,成为“走出去”的探索者和领路者。他们不仅已经成功进入国际市场,而且正在建立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伊利在新西兰投资建设了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生产基地,在意大利与乳业巨头斯嘉达合作生产高端液态奶。通过大力实施质量领先战略,将食品安全工作延伸至全球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合作伙伴,系统性构建全球质量管理体系。
蒙牛则邀欧洲乳业巨头Arla Foods加盟,引入丹麦牧场管理体系,推动上游产业向规模化奶牛养殖模式转化;与法国达能设立合资公司,合并双方的酸奶业务,提升蒙牛在乳制品行业的技术创新力;与新西兰AsureQuality(安硕)共建第三方认证机构,进一步提升蒙牛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掌控。这些不仅加速了自身的国际化战略进程,而且将带动国内乳业的新一轮升级与发展。
圣元国际集团在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卡莱市建成年产10 万吨婴幼儿奶粉的单体工厂,拓展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圣元集团总经理李克介绍,2016年9月,圣元法国工厂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庆典,至此,圣元优博系列产品将实现100%的法国原装进口,从法国工厂到中国工厂,圣元拥有从牧场到成品的全产业链一条龙式经营能力,一路探寻最优质的奶源和生产标准,打造中外复合式的国际化圣元。
然而,即使很多企业“国际化”道路走得相对顺利,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乳业“国际化”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困难要克服。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认为,当前中国乳企发展仍然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他把中国乳企走出去的前景称为“机遇不大,挑战不小”。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也表示,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国际竞争,乳企在国内其实早就已经参与了国际竞争,目前国内乳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对企业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在企业发展国际化的道路上,国家也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帮助企业扫除发展障碍,促使乳企更好地走出去。
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陈渝指出,今天的乳企走出去已经不只是基于品牌、原料等因素的考量,“想要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个真正的跨国企业,必须搭建一个新的竞争生态圈,积极步入国际竞争2.0时代。”此外,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产业链最前端的农民等的情况用协同的观点来看待。走出去的企业既要学习先进技术,也需要注重企业管理、能力建设、合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专家表示,在乳企国际化程度提高的同时,乳业国际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可以说中国乳业和世界市场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乳业市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中国乳业的波动,进而影响到每一个中国奶农。
蒙牛乳业副总裁翟嵋介绍,近年来,中国乳业一直在压力中求发展,现在面临着三重困境也可以说是挑战:一是全球奶业遭遇第三波世界性寒流,国内市场也受波及;二是受到国外乳品品牌的冲击,尤其是奶粉板块;三是国民对国内乳品品牌消费信心恢复缓慢,这也是中国乳业的一块心病。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看,中国引领着新兴经济体;国家“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嫁接起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这是中国乳业突破困境的机遇。
“中国乳企要突破瓶颈,国际化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路径。”在飞鹤乳业副总裁卢光看来,政府鼓励乳制品行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然而国际化不仅仅是“走出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进来”也是一种重要手段。飞鹤很早就意识到,婴幼儿奶粉的单品高毛利时代已过去,积极同国外研发机构合作,消化吸收国际各个领域的最前沿、最先进理念技术化为己用,是中国乳企突破现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民族乳业快速发展的不二法门。
辉山乳业副总裁王欣宇表示,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企业更需要拿出企业家的担当和责任心,并由此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乳企竞争机制。坚持对乳业根基的重视,“乳企需要回归做牛奶的初心,敬畏产业规律,遵守市场规则,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把控每一个细节,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专家指出,当前中国乳业的实力虽然大大增强,但在成绩面前,我们没有理由骄傲,因为行业依然面临着一些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比如生产成本增加,存在结构性过剩,消费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宋亮建议,国家要加快产品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推动产业工业化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强化科学监管体系,以适应新的变化,推动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更有效的融合。C
2016年厦门海沧口岸进口乳制品激增1.5倍
【本刊辑】 2017年1月11日消息,据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统计,2016年厦门海沧自贸园区共进口乳制品398 批、2.2 万吨、5 236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6%、150%和96.8%,进口量占厦门口岸9 成。
其中,进口乳粉类1.2 万吨、2 912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0%和140%;进口乳清粉类5 368 吨、38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0%和110%倍;进口奶油干酪类3 494 吨、1 443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0.3%和53.7%。
据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相关人士分析,国际乳制品均价持续下跌、国内二胎政策开放、消费者饮食结构改变、餐饮行业对奶酪黄油等产品的需求量增涨、中国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自贸协定实施等因素,均促使进口乳制品呈井喷式增长。2016年海沧口岸进口的乳制品中,68.1%来自新西兰。
为保障进口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加强了进口各环节检验监管工作。2016年共退运3 批不合格进口乳制品,其中1 批为50 吨未经注册准入乳清粉,2 批为营养素含量检测值未达到标签标示值要求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刘国信(1962-),男,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为无公害养殖与动物福利。
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