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真
(仙游县城东幼儿园,福建莆田 351200)
《纲要》指出:“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是为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由于幼儿科学教育理念起步较晚,对科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一直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师认为科学教育就是科学启蒙教育,教学内容散乱、宽泛,无针对性等现象。在教学方法上,也以传统方式为主,忽略了幼儿的认知规律。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直观的,最有效的教学内容即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由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范围十分广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出现了一定的迷茫,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出现随意化、形式化的问题。导致科学教育活动内容不符合幼儿认知水平,超越幼儿的认知范围。如:《昆虫一家亲》的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对多种昆虫进行了介绍,希望让幼儿认识多种昆虫的不同特征。然后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幼儿根据特征说出昆虫的名字,结果幼儿非常茫然,一认就错。这就是忽略了幼儿的认知规律,为了“科学教育”而盲目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结果。
一般来说,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要求是集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于一体。而且需要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科学知识的体验。这凸显了培养幼儿“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科学教育活动的掌控较为强烈,幼儿成为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的接受科学知识,没有让幼儿亲自动手和探究的机会。如:《变幻的颜色》活动中,教师出示红黄蓝三原色,让幼儿猜想两两组合会变成什么颜色。没有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去探究和验证结果。忽略了幼儿园教育阶段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初衷,影响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纲要》指出“要密切联系幼儿实际,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幼儿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幼儿更多地是在生活中学习和获得经验的。因此科学教育活动应该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中选择,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也认识到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希望借助不同的形式来丰富科学教育内容。教师会积极引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科学知识,便于加深理解,同时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本身这种教学方法无可厚非,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甩手掌柜”的问题,在幼儿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对其进行引导,最终变成了“自由玩耍活动”。如:《认识指纹》活动中,指纹是每个人独特的标志,幼儿也很感兴趣,在教学中发现,幼儿观察的集中注意力不足1分钟,许多幼儿开始“咬手指”或者做其他事情。虽然“认识指纹”内容新颖,但由于指纹较密,不易观察,而且幼儿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因此影响了科学教育活动的成效。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重在科学启蒙教育,目标是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世界的欲望;方法是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内容则要围绕幼儿实际生活,将身边事物和现象作为探索的对象。因此进行科学教育活动,要从这三个方面采取优化和针对性的对策,以提高科学教育活动成效。
针对《纲要》内容,科学教育目标是为了进行科学启蒙,激发探究欲望。因此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时,应该在制定有效的目标基础上进行,避免出现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设计不科学的问题。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要兼顾科学性与启蒙性,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如:在开展“科学启蒙生命”活动时,通过让幼儿接触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激发幼儿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世界的兴趣。因此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时,将内容划分为植物、动物和人体科学三个部分。通过植物部分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通过动物部分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通过人体科学让幼儿了解人体健康方面的内容,让幼儿认识如何自我保护。可见,明确生命科学教育目标,不仅可以促进生物知识的传授,也让幼儿对生命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
目标、内容和方法是幼儿园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以幼儿认知规律为依据,避免出现科学教育内容选择随意,不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如:在感知“自然科学现象”时,幼儿对热与温度、力和运动等都没有概念,如果强行讲解,幼儿不理解也不感兴趣,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来感受“力”的存在。如针对热与温度,幼儿知道夏季热、冬季冷,并能感受热和冷的区别,但是对于温度却没有认知。因此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中,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冷和热,观察热水变冷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从而对“温度”的认知。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时,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略对幼儿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牢固树立“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首先科学教育活动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是提升科学教育效果的关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沟通,了解发现幼儿的兴趣,进而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其次,通过直接感知、动手操作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如:幼儿对于“水”认识,如果单纯地讲解水的特性,幼儿肯定毫无兴趣,应通过给花草树木浇水等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水资源对于生命的意义,从而产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总之,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幼儿科学教育效果。由于幼儿认知规律,不适宜引用传统教育方法,而应该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合理选择科学教育内容,让幼儿在体验中完成知识构建,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的成效。
[1] 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7):60-62.
[2] 王燕媚.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问题与改进建议[J].赤子:上中旬,2014(1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