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方
(江苏省无锡市湖滨中学,江苏无锡 214000)
高中美术鉴赏课实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涵盖了教与学的各种主要元素,需要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的精心设计、巧妙组织和深厚的美术素养支撑,还需要学生的积极探索和有效互动。无论是课堂导入,还是课堂收官;无论是教学策略,还是学习方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主要目标,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成就一堂高效的美术鉴赏课,首先要能吸引学生、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喜欢上美术鉴赏、走进美术鉴赏,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在一堂新课开始之前的导入部分,教师要深思熟虑,为课堂创造一种宽松、求知、探究的学习氛围,设计一些能够有效激活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和悬疑走进美术鉴赏,喜欢美术鉴赏[1]。
在教学《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一课时,我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噱头”,先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同学们知道范曾吗?你能说出几幅他的作品?范曾是仍然在世的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他的画作《竹林七贤》早在2001年就拍出了176万元的高价。2010年在某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批评了范曾的作品,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画的轩然大波。为什么范曾和他的画这么受人关注呢?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给你的直接感受是怎样的呢?然后展示范曾的代表作品《竹林七贤》,与学生一起鉴赏。这个导入的设计,就像投向水面的一颗石子,在学生的内心激起了层层涟漪,让这堂美术鉴赏课变得妙趣横生。
投石激趣是改善学生学习热情的最有效方法,是解决美术学习心理问题的一味良药。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趣”字,为学生打开这扇艺术的大门,引导学生迈入美术鉴赏的世界,以更加专注和更多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就会收获更多知识和快乐。
任何一门学科,其教学策略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教学手段有了更多选择,围绕现代科技装备建设,推进现代技术与美术鉴赏课堂的有机整合,把符合高中生学习趣味和教学实际的信息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让美术鉴赏课堂可视、可听、可感、可触,从而调动更多的接受渠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实现高效的教学目的。
中国的建筑艺术博大精深,如何把这么庞大的一个审美体系融汇到一堂美术课当中,如在《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学中,怎样去呈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美,就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声光电技术为课堂呈现提供了更丰富的形式选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体会中国的建筑艺术,在展开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技术,搜集了大量关于故宫、中国园林等图片和视频资料,运用声光电等多种传输形式,把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更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中国建筑艺术的有机整合,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既欣赏了优秀的中国建筑艺术,了解了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与时俱进永远是教学的一件法宝,美术鉴赏课堂也不例外。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美术鉴赏课堂上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块画板、几张挂图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丰富了美术鉴赏教学的内涵,让美术鉴赏课堂更精彩。
所谓的“教学”,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就是“教”与“学”,教师在“教”,学生在“学”,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吸收,这样的师生关系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摆正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位置。作为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跟学生做朋友,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更有利于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美术鉴赏课堂其乐融融[2]。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和积淀,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和艺术特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但是,民间美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民间艺人创作经验的积累,往往显得通俗、朴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和歧义,如何让他们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蕴藏的丰富精神内涵,成为教学《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一课的难点。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把课堂更多地给予了学生,组织学生拜访了一位剪纸老艺人,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欣赏和体验民间美术的魅力,在与老艺人的交流互动中加深理解。然后,回到课堂,再让他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剪纸,身体力行去感受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最后,师生交流、生生互动,一堂其乐融融的美术鉴赏课就这样生成。这时候,教师就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做学生知识和心灵的双重引路人,学生才能与教师心连心。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每一个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他们的发展趋向。所以,美术鉴赏教学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的收官阶段,运用好评价这个关键环节,充分照顾到学生的感受,多发现、多总结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角度、多元化评价,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收获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很在意教师的评价,有时候往往因为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和一个评语,就会让学生喜欢上一门功课,从而为之打开一扇知识的大门。比如,在教学《天上人间——壁画》一课时,对宗教美术的认知和理解成为教学难点。在引导学生欣赏了敦煌249窟狩猎图和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之后,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对宗教美术的理解,展开讨论和探究。作为教师,我只是顺水推舟,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和点拨,最后对每个人的发言进行多元化的点评,本着尊重个性、鼓励探究的原则,让更多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探究的快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有自己的空间,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正所谓“百花齐放才是春”。
学生是需要鼓励和鞭策的,在鼓励的作用下,学生才能走得更深、走得更远。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往往对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起着巨大的吸引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细心把握更多细节,呵护每一朵“个性之花”,才能让美术鉴赏课堂百花齐放。
美术鉴赏是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无定法,只要能有效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实效性,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构建一个高效的美术鉴赏课堂,让艺术的甘霖滋养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1] 林开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5,(14):142.
[2] 肖安平.浅议高中美术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运用[J].吉林教育,2017,(3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