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树
(枣庄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枣庄277000)
热敏灸治疗2型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31例
李建树
(枣庄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枣庄277000)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2型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2型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等,同时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敏灸(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膝眼、足三里、丰隆等),1 d 1次,治疗半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NCV、SNCV变化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2型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热敏灸;寒凝血瘀型;SNCV;MNCV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又称多发性神经病变或末梢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麻木、发凉感、感觉障碍、感觉过敏等症状,以四肢远端为重。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欠佳,中医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能够延缓其病程,早期治愈率高[1]。2015年1月—2017年2月,笔者采用热敏灸治疗2型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31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61例本院住院部或门诊收治2型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7 a,最长20 a。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7 a,最长18 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中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临床症状。主证:肢体末端冷痛,下肢显著,遇寒加重,得温痛减,或者肢体麻木,或伴有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倦怠懒言,周身乏力,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苔白水滑,脉沉涩或细涩。
2.2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3]中中国 DPNS诊断标准。①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②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周围神经病变;③临床症状:有肢体麻木、发凉感、疼痛、痿软等症状;④体征: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⑤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给予降糖、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采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由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20092,规格3 mL:300 U)持续泵注给药,基础量为总量50%,其余量于三餐前平均分配;甲钴胺(由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865,规格 0.5 mg)口服,每次 0.5 m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敏灸,主穴: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膝眼、足三里、丰隆等穴位。操作方法: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热敏化腧穴,距离皮肤3 cm左右实施回旋灸→循经灸→雀啄灸→温和灸以调动经气至患者热敏点及循经部位有灸感而无灼热感,灸至热敏感消失。对热敏点完成1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宜,一般从5~100 min不等,1 d治疗1次,治疗半个月为1个疗程。
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标准,治疗结束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显效: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无效: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检验水准α=0.05。
6.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 Ridit分析,u=3.07,P <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6.2 两组治疗前后MNCV、SNCV变化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NCV、SNCV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NCV、SNCV变化对比±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 <0.05,** 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 <0.01,#P <0.05
MNCV组 别 例数SNC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治疗组 31 治疗前 39.54±5.44 40.78±3.16 39.09±5.32 32.69±2.60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治疗后 45.64 ±5.29**# 45.91 ±5.29**## 44.99 ±4.60**# 36.02 ±5.21**对照组 30 治疗前 40.79±5.61 40.01±5.49 39.98±4.41 32.55±1.36治疗后 42.52 ±4.07 42.25 ±4.69 42.29 ±3.99* 34.40 ±2.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属中医学“痹证”“痿证”范畴,病机是由于消渴经久不愈,耗伤正气,引起气血不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日久则脉络失于温煦,出现寒凝血瘀。本观察在糖尿病被周围神经病变辨证中属寒凝血瘀型,应用热敏灸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补气行气为法则。
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千年的历史,与汤药、针刺并称为中医三大疗法。历代医家对灸法推崇备至,《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则强调“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经气所过,主治所及”于临床中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因此,热敏灸疗法能提高灸疗临床疗效,其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学属寒凝血瘀型),可通过温阳通脉、经气传导的中医学理论,改善神经功能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
从本次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的分析可见,热敏灸治疗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SNCV、MNCV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P <0.05,P <0.01)。由于目前病例样本偏少,还需临床进一步的研究与运用。
[1]肖万泽,杨毅.涂晋文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4,15(3):184 -185.
[2]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199 -120.
[3]LEE SJ,CHUN MH,KIM BR,et al.Measurements of anteroposterior and intersidal asymmetr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Ame J Phy Med Rehabil,2013,92(2):118 -1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33-236.
[5]刘志诚,孙风眠,朱苗花,等.新敏灸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上海新敏灸杂志,2000,19(7):65-66.
R587.2
B
10.3969/j.issn.1001 -6910.2017.11.28
1001-6910(2017)11-0061-02
2017-06-13;
2017-10-09
(编辑 田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