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实现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18-01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能力培养愈加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1 加强知识联系,提高分析能力
任何的历史事件和现象都不是相互割裂而单独存在的,在这其中一般都存在着各种联系或因果。这也是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的原因。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时,需要将相类似或具有相同性质的历史事件进行相互比较、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分析、整理和归纳能力,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打造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国际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和甲午中日战争进行比较,并分析两场战争为何会导致不同的结局,并且这个结局为中国日后的社会发展各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历史事件的相互比较,不仅可以起到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这需要教师通过引领的方式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并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中,教师需要依靠过程和方式的合理设计,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观点的揭示和看法的争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思维,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学习综合能力。
比如,在《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的课程导入时,笔者询问学生:“我们都知道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可是同学们知道吗?雄伟的万里长城在建设时,却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这种历史意义,反而带来了很多的磨难和痛苦。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出来,便纷纷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或讨论去解释这个问题。很快,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课本找到答案:长城是为了预防匈奴进攻而征发大批人力所修缮的防御工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的解答学习历史时,也培养了自己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通过合作交流,掌握交往技巧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得到大力推行,并为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氛围。利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学习空间。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获得思维和学习方法的交换,对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有着推动作用。
比如,在《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课中,笔者让学生分组探讨唐朝的哪个方面最能够体现当时中国的繁荣和兴盛。当时,每个小组都在交流中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观点。在由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笔者发现不同的小组分别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甚至服装、诗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得到知识的提升。通过思想和观点的沟通,学生也积累到了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经验,同时这种学习方法也对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关注时事热点,实现能力迁移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当前热点的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新闻资讯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地融合,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分析时事热点,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天下大事,了解社会与世界,还可以通过这些热点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的能力获得综合培养。
5 探究学习模式,引发学生思考
利用探究式学习进行历史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给定或自主提出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独立分析和对比中获得正确的结论,也可以在和他人相互的讨论与分析中判断问题解决方法的优劣,从而找出最优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给定问题设置,让学生思考“什么是鸦片?”“是什么原因导致林则徐进行销烟?”学生通过独立翻阅课本或资料,以及相互探讨与交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不仅了解到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于提高包括探究能力的各项学习能力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培养学生的学习等各项能力,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辉.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13(32).
[2] 许小琴.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论创新研究[J].海峡科学,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