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鸿钧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陆羽著《茶经》起,饮茶便成为一种雅致文化,风靡庙堂、市集,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紫砂壶历史较茶文化的产生稍晚,但它与茶文化息息相关,有“茶具之王”一称,在茶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常说,“紫砂为茶而生”,紫砂文化虽由茶文化衍生,却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下更新自己的价值,与茶文化相互交融又相互独立,在碰撞中产生火花,丰富了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之林的一朵奇葩。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紫砂文化集儒、释、道于一体,倡导“方圆和谐”,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不论是本身的制作工艺、融入的艺人思想、还是形式上呈现的历史文化,都成就了紫砂壶独一无二的风格和神韵。紫砂泥料特殊,烧制上又称“火的艺术”,可见它是“天时地利人和”相辅相成的结果,也正因这不可思议、不可预见的变化性,使紫砂添上一份神秘的色彩,给人以惊喜。
关键词:传统文化;紫砂壶;茶经;玉璧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046-01
一、造型设计
紫砂壶分光器、花器、筋纹器,虽各有千秋,但无外乎“形取自然,意在人为”,不论是浑然天成的朴拙,还是巧夺天工的精巧,每一处看似随意的动作,其实都暗含了艺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参悟和恰到好处的拿捏。紫砂壶既是泡茶利器,虽追求形而上的美,也追求形而下的实用性。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具,这也是紫砂壶不为历史所淘汰的一大原因。汉有飞燕,以瘦为傲;唐有玉环,以肥为美。短长肥瘦各有其态,不同时代下,流行的审美观大相径庭。枉论生活习惯?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紫砂并未因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审美、价值的分化而淡出潮流,这既是上苍恩赐,也源于它效古创新的特点。作为传统手工艺品,它并未闭目塞听,而是随着时代演变不断更新自身的效用、审美价值,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此玉璧套壶造型美观大方,壶如其名,壶型似温柔透亮的玉璧,柔美光洁,简约大方。紫砂壶造型设计多采用仿生手法,自然、生活中的一草一物都能成为作者的灵感之源,成为制壶的题材。此壶便是以玉璧原型,玉璧是中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花纹形式多变,形状美丽,寓意丰富。整壶呈扁圆柱形,线条流畅平滑又不乏刚劲之气,壶肩处以线條修饰表现出层次感,壶钮与壶盖融为一体,相互嵌合,表现出玉璧中央有圆形穿孔的特点。壶盖与壶钮外圈一周皆以凸起的线条增加立体感,壶盖以传统花纹,纹理变化均匀,流露出清新雅致的中国风。壶身描金刻字“啜清茗,净无尘”,字体沉稳有力,潇洒遒劲,意气风发,壶身镌饰“意趣高妙”高士品茗图,画面栩栩如生、动静相宜,仿闻悠悠茶香、丝竹之声。铭文与图相辅相成,表现出作者“心远地自偏”的洒脱心境。此壶泥料极为特殊,为罕见的满天星。色泽接近天青色,稳重而不失含蓄柔美,低调而从容不迫,隐隐约约的颗粒闪现其中,细细抚摸,砂而不砾。整壶既有青铜器的厚重大气,又不乏江南烟雨的清新秀美,两种韵味相互融合,浑然天成。
二、文人意境
古人云:“欲见圣人之气象,须于胸中洁净时观之。”寻味古器雅韵,莫不于此。品游世间,心随境转,思由情牵,尘心可以障目,浊思可以蒙神,目之不清,神之不畅,气象何求?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古董之绝韵也。在不同的人眼中,紫砂壶有不同的意义。它可以只是喝茶的器具,与普通的碗碟无异;它可以是心灵的栖息地,隐藏于浊世的胜境;它可以是神秘的知识殿堂,引人入胜。紫砂壶的价值,终归取决于壶人本身的境界和格局。艺术之大,在于境界之大;艺术之力,在于思想之力。
玉璧是此壶的重要内容,玉璧是“六瑞”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历史悠久,至今已发展为“玉文化”。以玉器为载体的玉文化,深刻地反映和影响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观念,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按照古人“万物皆有灵”的观念,认为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从战国发展至今,玉器的种类越发丰富,式样越发精美,它寄托了人们对苍天自然的敬畏,以及追求和平美好的祈愿。有人用“玉不琢不成器”,来表达学习的重要性;有人用“陌上公子人如玉”来描述心中爱人的美好。可见,玉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紫砂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吸收玉文化的精华,将之融于自身,既是对玉文化的传承,也是作为紫砂艺术造型推陈出新的重要手段。
紫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紫砂终究是属于生活的艺术。作为一名爱壶人,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秉承“将紫砂融于生活”的原则,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紫砂作品,才能领悟到紫砂的深厚魅力。
参考文献:
[1]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韩其楼.宜兴紫砂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