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众多学校运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有效的使用导学案。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积极探索实施多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注意学习方式的灵活变换,以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教师要淡化形式化的教学,注重数学的应用与创新,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渗透人文教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的基本原则,教师的教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教应当促进学生的学,实现教学合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探究是“一种教学策略,用来学习者提供资源、指引和介绍,使他们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所以设计高中数学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语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积极参与者”。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应该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故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是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的核心之一。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和有效性。
一、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实用性
在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时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实用性。导学案的编写不是把别人的导学案拿来改个名字,换个时间就成了自己的导学案;也不是把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都编上就可以了;更不能从资料上随便找几个题目,编进导学案就可以。实际上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应由学生来评判,也就是导学案的编写要能够适应自己的学生,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太难了,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花费了很多时间而没有效果;太易的导学案,使学生认为学习知识如此简单,从而产生骄傲情绪。因此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去编写,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份好的高中数学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规范性原则
高中数学导学案规范性原则,虽然具有学科特点,但从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制流程、导学案的基本组成、格式要求、量要求等方面要统一规范。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导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参与化原则在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创造人人参与的教学。
三、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层次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两个层次:第一是知识的呈现要有层次性,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应具有可接受性。第二是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性,弗赖登塔尔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数学现实,所以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在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时考虑到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高中数学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主体性原则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与传统教案不同,传统的高中数学教案形式是立足于教师“如何教”,而高中数学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高中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最高原则。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充分发挥这个中心而设计。
四、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导学性原则
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让高中数学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数学“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对高中数学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课时化原则
课时化原则尽可能将一课时的高中数学内容写成一个导学案。高中数学教材按单元主题编写,单元里的课由几个项目组成,一个项目一课时,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按课时编写高中数学导学案,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六、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问题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是将高中数学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以及对高中数学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将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情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可以以数学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数学问题的设置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的拓展。
七、导学案的编写应注意方法化原则
方法化原则是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强化学法指导。通过高中数学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高中数学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第多斯惠曾深刻地指出:“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会激发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方法化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以知识为主线编写学案,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有机地结合起来,逐级生成讲实效。
总之,高中数学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数学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数学学习过程。高中数学“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高中数学“导学案”。高中数学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有效。因此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对高中数学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数学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高中数学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何小亚,姚静.中学数学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p1
[2]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7,7.p1
[3]胡贵和.学案教学初探[J].山东教育,2000(8).
[4]张允军.关于学案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8.
[5]涂荣豹.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及其主要特征[M].北京:数学教育学 报.1999
[6]张奠宙,李士,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P170
作者简介:
徐文建,2002年6月河南师范大学基础数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 2002年9月被评为许昌市“优秀教师”,河南省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2005年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学术技术带头人,2005年8月获河南省数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07年8月获河南省首批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称号,2008年3月被命名为许昌市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9年被河南省聘为中学高级教师评委。2012年获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称号,2014年6月河南省特级教师。2014年9月获许昌市首届市长教育质量奖功勋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