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体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1-17 16:22黄兆军赵新宽何加坤
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黄兆军+赵新宽+何加坤

摘要:从企业引入、资源共享、经费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合体模式进行探讨。并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手段、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校企联合体模式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提高企业参与力度三个方面实现了互利共赢。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体;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2-0026-04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学生、教师和社会有效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笔者所在学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智能电网方向)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校企联合体的内涵

校企联合体模式是以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为主体,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行业技术专家和专业教师为主导,以直接承接技术项目和教学工作为主要任务,由技术专家和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真正将产、学、研融为一体,使学生实现上课即是上班,上班即是上课,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同台上课的跨界融合,最终使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和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实现学校、企业、技术专家、专业教师、学生的互利共赢。

区别于常见的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功能的其他教学模式,校企联合体模式还有另外两个主要功能,那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提升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很多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知识陈旧,不能跟上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也是阻碍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了一支掌握行业发展技术水平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代表行业发展水平的企业愿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见图1)

校企联合体是在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下的以承接技术项目和教学工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管理企业化、研发教学化、教学实践化”,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融合。

二、校企联合体的运营模式

校企联合体的运营模式对于企业而言是盈利机构,获取利润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而对于学校而言是具有教学特性的公益部门,那么“盈利”和“公益”两者之间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怎么提高企业参与的意愿,同时又达到提升专业教师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笔者所在的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综合分析所在地区的相关产业发展、政府政策和学校现状,从合作企业引入、校企合作模式、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尝试,以期能够找到更好地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新路子。

(一)合作企业的引进和选拔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而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面临着企业合作意愿低、操作性不强、企业接纳能力不足等问题,很多时候校企合作是“雷声大、雨点小”,往往不能持续而深入。突破校企合作中的这个瓶颈需要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学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而笔者所在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为改革尝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笔者所在地区的所有职业教育机构联合成立了珠海市职教集团,职业教育行业统一规划,抱团发展,积极推动当地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推动市政府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科技投入、厂区规划等方面,并且以地区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通过这一系列政策大大提高了参与企业的意愿。同时,笔者所在的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积极加入和承担本地区行业协会的工作,如海市节能协会、珠海市电力行业协会、珠海市自动化协会、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联盟,并且担任了理事单位,充分利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力量对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系统和全面的摸底(承担市级课题“珠海市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学校发展“政校企、行校企”双三元改革模式的时机,适时制定了《校企联合体企业引进与选拔制度》,吸引了一大批电气和智能电网产业的企业积极报名参与校企合作。最后,经过综合考虑,笔者所在专业选取了两家在智能电网产业具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作为合作对象。

(二)校企联合体的总体框架

选定合作企业之后,由学校和企业经过协商成立校企联合体理事会作为决策层(详见图2),对校企联合体的成立和发展做统一规划。

校企联合体理事会:理事会是校企联合体的决策机构。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由学校校长或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或分管技术研发的副总经理等担任,而理事则由企业技术专家、财务人员和学校教学委员会的教授学者共同组成。其主要职责为批准联合体的成立,对联合体的发展规划、运行管理制度等进行审核批复,对联合体的成果进行验收,对联合体发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纠纷等进行裁决。

校企联合体主任:校企联合体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主任全面负责联合体的总体运行。其主任人选在学校和企业推荐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技术专家中进行选拔,按照“联合体管理选拔制度”进行各项指标对比,由理事会综合考虑后进行任命,一般情况下偏向于由担任过大型项目经理的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联合体主任负责项目实施、联合体管理等,直接向理事会汇报工作。

校企联合体秘书长:秘书长主要负责协助主任进行联合体的日常管理,负责项目管理、会议召集、经费管理等。其人选在学校和企业推荐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技术专家中进行选拔,按照“联合体管理选拔制度”进行各项指标对比,由理事会综合考虑后进行任命,一般情况下偏向于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

其他组成人员:包括校方骨干教师、本专业学生、企业技术专家。无论是校方教师,还是企业技术专家,都必须符合“联合体组成人员管理办法”的规定,必须达到一定指标要求才能入选,最后由理事会审核批准。由校方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组成联合体主体成员负责项目研发和教学工作。

(三)校企联合体的管理运行

作为承担项目开发和教学工作的“微平台”,联合体与理事会之间签订任务合同,理事会最终按照“项目成果鉴定管理办法”“教师水平提升考核机制”“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综合评价机制”进行联合体的成果验收,具体包括项目完成度、论文数量、专利数量、盈利率、学生考证率、教学完成情况等细化指标。详见图3。

1.设备、场地等配套要齐

由理事会经协商决策,由校企双方以合同的形式在学校和企业分别提供特定的办公场所和设备等供联合体使用。由联合体主任牵头制定涉及场地分配使用、设备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细化管理制度,由理事会批准监督执行。如笔者所在专业的市级智能电网协同创新中心、电工实训室和企业对应项目研发室、检测室、生产车间等都成为联合体的共享资源,并且其使用也以合同和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为联合体的运营提供了基本条件。

2.多方面筹措资金,保证运行经费足额到位

由理事会经协商决策,由校企双方以合同的形式按比例出资,作为联合体的启动资金。同时以校企双方名义申请的基于项目的政府和行业扶持资金也一并纳入联合体运行经费中。联合体的运行资金设立专门账号,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由主任牵头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由理事会批准监督执行。项目周期结束由理事会中财务人员负责对经费使用进行审计。

3.联合体的人员组成要相对稳定

为了保证联合体的运行,要求学校的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否则对于项目进度和教学效果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除了在联合体成立之初严格按照“联合体管理选拔制度”进行严格筛选之外,同时由主任牵头制定细化的“组成人员管理制度”,保证在人员变动情况下及时进行影响评估和人员补充,从而将人员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4.项目实施和教学工作是联合体的主要工作内容

项目的提供由企业负责,项目的实施由联合体主任总体负责。而联合体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教学工作则由联合体主任牵头,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严格和全面的管理制度保证圆满完成教学工作,具体包括教学计划、课程选择、师资分配、教学场所等。

5.联合体工作绩效验收制度要完备

对联合体的工作成果,理事会组织相关专家组成验收组按照合同约定和验收制度来进行考核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发表论文数量、申请专利数量等指标,同时还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教师水平提升考核”和“学生水平提升综合考核”。对于没有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的情况,无论项目完成情况如何,一律判定不合格,从而保证联合体对教学工作的职责。

6.项目盈利分配给参与各方

对于通过成果验收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总盈利由联合体按照合同约定和联合体盈利管理办法进行分配,其中学校和企业的收入部分按照合同约定来进行,联合体内部盈利分配按照管理办法由联合体主任分配,内部讨论征求意见后提交理事会审核批准。那么,也就是说这种合作模式最终学校、企业、教师、技术专家等参与方都能够获利,从而提高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为联合体的持续运行奠定了基础。

三、校企联合体模式的实践成果和启示

笔者所在专业与本地区两家智能电网产业的龙头企业合作成立的校企联合体通过对一个具体项目的运行,取得的成果顺利通过验收,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提升了学生技能水平,学校获得的收入可以用来作为教育经费投入,企业同时获得了盈利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而学校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提升,可以说是多方共赢。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启示。

(一)充分利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更多的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

通过由学校牵头整合本地职业教育资源成立职教集团,并积极承担相应的专业协会工作,借助于职教集团和行业协会推动政府立法,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在税收、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提高其参与的意愿和力度。

(二)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通过校企联合体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外部资源,把企业的研发室和生产车间变成教学和实践的基地,提升教学实训室建设水平,更新教学内容,使其能够及时与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最关键的是企业提供的研发、检测和生产资源与其真正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是密切相关的,有效避免了以往为合作而走过场的情况。

(三)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途径,为学生技能水平提升搭建了更大的平台

只有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提升,才能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通过校企联合体模式引进企业的技术专家进入学校,在牵头完成项目工作的同时,其实

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专业教师的企业导师角色,使参与的骨干教师在跟随企业专家实施技术项目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能够及时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发展情况。

(四)建立了适合的激励机制,保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通过开展校企联合体模式,教师在参与企业项目开发过程中能够获得额外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保证了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的待遇逐步提升,从而有效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万能的,只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变革。本文所论述的“校企联合体”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也是基于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一次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黄兆军,赵新宽.基于“虚拟订单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职业教育,2016(2):5-8.

[2]赵新宽,周文瑜,陈东群.基于产业联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2):5-8.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