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循环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7-02-15 19:44
名师在线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三视图反比例课堂练习

孙 达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沂北中学,江苏连云港 222200)

引言

阶梯循环教学是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捕捉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循环式讲解和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与旧知识自主进行关联,形成温故知新的学习意识,从而稳步前进,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目的。阶梯循环教学中,教师可从课堂导入、听课学习、习题练习、思维实践引导等方面开展教学,通过逐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认知的深刻性,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主动构建意识,以构建良性循环的课堂教学生态,提升教学质态。

一、课堂导入,环环相扣

阶梯循环教学主要体现在阶梯和循环上,阶梯代表着教学的层次性,而循环则体现的是针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呈现,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不断输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刺激,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预期[1]。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依据教学重点,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构建教学链条,通过问题串的循环呈现,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既定的轨道,以降低学生知识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成效。

例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中,需要学生通过绘制和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探索其具有的性质,以提升学生探索能力。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以上一节课学过的反比例函数为基点,让学生绘制反比例函数y=5/x,y=-5/x,通过回顾,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当k>0或者k<0时,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特点如何?并通过图象分析两个函数之间的异同点。”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并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其后,教师引出问题:“我们以前在学习一次函数图象的时候,还研究了其具有的性质,那么反比例函数是否也具有和一次函数类似的性质呢?”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课学习中,让学生带着对问题探究的欲望进行新课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通过这种环环相扣问题链的构建,按照以旧导新、以旧促新的逻辑顺序开展教学,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构建联系,借助不同的提问做到对同一知识的循环呈现,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函数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成效。

二、兴趣学习,循循善诱

阶梯循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不断学习和循环的体验,具体体现在课堂学习中,需要教师通过兴趣点的循环激发,吐故纳新,循循善诱,保持学生不断学习的行为和热情,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以达到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立体层面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以及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空间意识。教师先是通过多媒体播放配有音乐的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到庐山景色不同的概念,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后,教师从不同的拍摄角度(正面、上面、左面)展示中国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图片,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从不同侧面看到物体之间的差别,并结合图形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自学,尝试从中总结三视图的特点:主视图,是从正面看,看到的主要是物体的长和高;左视图,从左面看,看到的是物体的宽和高;俯视图是从上面看,看到的是长和宽。从而为学生画出三视图提供理论上的指向性。最后,教师出示三棱柱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画出其三视图,帮助学生构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从中掌握三视图的本质和规律。教师通过多媒体、学生自主探究、画三视图等多种教学形式,捕捉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中不断加深和夯实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既培养学生强有力的空间感,也为学生立体图形的学习奠定了思维基础。

三、课堂练习,层层递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所学的数学公式、定理、运算法则、几何性质等最终都要通过课堂练习才能掌握。教师可通过设置具有梯度化、层次化的课堂练习,增强课堂练习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导向性,让学生在循环解题中掌握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例如,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课堂练习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准确求出解集。教师设置了如下练习:(1)用数轴表示2≤x≤5;(2)求-3(x+4)>-4(x+2)的解集并用数轴表示出来;(3)2x-3<3x+1的最小整数解是方程1/3x-nx=5的解,求n2-2n-11的值。可见教师在习题设计上按照循环且递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设置练习内容,即在题目(1)中让学生用数轴表示不等式,是将数转换成形的过程;在题目(2)中除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又循环式地巩固数轴表示不等式的练习;而在题目(3)中,除了巩固题目(2)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外,还温习了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实现了题目内容之间的串联。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循环练习中,达到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步骤、形成数形结合思想的目的,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效,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四、思维引导,螺旋上升

初中数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新颖化的教学形式设置具有层次性、梯度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达到推动学生思维螺旋上升的目的。

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学习证明的思想方法,教师首先通过展示三角形,让学生独立思考画出与之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究这两个三角形的特点,即在对应边、对应角上存在怎样的关系,从中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按照角、边的元素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满足一条边对应相等或者一个角对应相等是否全等?满足两条边、两个角或者一条边、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分析得出满足一个条件,或者两个条件的三角形均不一定全等。那么满足三个角、三条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是否全等?最终,学生使用同样的探究方法,推导出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画图、仔细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针对逐层梯度化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分类排除和证明的思想方法,有助于之后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和三角形相似条件。

结语

阶梯循环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课堂学习理解不全面、方法运用不灵活等问题,而这里的循环并不是方法、内容、题目练习的简单重复,而是针对知识不断加深和拓展的循环学习和体验[2]。即学生每一次的学习和体验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收获,达到逐层加深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运用数学思想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阶梯循环教学,促使学生在循环递进中实现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不断增值的目标。

[1] 曹季锋.初中数学阶梯式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7,(17):120-121.

[2] 胡祥泽.阶梯循环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06):50-51.

猜你喜欢
三视图反比例课堂练习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路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割补法在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中的应用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借助长方体巧解棱锥的三视图问题
3.3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难点聚焦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三视图题型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