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弼养生思想“十要”探析*

2017-01-14 09:23艾志福徐义勇
中医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素问中医药大学阳气

艾志福,徐义勇

(1.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江西 南昌330004)

徐文弼养生思想“十要”探析*

艾志福1,徐义勇2

(1.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江西 南昌330004)

徐文弼自幼业儒,生平喜辑录验方,极重视养生,是清代养生名家。徐氏集百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撰成《寿世传真》,总结提出了许多诸如“十要”“十忌”“十八伤”等养生方法,简明扼要,针对性强。然而对于有些养生方法,徐氏未对其机制进行阐述。为使徐氏养生思想发扬光大,惠及大众,试从中医学角度着重对其在《寿世传真》中提出的“十要”之机制作进一步解析,以飨同道。

徐文弼;《寿世传真》;十要;养生学

徐文弼,江西丰城人,清代养生名家,其传世之作《寿世传真》在中国养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寿世传真》又名《新编寿世传真》《洗心篇》,是徐文弼集百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写成的一本养生名著。该书内容丰富,包括按摩导引、气功、饮食宜忌、四时调摄、延年方药等。其在“修养宜知要知忌知伤”中提出了“十要”“十忌”“十八伤”,针对性、操作性强,简单易学,至今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为使徐氏养生思想发扬光大,惠及大众,本文试从中医学角度,着重对其所提“十要”之机制作一探析,以飨同道。

1 面要常擦

原文:如前擦面之功,能使容颜光泽,故要常擦。道家谓之修神庭。

探析。中医学认为:头面为人之首,凡周身阴阳经络无所不聚,因此全身气血皆上行于面而走诸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坚,故天气甚寒,不能胜之也。”正因为一身气血皆上注于头面,故头面皮厚肉坚实于他处,头面与身体本同一气,但唯独头面不惧于寒。因此,常擦面,不但能疏通血脉,促进气血运行,滋润皮肤,使面色红润,容颜光泽,还能增强头面防御功能,抵御风寒之邪侵袭。

2 目要常揩

原文:每静时能常闭目,用两大指背,两相磨擦,揩眼使去火,永无目疾,故要常揩。

探析。肝与目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密切。《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素问·五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视。”目为肝之外窍,目能视物辨色,主要依靠肝精肝血的滋养及肝气的疏泄。故《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此外,目的视物功能还有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的滋养,正如《灵枢·大惑论》曰:“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因此,每当安静之时,常两目微闭,用两大指背自内向外、自上而下两相磨擦揩眼睛,能促进肝之气血运行,使五脏六腑之精上注于目,目得精血濡养,机能旺盛,目疾自去。

3 耳要常弹

原文:即鸣天鼓。可免耳患,故要常弹。

探析。耳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相连,在生理病理上耳与脏腑关系甚为密切。《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医学心语·首卷》曰:“察耳之枯润,知肾之强弱。”指出耳与肾的关系。《素问·缪刺论》曰:“手少阴之脉络于耳中。”指出耳与心相连。《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医学心语·伤寒六经见证法》曰:“足少阳胆经,上络于耳,邪在少阳,则耳聋也。”指出耳与肝胆密切相关。《素问·玉机真藏论》曰:“脾为孤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说明脾的功能失常会影响耳。耳为宗脉之所聚,除上述所言外,循行于耳的经脉还有手太阳小肠经,从缺盆出来的分支,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手少阳三焦经,从耳后出来的分支,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足阳明胃经,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因此,常弹耳、按摩耳,令五脏六腑之经气通畅,耳听觉灵敏,可免耳患。

4 齿要常叩

原文:齿喜动,故要常叩。

探析。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延续,由肾精充养。《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言:“齿者,肾之标,骨之本也。”《医灯续焰·卷十八(补遗)·齿》曰:“齿者,骨之余。骨不外露,齿质乃骨而外露,故曰余。”因此,常叩齿能益肾强筋骨,使牙齿坚固,龈槽固密,防治齿疾。不过叩齿要讲究方法,如《养生导引秘籍·叩齿》所言:“先叩齿当门小鸣,后叩大牙大鸣。”否则方法不当,反招其害,如《圣济总录·口齿门》:“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摧伏诸谷,号为玉池,揩理盥漱,叩琢导引,务要津液荣流,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龈槽固密,诸疾不生也,圣惠论或缘揩理无方,招风致病者,盖用之失宜,反以为害,不可不知也。”

5 背要常暖

原文:肺系近背,暖则不受风寒,故要常暖。

探析。中医学认为:背为五脏之俞穴所在部位。《类经七卷·经络类十一》曰:“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腧。”肺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背部。太阳者,巨阳也,三阳中属阳气最旺。阳气旺,正气足,则抵御风寒外邪之力强。因此,平日要注意背部保暖,保护阳气,勿使阳伤。

6 胸要常护

原文:胸即心窝,故要常护。

探析。人的重要脏器心、肺居于胸部。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主藏神,心主宰人体整个生理和心理活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而肺为“华盖”,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能宣发卫气于体表,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故《素问·痿论》曰:“肺者,藏之长也。”因此,平时应注意保护胸部,避免外伤的发生。

7 腹要常摩

原文: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故要常摩。

探析。人体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居于腹部,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因此,摩腹可促进气机升降有序,健脾和胃,顺气消积。正所谓“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此外,腹部为阴,足三阴经及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腹部。因为,常按摩腹部,有利于促进阴经气血运行。

8 足要常搓

原文:如前足功,搓脚底涌泉穴,能去风湿,健步履,故要常搓。

探析。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骨精隆之下。涌泉穴为肾经井穴,而肾主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因此,常搓足心可补肾精,强筋骨,健步履,益年寿等作用。

9 津要常咽

原文:如前舌功,常取津液满口,声咽之,能宣通百脉,故要常咽。

探析。津即口津、津唾,又名灵液、神水、金浆、醴泉,为唾液中较稠厚者,多出于舌下,为肾精所化,具有润泽口腔,滋润食物和滋养肾精之功用。《素问·宣明五气》曰:“五藏化液……肾为唾。”唾源于肾精,咽而不吐,则可回滋肾精,如多唾久唾,则可耗伤肾精,故要常咽。

10 睡要常曲

原文: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又曰:睡则气滞于百节,养生家睡宜缩,觉宜伸。

探析。睡则人之阳气行于体内,体表阳气不足,机体防御外邪能力下降,固摄津液的能力下降。因此,睡时宜侧曲、宜缩,以维护体表阳气。否则,仰面伸足睡,身体过多暴露于外,阳气不足,易丢失津液,易受邪侵。《论语》言:“睡不厌屈,觉不厌伸。”《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曰:“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而侧卧宜右侧卧位,这是因为“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脏位置偏左,右侧卧使心脏在胸腔中受压最小,利于减轻心脏负荷;右侧卧时肝处于最低位,肝藏血最多。

11 小结

徐文弼生平喜辑录验方,且极重视养生。其集百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总结提出的养生“十要”即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弹、齿要常叩、背要常暖、胸要常护、腹要常摩、足要常搓、津要常咽、睡要常曲,至今仍有重要的养生价值。

R22

A

10.3969/j.issn.1001 -6910.2017.11.02

1001-6910(2017)11-0003-03

2014年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2014B024);2013年度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013ZR0023)

2017-04-05;

2017-09-27(编辑 马 虹)

猜你喜欢
素问中医药大学阳气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