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萍
摘 要:活动区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游戏,是促进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活动区游戏是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培养语言、交往、动手等能力的最佳途径。本文从游戏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问题解决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小班活动区游戏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 活动区游戏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61-01
小班幼儿的语言、交往、动手等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弱。帮助他们尽快地融入集体,逐渐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备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而喜欢幼儿园的生活,直至基本适应集体生活,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教育任务。在活动区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并按一定的规则或自己的意愿开展活动。因此,不同的幼儿在活动中的收获也是不同的。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以一定的教育目标为指导,统筹规划活动区,使之与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并增进活动区创设的科学性,提高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展。
1 匠心规划,游戏环境巧创设
小班幼儿好奇、好动,游戏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探索需求。教师要创设丰富、有趣的环境,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让幼儿有足够的空间去活动。
1.1 布局——保证空间大小
游戏空间过大时,幼儿容易出现奔跑、追打等现象,不能专注于游戏。当空间逐渐减小时,又会限制幼儿的行动。如:当某一区域的人数较多时,就会出现相互推挤、碰撞等现象。他们总是会抱怨旁边的幼儿先碰撞自己。所以,应当根据不同活动区的内容调整空间的大小。还要和幼儿一起讨论,根据每个区域的大小规定游戏的人数,制作相应的标记,贴在醒目的位置。使较小的区域内不容易发生拥挤现象。
1.2 分区——合理搭配区域
合理安排区域位置。如:美工区在桌面,科学区在柜面,建构区在地面(垫子上),较为安静的区域设置在教室内(益智区、美工区和阅读区),较为热闹的区域设置在走廊(小吃店、小剧场等),娃娃家在午睡室等;增加区域空间氛围。为每个区域设计围栏、屏风、吊牌等;还可以变换桌椅、围栏、屏风等的陈列方式,改变区域的风格;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增长及游戏情节的深入发展,还可以由幼儿自主创设环境,增加新的区域。
2 精心选择,游戏材料巧投放
材料是引发和保持兴趣的关键。材料的提供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安全、方便、耐用、经济、环保等因素。
2.1 种类——由少到多
刚开始,不必提供太多种类的材料。避免花样繁复的材料干扰幼儿的视觉,使他们不能专注地操作某一件材料;同一类材料要提供多件,避免争抢。逐渐地,再增加相类似的品种;每当增加一种新材料,都要组织幼儿来认识一下,讨论它的玩法,制定一些游戏规则。如:轻轻地拿、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玩、不大声吵闹等等;幼儿往往对新奇的事物很好奇,要确保新材料的数量。游戏前,要组织讨论:假如你今天玩不到新材料怎么办?对于那些会引起幼儿集体欢呼、最有可能引发争抢的材料,要组织幼儿协商,指定某一组的幼儿先玩。游戏结束时,要提醒幼儿有序地整理玩具、放回原处,便于下次顺利地开展游戏。
2.2 层次——由易到难
为了尊重幼儿的能力差异,同一种游戏,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如:美工区的制作彩泥棒棒糖活动中,可提供3张制作工艺图标。图一要求将泥搓成小球插到牛奶吸管上,图二要求将小球插入吸管后再压扁,图三要求在压扁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意加工。每张图上贴有不同数量的“小星星”贴纸,“小星星”数量越多,表示难度越高,可以激励能力强的幼儿不断地挑战自我;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提醒他们按图标的顺序,一项一项地来完成。游戏前还可以开个“招聘会”,听听幼儿想玩什么、想怎么玩,渐渐地提高任务意识。并在教室里设置一个“百宝箱”,收集一些废旧材料、自然材料,供幼儿进行替代、想象游戏。使游戏情节不断地得到丰富、拓展。
3 悉心指导,游戏问题巧解决
要注意观察,充分了解幼儿的游戏状况。把握时机,适时参与互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拓展幼儿的经验,丰富游戏的情节,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3.1 等待——让花朵自然地开放
不要求所有幼儿在同一时期达到同等的游戏水平。如:在建构区,大部分幼儿都在认真地玩积木。有两个幼儿却什么也没有拼出来,只是拿起一块三角形的积木和同伴玩“打枪”的游戏。教师要不要介入进行指导呢?首先要进行观察和分析。看他们的行为是否妨碍了其他幼儿的游戏。如果无妨碍,教师不必急于介入;其次,看他们是处于什么样的游戏水平。如果是两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幼儿,那么,应该让他们继续进行交流、表达。因为,每个活动区游戏的功能应该是多样的。如果是两个天天都这样玩的幼儿(只有几句简单地对白),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丰富对白或丰富游戏材料,以便拓展游戏的内容。
3.2 放手——让幼儿自由地思考
争抢材料是小班游戏中最常见的现象。如:尽管已经设立了3个娃娃家,可还是有幼儿经常反应有人抢玩具。碰到这类问题时,幼儿往往会很激动。教师一定要冷静。要把此类的“问题球”重新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讨论、解决,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还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文明交往的习惯。让幼儿渐渐地懂得分享、轮流、合作、有序。有时,由于经验的缺乏,会使游戏无法顺利地进行。教师要以角色的身份,引入新的经验;游戏结束时,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分享游戏体验。如:自由结伴讨论、个别发言等。同时,尊重幼儿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展示作品、现场回放、操作展示等。
此外,小班活动区游戏的顺利开展,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的因素。如:幼儿个体的兴趣、能力、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及时、敏锐地察觉到幼儿的需要,追随他们的兴趣点来调整区域环境的设置,使之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求;还要积极主动地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有效地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和游戏经验。
总之,小班幼儿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游戏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视野的拓展、经验的提升,并增进其语言、交往、动手等方面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