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兵
[摘要]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和后备力量,因此,学校要把握好新教师入职的契机,对新教师进行职业引导。学校要把握新教师职业心理,塑造新教师专业成长期望;抓住新教师成长心理,开发校本专业成长的路径;利用校本环境对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阐述,使新教师在内在期望与外在培养和激励的共同作用下,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关键词]新教师;成长心理;校本环境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3-0011-03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目前武原中学132名在职教职工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56名,占了42.4%,三年内的新教师19人。大批新教师的充实,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新教师培养这一课题。为此,我们从了解和分析新教师队伍结构和现状出发。把握新教师成长心理,充分依托学校“青蓝工程”和“青年教师发展中心”,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课堂教育常规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路径,制定出相应的细化目标,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了新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
一、把握新教师职业心理,塑造专业成长期望
(一)认识新教师职业心理
所谓教师职业心理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对本职工作的态度、期望等内心活动。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对未来的职业做着各种预期的心理准备,他们或是对未来职业适应能力带着一点担心与恐惧,或是兴致勃勃已经筹划着如何大展拳脚。在此,笔者将这些心理特征划分为适应心理、焦虑心理和表现心理。
一为适应心理。适应性心理使新教师能够更快地融入新的集体,在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后,可能对于这个职业产生两种认知,或者感觉繁琐冗杂,索然无味;或者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积极发展自身专业能力,以适应学校的各种工作。
二为焦虑心理。具有担心和恐惧焦虑心理的教师。他们带着这份压力,谨慎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也带着这份压力更加积极地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成为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绊脚石,往往使新教师得不到期许的成功,而降低了自身的职业追求。
三为表现心理。具有较强表现力的新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有的加强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很好地适应了这份职业,有的则经过努力却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不能完美地履行这个职业,因此产生了消极影响。
认识了新教师的职业心理,学校应该把握新教师的发展心理,逐步引导新教师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专业成长心理。对于具有适应心理的教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他们尽快正确地认识学校的各种工作及工作原则,使其客观看待学校及教师这个社会群体与职业,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不被一些不良的职业行为所影响。对于具有焦虑心理的教师,学校则要帮助他们克服过度焦虑的心理,认识自身工作的起点,了解学校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明确只有经过学习和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学校的各项工作,从而使其在适度的焦虑中保持不断地成长。对于具有表现心理的教师,学校要注重激发他们的专业发展热情,并给这些新教师适当的指导,让其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其保持这份热情,获得成就感,从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二)塑造新教师专业成长期望
适当的专业成长期望,能够根据教师的各种职业心理,调试新教师在新的工作环境下的职业适应能力。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提出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样,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学校应该根据新教师的职业发展心理,积极地为新教师塑造专业成长期望,让新教师在一定的职业期许下,充满信心,积极发挥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自身发展的各种障碍。最终达到自身的职业期望,取得成功。因此,学校可以根据新教师的实践情况,为每位教师量身订制职业成长期望,并将职业期望划分成短期期望、中期期望、长期期望,让每位新教师在职业的期望下,充满自信,积极进取,获取专业成长的各种机会,实现职业期望。
二、抓住新教师成长心理。开发校本专业成长路径
了解了新教师的成长心理,给予新教师以专业成长期望,让新教师感受到自身职业价值与期待的同时,学校也要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一)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新教师培养实效
新形势下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应当根据新教师所处的社会背景、职业特点开展,为此,应通过不断创新教师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提高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重视专题培训。新教师的入职等专项培训是笔者所在学校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每年利用暑期,安排两天左右时间对新分配与新调入学校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上好进校的第一课。培训内容有教育法规、师德规范、学校教学常规、班主任管理等。如2015年的新教师培训中,除了学习《中学教师师德规范》以及学校发展历史外,重点听取名师名校长成长的专题讲座。观看优秀教师事迹报告视频,分享了本校优秀教师“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工作经验。通过专题培训,使新进学校的教师对师德追求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有了更清晰、更具体的感悟,促使他们以较高的职业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之中。
二是强化理想教育。新教师刚参加工作,都有美好的理想追求,这时需要学校管理者趁热打铁,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让他们在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中,产生从事教育工作的志向、抱负和追求,同时,切实指导好新教师制定职业成长规划。众所周知,青年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前三年至前五年是最重要甚至影响终身的一个时段。因此,在职业规划上,既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更要立足于三年、五年的行动策略。由于学校教育到位,指导具体,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规划分析得当,内容具体实在,符合自身实际,较好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开设读书沙龙。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学校专门为新教师配发了与培养高尚师德和促进专业成长相关的书籍,供他们系统学习,如《敬业更要精业》《我的职业理想》《做教育的拓荒者》《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等专著,让青年教师在学习中逐步提升职业素养。在阅读反思的基础上,学校还组织读书沙龙,为他们交流学习体会和成长心得提供了平台。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如在2015年10月组织了“畅谈初为人师的成长历程”沙龙活动,既有新教师的指定发言,也有大家的即兴发言。读书沙龙不仅是新教师一种现身说法的交流与碰撞,也是他们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在提升新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上起到切实的促进作用。
四是办好道德讲堂。道德讲堂是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可以成为新教师成长的有效抓手。在推进师德建设中,笔者所在学校注重规范流程,同时做好相互结合,让新教师成为道德讲堂上的主角。为了加强新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去年11月我们把主题确定为“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在“讲一个故事”环节上,安排了两名新教师唱主角,进行成长过程中的案例分析,畅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自我展示中建立起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也让其他新教师在师德熏陶中提升品格。
(二)强化师能锻造,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将敬业、乐业、精业融为一体,同步提升。新教师能不能快乐工作与师能有很大关系,新教师的成长也要通过提升教师过硬的师能来体现。
一是实施师徒结对。为了加速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通过青蓝工程为工作三年内的新教师配备指导老师,结成对子,在思想、业务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导。青蓝工程每年都有具体的实施意见、工作要求、考核细则和双方职责。如要求指导老师每学期为徒弟开设示范课,听徒弟课并进行教学诊断;要求新教师每学期听指导教师的课,撰写听后感等。每年学校对青蓝工程进行全面考核,评出青年教师“红花奖”和指导教师“绿叶奖”,在教师节进行表彰。这种职责明确、要求具体、考核全面的师徒结对形式,既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也促进了骨干教师的提升。
二是开展常规教学调研。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新教师成长的主渠道也在课堂。新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此,学校每学期组织新教师教学调研活动,事前制定调研计划,明确具体要求,除了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参与调研外,还邀请教研室、学科基地的专家一同会诊指导。调研活动在充分肯定青年教师成绩的同时,重点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的对策。可以这样说,每一次调研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都是一次鞭策,一次推动。
三是搭建多元成长平台。提升新教师的师能水平,还要知人善任,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为他们的成长、成材搭建舞台。为此,学校依托“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根据新教师的不同成长经历进行分层锻炼。首先是为新教师提供校级层面的锻炼机会,让更多的新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工作,组织新教师开展各种竞赛,在奖项设置上既有综合性的十佳青年教师评比(给新教师一定比例),也有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单项评比,让新教师在岗位历练和竞赛中获得职业成功的自信。对于已崭露头角的新教师,学校给予更高层次的锻炼,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县、市级层面的公开课和比赛,如在校本“一课三研”活动中开设展示课,参加县市说课和教学技能比赛,主持和参与县级以上课题等。当然,新教师的每一次历练,都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而这恰恰是新教师所不可缺少的。
综上所述,新教师培养和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永恒主题,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要把握新教师入职的心理契机,认真落实和履行各级教育部门对新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要求,对新教师进行职业引导,并在校本环境下,切实做好学校新教师培养这篇文章,让他们在健康的成长中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