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茶经》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研究

2017-02-04 10:39贾晓刚
福建茶叶 2017年7期
关键词:典籍道家茶文化

贾晓刚

(西京学院外语系,陕西西安 710123)

典籍《茶经》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研究

贾晓刚

(西京学院外语系,陕西西安 710123)

我国的翻译研究领域不断扩宽,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翻译视角,还将翻译与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相联接,它不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形式,还成为了一种文化之间交流和传递的手段。基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我们可以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茶经》进行翻译,充分运用文化翻译的理论和观点,挖掘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茶经》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探索对典籍《茶经》文本译语中文化空白的翻译路径。

《茶经》;中国传统茶文化;文化翻译;策略

典籍《茶经》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作,它在历史的流逝下不断完善和丰富,蕴含有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哲理思想,为世人所瞩目。本文基于文化翻译论的视角,对典籍《茶经》进行翻译,重点阐释典籍《茶经》中对于人生、生命、文化生活的基本理念和观点,较好地实现了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效。

1 典籍《茶经》中的文化因素及内涵

典籍《茶经》记载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容,它包罗了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融会了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的哲理和文化思想元素。

1.1 典籍《茶经》中的儒家文化元素

在典籍《茶经》之中,对于儒家思想的哲学阐释和解答可以表述为以下内容:尊师重道、克己复礼。在儒家的经典论著《论语》之中,阐述了儒家的三纲五常、天道人伦、为文为人、治国兴邦的观点和思想,它强调和推崇伦理,期望所有的行为活动都要合乎礼仪标准,饮茶也不例外。在典籍《茶经》之中,就遵从了儒家的礼仪标准,注重和讲究茶文化中的仪式感,在种茶、炒茶、泡茶、品茶等行为活动中,都要求依照一定的礼仪规范和标准。另外,对于茶具的选择也颇为讲究,对于不同活泉水在不同的茶具之中浸泡也有讲究,品茗时的行为也强调“有度”,完美地体现出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儒家中庸思想。

1.2 典籍《茶经》中的道家文化元素

在典籍《茶经》之中,遵从了道家的“无欲无为”的思想观念,在道家的《道德经》代表作之中,讲究道法自然,无欲无求,主张万事万物都要依循自然的法度和准则,不能主观干涉和限制,正所谓“上善止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成为了道家的经典思想和哲理观念。在典籍《茶经》之中,也讲究休养和遵循自然生长的规律,强调不能违反自然生长的规律进行种茶、炒茶等。同时,在品茗茶叶的过程中,也强调养生休息,讲究心神合一,以实现生生不息的完美境界。在典籍《茶经》之中,对于茶文化与道家思想的融合进行了如下的描述:品茶需要在优雅之境中,以平和的心态品茗,并在茶水冲泡的过程中,动作要柔和而徐缓,对于茶温、茶色和茶香要讲究自然,令人有回味无穷、舒适快意之感。

2 典籍《茶经》的哲理思想分析

典籍《茶经》的核心思想即“中庸”思想和哲理文化内容,它在文化翻译策略的运用理念下,需要加以融合运用。典籍《茶经》是古汉语文学作品,它的文学高度是勿庸置疑的,其文化特点也包括了形意相合的主要特征,语句具有古汉语的晦涩难懂的特点。在这些古汉语词句之中,内蕴有深刻的中国儒家哲理思想:中庸思想,如:典籍《茶经》中的“敬”的核心理念就表达出中庸思想的敬人敬己观点,“和”的理念也表达出中庸思想的谦和中庸思想。

2.1 修身养性之悟

典籍《茶经》中的文化元素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观点,正切合典籍《茶经》的文化精髓和要旨,在典籍《茶经》中的茶文化之中,讲述到人们饮茶可以获得修身养性之悟,可以充分领略和体会到休闲舒适的生活感受,并将这种对生活的惬意之感全部融入到饮茶之中。人们阅读典籍《茶经》正是人们寻求修身养性之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提升人们为人处世的良好去处。

2.2 茶性和谐之悟

中国传统茶文化起源于东晋,随后不断兴盛,到唐宋时期尤为昌盛,在茶文化不断深入民众的过程中,也传播了其核心的茶道精神,即“和”的茶道精神和文化内涵。在茶叶与茶水冲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茶叶与茶水的融合,由此也可以悟出典籍《茶经》中的“和”的中庸思想。在种植茶叶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茶叶自然生长过程中的习性和规律,由此领悟到人与自然相处和谐的中庸思想和理念。在品茗茶叶的过程中,观赏茶叶徐缓飘浮于水中的浸泡场景,可以令人感受到平和的心态,领略到平和的茶境,由此自然地融入其中,不分彼此,显示出人与茶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2.3 “度”的恰当把握

在典籍《茶经》之中,详细描述了煮茶的细节,讲究煮茶的火候以及茶与水之间的浸泡比例,在这个茶文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和体会到煮茶的“度”,感受到好茶与为人处世之间的共同道理,只有准确地把握好“度”,才能将茶煮好,才能将“人”做好,把事做好。在典籍《茶经》之中,在描述炙烤茶饼的过程中,也讲究“度”,要在来回翻动的过程中,观看其火候,并在炙烤好之后,在浸泡的过程中也要放适宜比例的水,使其保持自身浓郁的茶香和茶味。

3 典籍《茶经》文化元素翻译策略中的“得”与“失”

3.1 典籍《茶经》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中的“得”

在对典籍《茶经》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涉及的文化内容颇广,它表达出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内蕴的儒家禅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美感,还对中国的天文地理、易经八卦、经纬天时加以了表达和解读,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和功能。

3.1.1 典籍《茶经》中的道家“道法自然”文化翻译策略。在典籍《茶经》的原文之中,有源自于《茶经》茶叶风炉制作一章的语句,与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不谋而合。在茶叶风炉制作的过程中,风炉的三只脚意寓道家思想中的“阴阳相合、神灵共生”,风炉的三只脚意味着三足鼎立,是最为稳固与和谐的涵义,其思想和文化主旨表达出“和”的思想。在典籍《茶经》的风炉制作茶叶的过程中,煮茶时要将茶壶置于风炉之上,下面要添加炭火,并在自然之风的催动之下,使炭火燃烧得更旺、更为持久。在典籍《茶经》的这段语句之中,内涵道家的“五行”思想和观念,其中的风、火、水是道家“五行”中的要素,而金木水火土的均衡发展与相生相克理念正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正是在金木水火土均衡的前提下,才能确保人体的健康与兴旺。在典籍《茶经》之中,茶叶则符合道家“五行相调”的理念,它在制作、浸泡的过程中,遵循“五行”的分配比例,并在阴阳相生、阴阳合二为一的思想理念之下,讲述茶叶的去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功能。

3.1.2 典籍《茶经》中的儒家“张驰有度”文化翻译策略。在典籍《茶经》的煮茶章节之中,讲述到人们饮茶习惯和饮茶的“度”:对于煮过的茶来说,人们品茗时要先将茶水上的泡沫过滤和净化,使茶变得更为纯净,然后,再品尝浸泡之后的第一道水,这第一道水是最为精华的部分,也是饮茶之人最为喜爱的。再续第二道水、第三道水,进行冷热适宜的品茗和感悟,不可过热以免伤身。再后的第四道水和第五道水则不可喝,这是由于茶水过了度的缘故。在这段《茶经》的语句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儒家思想的相合之处,深入领略品茶时的“度”,我们可以看到基于文化翻译策略之下的中庸思想,也即人的为人处世之道都要合乎规矩,不可随意逾越,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中庸的人,一个完美的人。在英国学者Francis Ross Carpenter的《茶经》翻译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典籍《茶经》的原本风貌,而且还可以领略其中所蕴含的儒家中庸思想,其经典翻译:After the third cup,one should not drink the fourth cup to fifth-cup,unless he was very thirsty,可谓是文化翻译策略下的传世经典之作。

3.2 典籍《茶经》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中的“失”

在典籍《茶经》的文化翻译策略之下,我们也可以看到语言的差异而引发的达意障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3.2.1 文化内涵沉陷。在典籍《茶经》的文化翻译过程中,由于翻译者对于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认知度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而,在文化元素翻译策略的运用过程中,难免使典籍《茶经》中的文化内涵所有沉陷和失落。如:在典籍《茶经》中的“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翻译者将其进行了直白的翻译,显然与中国传统古典审美风格不相符合。在中国传统古典审美文化习俗之中,“籯”是指用于装载物品的框,“经”是指《茶经》,而翻译者将其加以直译,显然也不符合原文的涵义。

3.2.2 文化内涵变形。在典籍《茶经》的翻译之中,翻译者的观念也使其文化翻译策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和失真,而使翻译的文化内涵变形。

4 结束语

总之,中国传统茶文化以陆羽所著的《茶经》为代表,它蕴含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精髓和内涵。鉴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基于文化翻译策略对我国的典籍《茶经》进行翻译,深入阐释和解读了典籍《茶经》中的道家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展示出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文化精髓和深邃的思想。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性,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1]范祥涛.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及其制约因素——以汉语典籍《文心雕龙》的英译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6:61-64.

[2]王琨双.历史典籍中特殊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6.

[3]姜晓杰.《茶经》中的中庸思想以及翻译策略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4.

[4]汪艳,姜欣.浅谈《茶经》中生态文化的英译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4,15:143-144.

[5]姜晓杰,姜怡.《茶经》里的中庸思想及其翻译策略探讨[J].语言教育,2014,03:61-66.

[6]杨德宏,姜欣.浅谈典籍翻译中“求异存同”的民族文化重构策略[J].鸡西大学学报,2009,05:84-85.

[7]程玮.略论茶典籍的对外译介与文化传播研究 [J].福建茶叶, 2016,09:343-344.

贾晓刚(1982-),男,甘肃灵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典籍道家茶文化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