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摘 要:语文学习应该走出单枪匹马、被动接受的“僵局”,而应盘活学生资源,引领他们走向开放与互助。合作学习的开展恰好可以改变死气沉沉的僵局,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趣。
关键词:阅读能力 导入 品读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01-01
阅读课堂承载着诸多能力的培养,如默读、朗读、感知、感悟、提取信息、分析人物形象,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阅读活动来实现,只有凭借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以生长。
1 追求有效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总离不开“导入”这一环节。导入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与探究动力。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可以从上节课的学习內容入手,也可以直接从研读题目入手,可以借助精彩的图片、富有哲理的名言导入,也可以结合时事来导入……总之,其方式应当是不拘一格的、富有成效的。比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中,可以从研读题目入手:什么叫“陋习”?课文中提到的陋习指什么?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这些问题一经抛出,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又如,教学《郑成功》一文,可以出示地图,在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后,由陈水扁等台独分子的言行进行设疑导入,进而引导学生穿行于文字之中,走进台湾历史,走近英雄人物。这样的导入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时代气息,能够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关于第2课时的导入,可以采用复习词语等方式,然后结合这些词语水到渠成地导入对课文的阅读赏析。比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2课时,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成几类呈现出来,有描写沙漠环境的、有描写骆驼的等。然后,根据这几类词语生发出一个有效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对新课的导入。另一个导入方法就是抓住课文中画龙点睛之笔,来辐射全篇,引发学生阅读期待。比如教学《郑成功》第2课时,可以抓住课文最后一句点明中心的句子来设疑,引导学生阅读上文,看看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这样导入可以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 锁定人物语言,感悟精神世界
写人类课文离不开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有的课文全篇中只有主人公的寥寥数语,但也有的通篇都是人物对话,以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不管属于哪种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要注重锁定人物语言,来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精神世界。比如,《郑成功》一文第2自然段中引用了郑成功说的一句慷慨激昂的话——这句话生动地再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坚定决心,也是他克服困难,训练海军的动力所在。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读出蕴含的情感,感悟郑成功的决心。这样方能培养学生语感,并使之受到情绪感染。再如,《钱学森》一文第2自然段中也只引用了钱学森说的一句话:“我是中国
人……能为人民多做点事。”这一句话洋溢着科学家滚烫的爱国情怀,教学时也不能忽视,而要锁定这一句,反复朗读,进而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感受那颗跳动着的“中国心”。当然,对于以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课文,如《船长》一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促进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领略人物的品质,让人物的形象逐渐在读者心中变得高大起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3 品读精彩语段,锻炼语感能力
叙事性的文章大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也有一些运用了倒叙的方法。但不管哪种叙述顺序,这类课文中都有一些精彩的语段,这些语段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赏析、品读,以锻炼学生品词析句的感悟能力,达成教学目标。文字是静态的、缄默的,而相关的文字经过有机组合,并加上读者的想象,就会在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比如《郑成功》一文中的第5自然段是一个重点语段,它生动地描写了郑军跟敌人舰队交战的情景,体现了郑军的英勇无畏和作战智慧。教学此段时,笔者抓住了“负隅顽抗”、“密集的炮火”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战斗场面之激烈;抓住“冒着”、“驾着”、“冲去”等词语想象郑军官兵之英勇机智;抓住“惊恐万状”、“乱作一团”等词语想象敌军的惨败情景。借助朗读与想象,缄默的文字复活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幅场景,学生仿佛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的声音,进而感受到了人物的精神或品质。一言以蔽之,朗读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4 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合作能力
语文学习应该走出单枪匹马、被动接受的“僵局”,而应盘活学生资源,引领他们走向开放与互助,以改变死气沉沉的僵局,让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生趣。比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在指导学生概括出典型的事例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竖井开凿法”是怎么进行的,火车是怎么在“人”字形线路上行进和调头的。事实证明,学生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借助集体的力量,是可以画出相应的示意图的。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味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确定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充分研读与把握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能够透彻地领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某一课文的学习承载着哪些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情来确定“含金量”高、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要锁定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使之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比如,教学《鞋匠的儿子》一文,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概括参议员对林肯态度变化的线索,并弄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综上所述,教好以写人为主的课文,教师务必要咬定文本语言,开展品读、探究等活动。借助这些活动,课文中的主人公才能在读者的头脑中鲜活起来,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