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妹
(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500)
自2013年以来,江苏高考越来越重视对阅读能力的测试,表现在阅读篇幅的加大、阅读难度的增加,以及综合性的试题逐渐增加等方面。对于考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身边总是会听到一些学生抱怨英语越来越难学了,也越来越看不懂英语文章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总有一句口头禅“得阅读者得天下”。虽然此话表面看是比较片面的,然而细细分析是有其一定道理的。阅读在考试中的占分最大,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这三项都必须要求学生有着扎实的阅读能力,因此加大阅读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然而提高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遵照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教学中找到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症结所在,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入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阅读。下面就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阅读策略做简要的分析。
优秀生读完一篇文章后,头脑中应该形成一个关键信息的地图,对关键信息的所处位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老是找不到答题依据,你需要学会一些做标记的技巧。如:有这样一篇文章,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就提及了:On early spring day, however, I was brought to see the Caliph.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信息,有些时候,要善于猜测有用的关键信息。在此文中的一开始就出现了这一句话,那么学生至少应该在心里有个数,此次探险是在春天的时候去的。而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又提到了这样一句 话:When the fall wind came blowing, we reached Baghdad.那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刚才是spring, 现在是fall,因此整个的旅途持续了半年的时间。那答案就迎刃而解了,可是这个题目的答对率只有50%,说明学生在捕捉信息的时候还抓不住一些关键的信息。
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做题节奏。无论试卷的难度如何,他们都能按照一贯的做题节奏完成试卷。如果试卷一简单,有些同学就会多出大把时间,而成绩却不尽如人意,那他们的做题节奏就存在问题,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限时阅读训练。此类训练一般都是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多篇阅读。
阅读理解不只是阅读文章,还包括题干和选项的思考。题干中通常有关键词,便于我们回文找到答题依据,或者排除干扰项。这些关键词往往是文章中核心词汇的同义词或解释。然而学生往往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只知道去判断选项的正确性,看完题目发觉似乎每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要注意审题了。
优秀的阅读者通常具备很强的长难句分析能力,懂得如何一层一层地去除次要的冗余信息(比如起修饰作用的从句),凸显句子的主干。作者往往把他最想表达的信息放在主干中。英语和汉语最大的区别就是汉语是一句句单独的语句,而英语的语句往往有较多的修饰成分,如定语从句、插入语、非谓语动词之类的。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在读完一句长句之后还是仍然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些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只需要划出句子的主谓宾,这样作者的意思就一清二楚了。例如有一样一句长句:Robert once wrote,“The mechanic should sit down among levers, screws,wedges,wheels,etc.,like a poet among the letters of the alphabet, considering them as an exhibition of his thoughts, in which a new arrangement transmits a new idea.”在这句话中like…分句是省略了who的主语从句中的分句,补全以后是who, like a poet who is among the letters…英语中的从句之所以是难点就是因为大量地省略引导词。其实这句的主干为Robert once wrote,“The mechanic should sit down…, like a…, considering them as…,in which a….”
距离太近,往往会看不清全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找到文章的脉络和主题思想,需要我们拉远镜头,关注段落大意、段落之间的联系、前后呼应等等。阅读文章时,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语句,要纵观全局,自足于整篇文章。阅读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是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或者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对于此类文章,就不能只关注细节,要纵览全文,重点关注文章的首末段,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一清二楚了。
意群阅读就是Reading in thought groups. 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眼睛的移动是从一个意群到另一个意群的,而普通阅读者阅读是眼睛从一个单词移动到另一个单词。这样两者阅读后的区别就是意群阅读者往往看一遍后就能捕捉到文章的大意,而只着眼于单词的阅读者往往花了同样的时间阅读后却完全没有抓住文章的大意,还是要再回过去重读文章,那这样非但浪费了考试中宝贵的时间,对理解文章也是非常不利的。
加标题、主旨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高端思维能力:能否用简洁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中主要事物或人物的特征?能否简洁完整地对文章整体或局部内容进行概括性复述?那训练此类题目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回答此类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此类题目最忌讳的就是学生过分关注一些细节而忽略了整体,一定要纵览全文,着眼于整体。
优秀阅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他们“忘记”语言的存在,只需分配极少的注意力与文字,更多的注意力分配于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或形象上。
有许多中文汉字,我们只了解大概含义,而不会写,甚至不会读,但是他们有助于我们流畅地阅读。英语阅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被动词汇(也叫输入词汇)。许多学生对英语阅读不感兴趣,就是因为阅读词汇量太小的缘故。但其实扩大词汇量的唯一方法并不是背单词。优秀的阅读者能够通过全文猜测词汇的意思,或者通过一个单词的词根来判断此单词大概的意思。阅读和单词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加大词汇量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而加大阅读量对于增加词汇量也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实际上并不存在固定的教学模式或是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教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就学到了什么。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者习得的条件。就英语阅读而言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多也不如学生自己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去阅读去体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学生碰到阅读障碍时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针对其碰到的难点给予纠正。事实上,英语阅读方式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学生都应根据其个体差异找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以上只是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所总结出的一些普遍的大众化的阅读策略。就个体而言,每个学生还是要加大阅读量,训练自己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效率,以期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1] 蔡文.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闽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