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7-01-11 19:58夏瑞素张英珍周丽霞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尝试

夏瑞素 张英珍 周丽霞

摘要: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改进了校本教研制度,做了几点有效的尝试:制度约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文化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聚焦课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注重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制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5-0028-04

赵县石塔中学成立于2006年,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建校10年来,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但近两年来,学校教学中存在这种现象:老师上课非常努力,辅导非常精心,但效果不是太好,教师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教师信心不足。面对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大多数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针对这种现象,学校领导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教师中间进行调研,结果发现:(1)个别学生基础太差,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家庭教育跟不上,有的家长没有时间甚至没有能力教育孩子;(3)有的教师上课只关注结果,不重视过程,课堂效率不高。

校本教研年年搞,周周进行研讨活动,经常写教学反思,为什么还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分析,深入研究发现,我们的校本教研还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调动起老师的教研积极性,仅仅是流于形式的听课、说课、评课,或者是找些资料组织老师学习学习,讨论讨论,但是都没有多大的效果。归根结底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尤其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改进了校本教研制度,做了几点有效的尝试。

一、制度约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使我们认识到,若不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教研工作将是随意的和低效的。为此,学校成立了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挂帅,主管副校长带头搞教研,教导处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研,教研组、课题组落实教研。

为了给教师创造有利的研究环境,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课题导向

教学研究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为了避免教师实践与研究脱节,必须明确研究方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领导小组结合本校承担的省级课题,根据教师在课改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制定了《立足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子课题,要求教师人人选定认为最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课题进行研究,紧紧围绕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确立理论一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的正确研究方向。

(二)目标激励

学期初,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制定出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听评课计划,教科研领导小组成员分管各教研组,负责检查、完善、监督、落实。学期中,各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科研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课堂指导,并及时进行评价。学期末,学校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对优秀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并把教研成绩与年终考核和职称晋级挂钩。

(三)制度约束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仅有课题导向和目标激励是不够的,还要构建和完善教研管理的约束机制,抓好落实。在研究过程中,制定《教研组教研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教研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为校本教研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二、文化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要引领教师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享受读书的乐趣。读书是教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打造书香校园文化。

(一)组织跨年级教研

在主管校长的带领下,初高中教务处组织高一和初一语文组全体教师,就如何开展好阅读课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规定时间、列出书目、指导阅读、交流分享。

(二)每周举行专题讲座

任务分给各教研组,题目自定,目的是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打造校园书香文化。例如秦中军的《读书漫谈》、孙素琴的《此生做一个怎样的女子》、李朝坤的《立足基础,渗透变化》、史敏英的《人造卫星》等专题讲座均受到同行的好评和学生的喜爱。

(三)开展已“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浸润燕赵”为主题的诵读活动

通过朗诵国学经典、师生书香共享、校园读书活动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师素质和文化修养,营造校园浓郁的书香文化,在校园内形成倡导阅读、推动阅读、热爱阅读、习惯阅读的长效机制。

除了开展以上活动外,学校还倡导教师每年完成一定量的书籍阅读,引导教师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空间,或注册自己的博客,将读写结合,加强交流与分享。教师不仅要阅读经典,还要侧重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等内容,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聚焦课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最终是以课堂为主要载体,课例研究利于发现教学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利于积累经验和改进方法。在多年的教学中,老师们一致认为课例研究是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校本教研方式。因此,我们结合每阶段的研究课题,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力度,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推门课

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的成员周听课量不少于2节,听课要有记录,有反馈意见。目的是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推门课对教师平时良好教学习惯的形成,以及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研讨课

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具体做法是:

(1)集体备课,形成预案

集体备课前,教研组每位教师都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形成个人教学方案。集体备课时,执教教师就教材、学情、教学方法向同组教师进行阐述。主要讨论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最后由备课组成员对讨论的意见进行整理,在备课本上形成整合性的集体备课教案。

(2)上课研讨,达成共识

由执教者选择一个班级进行第一次上课实践,其他教师进行听课,并按不同的分工做好课堂记录,如记录教师活动(包括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和次数),学生活动(包括学生探究学习的时间、次数)。课后,组织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研讨,提出修改的意见。

(3)反复研磨,精益求精

按修改后的教案由执教者二次上课,再进行评课。教师自己上课实践,并结合两次上课情况从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使用、教学各环节的安排、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经过反复研磨,反复实践,最终打造成高效课堂。

在整个课例研究活动中,每次作课都有作课人3分钟说课,听课人每人2分钟评课,学科组长或教学领导5分钟理论分析。通过反复研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我们要求各个教研组长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加强共同学习、合作研究,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上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从而探索出学科教学的新模式。

(三)示范课

这种课是从优秀的研讨课中经过年级教研组长推荐、教导处综合评价选拔产生的,是面向全校的公开教学。通过示范课活动,让授课教师受到了检阅也得到了再提高的机会,让听课教师受到启发。示范课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四、注重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课前备课反思

提高课堂效率,功在课前。反思内容包括三维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深度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其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设计的活动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这样,把自己的课前思考、课前的教学预设与同伴交流、比较,并及时进行反思与矫正,可以达到扬长补短的功效。

(二)课中调整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准确判断学生的接受情况,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等等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高效。

(三)课后回顾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每次上完课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用了哪些评价方法;哪些是成功的;还有什么地方不足等问题。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归纳与取舍,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反思过程也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只有重视教学反思,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从而使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五、经过我们一年多的努力。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使我校的校本教研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制度,并在实践中完善修订,使之逐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这些制度明确了教研组长的职责,规定了教研管理办法,制订了教研奖惩条例,使我校的教研工作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扎实有序,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并把课改理念融入到我校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强调体验性学习。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创设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已不是纯预设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鲜活的。

(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015年初中部三项中考指标均居全县第一,高然然同学位居全县中考文化课总分第一名;高中部在市同级同类学校名列前茅,受到县教育局表彰。学校连续两年被县教育局评为中高考工作先进单位。

(四)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2015年省级3个课题立项研究,县级个人课题结题53项,立项24项。马蕾、张存辉获市评优课一等奖,赵丽娜获市微课评比一等奖,武芳的教学设计《完全平方公式》获市级一等奖,34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0篇教学设计获县一等奖,教师辅导学生获省市奖项18人次。

六、回顾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个别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在我校,有部分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成绩,不重视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少数老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

繁重的工作负担,让部分教师产生研究惰性。老师每天备课、上课、管理班级,还要应付各种检查、评比、考核等,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研究,力不从心。

总之,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有了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我们不断地激励督促教师履行职责,大家齐心协力,勇于探索,在不断尝试,使教育科研常态化,我们的老师迅速成长,我们的学校不断的发展。我们相信,我们的校本教研的步伐定能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尝试
再试试看
我们来尝试一下“反安装”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利用网络教研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