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飞
摘要:在我国的学制系统中处于第三阶段的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直接联系最为紧密,高校与社会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共利”关系。一方面,高等教育通过大学这个平台培养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将各种高素质人才输送给社会,为社会不断注入促进其发展前进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社会上的组织和机构通过与高校开展合作,通过给予资金和提供实践机会来支持高校办学。21世纪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成为我们必须去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三个方面探讨高校为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实现二者互助互进所应当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能;高校与社会;校企合作;教育改革
严格说来,无论古今中外,高等学校从来都不是完全与世隔绝的“象牙之塔”,它们与社会母体的“脐带”从来没有被割断过,不过只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不同时期的高等学校与社会联系的内容和方式、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罢了。[]在当今这个社会经济各方面高速发展的时代,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为密切,而且这种联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需要我们时刻关注。高校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实现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具体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有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任务,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这三大职能将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拉地更为紧密,三者相辅相成,互动互助,共同组成高等教育整体运行的基本元素。但是在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将三者割裂开来,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或者是顾此失彼,不能兼顾。现代大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建“双一流”,必须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以教学为中心,将科研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同时将科研与社会服务联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1)首先是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主要职能,也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准,从两者的关系来讲,科研予教学以创新支持,教学反馈教研以灵感驱动。因此,高校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激励科研,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水平。
我们要形成“科研水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
(2)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社会服务的质量。
发展社会服务职能是对教学、科研的促进,有利于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体系。高校在为社会服务中能够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并据此调整专业方向等,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通过社会服务,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业务水平,有助于将学生的实习和科研与参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社会服务加速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三项职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社会对学校更了解,也会认识到依靠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积极参与高校改革。
二、高校要积极发展和企业以及相关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高校与企业合作是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有利于促使双方的优势和资源得到最佳互补、配置和共享;并且符合双方自身发展的需要。
根据对我国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发展层次和发展类型模式的分析,想要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更好发展,增加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克服“闭门搞科研”带来的弊端,打开学校的大门,将科研成果等资源与企业共享。[]
古往今来,闭门搞建设是不利于长期发展的,回顾我国的历史发展,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导致了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结果,造成中国被人奴役进而落后世界的结果。这对高校发展也有启示作用,高校建设也一样,不能关上校门,自己搞学术科研,这样只会是“纸上谈兵”,根本起不到应该发挥的作用。此外,还会错失与企业和机构组织等交流改进、进步的良机,最后只会导致学校教学、科研等的落后。如果高等学校执意要把自己封闭在清高的校园内,它的地位就将发生危机,而不管其历史有多长,牌子有多亮,这早已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所证明。[]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高校科技转化率仅为5%左右,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高校要重视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进行应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这些资源用于企业发展,从而企业的发展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联动效应。
2、进一步更新合作观念,共建校企科研机构。[]
企业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实现企业技术的改进、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主要是为了高校的自身职能的实现,为社会服务。校企之间的合作并不是简单的企业为高校提供资金支持、学校从而将科研成果交给企业的一种类似于买房和卖方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动互助,从而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因此,高校要更新合作观念,将合作的层次和范围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从而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方面的合作共赢。
3、高校应设立“大学——企业合作研究中心”,促进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大学——企业合作研究中心”是设立在大学校园内的机构,吸引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人员的参与,旨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优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当今世界上国家的竞争、社会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发展形势、新的经济常态下,需要校企开展更深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要更加规范,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更具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三、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化的需求
高校与社会之间最重要的是高校为社会输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或者专才,实现就业,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成为社会就业问题的一大群体,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所提供的岗位少而不能满足毕业生庞大的就业需求,产生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学习的专业不对口、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不够、专业素质够不到岗位的需求而降低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使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人才交流受到影响。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才能使高校的教育质量提高,从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以充分发挥人才对社会发展所能做出的贡献。
高校要不断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结合自身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发挥它的三大职能加强与社会之间紧密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使高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获得长足发展的机会,而且对社会来说,也是为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和科学技术的支持。总而言之,高校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实现二者互助互动是各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韩骅.高校 政府 市场——对高等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1996,(8):34-39.
[2]徐树成.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之历史探析[C].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3:1-51
[3]康健.威斯康星思想与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J].高等教育研究,1989,(1)
[4]程兴中.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J].才智,2015,(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