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勇
摘 要 在小学思品中选择情景模拟“仿”教学形式则可缩短这种“距离感”,利用情景的感染和移情作用,通过故事、小品、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典型的生活场景,激起儿童的道德情感,形成健康的道德认识,获得深刻的道德体验,让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堂不再是概念、公式、空洞的,而是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
关键词 模拟情景 角色扮演 情感体验 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思品中选择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必须立足教材,联系实际,思量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选择能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仿真性活动,组织好“仿”的四步骤。
1“仿”前做好铺垫
角色扮演,教师要做好自然必要的铺垫,其物可赏、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人可见,才能让儿童感到“我即入情景”,在可涉足间,这样的“仿”前诱情激趣为儿童主动参与情景模拟活动,如《向残疾人献爱心》笔者这样处理:
录音讲述一位残疾孩子——赵敏的故事(故事讲述了同学们对新同学赵敏的不离不弃、殷殷关爱)。
师:赵敏是个心地宽厚的孩子,没人陪他,他可能不会那么好玩,可是能看到爱他的同学开心的笑容,他也一样高兴。正是由于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中,赵敏的心情才会那么愉快,他才会那么热爱生活,对同学也报以友爱之心。(板书:心情愉快 热爱生活)。
只有像赵敏这样腿脚不方便的人才叫残疾人吗?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
生:眼睛瞎的、手脚断的、聋哑人……
组织情景模拟活动:闭上眼睛写话 2、一讲述了残疾人赵敏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在介绍中对角色的年龄、性格等信息有了一定的感知只手系鞋带 3聋哑人在商场买东西。
(学生在模拟情景中感受了残疾人的不便、痛苦、失落,纷纷表示我们应该去同情、帮助他们,而非嘲笑、戏弄他们,给残疾人送去他们该有的尊重。)
在学生接触情景之前,录音故事和教师语言。他们用同龄人的故事与自己的生活做自然比较,进而唤起了对以赵敏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怜悯与关爱之心。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和角色形象依托为入境的动力,之后的活动便是水到渠成。学生顺利地进入了角色,使模拟活动真切有效,达成了预设目标。
2“仿”始确定基调
帮助学生把情感移入情景的多种途径中,最为常用的是音乐渲染引入和语言带领投入。
2.1音乐渲染引入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进行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直接刺激影响人的情感。我们大可以借其推波助澜之势,扭转乾坤之力,因地制宜地播放合适的曲目,带着学生走入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的心灵空间。如:《看我多精神》教学中模拟站岗、走路时,播放激奋人心的军歌,在《我换牙了》模拟刷牙时播放《刷牙歌》,《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模拟值日活动中播放《号子》,《鲜艳的红领巾》模拟入队时播放《少年先锋队队歌》……一个个牵动人心的音符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调整到所扮演的角色,奔入情景,一切就在这情不自禁间悄然进行。
2.2语言带领投入
要想学生入情入境,教师必须自己先进入情境,要学生看得上听得见,自己要先前就仿佛耳闻目睹过了。在教师正确把握了情景整体感受后,便可在情景呈现之时,用自己有情感导向的语言(高昂、低沉、欢快、悲哀、平静……)进行提示、描绘、调节。 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以积极亢奋的状态处于情感笼罩之中,不知不觉便身临其境。其境中不仅有声音,还有那用语言编织成的一幅幅场景,达到“我就是€讇住钡奈宜弧⑽锴橥坏男睦沓。硐萜渲械厝ヌ寤崆榫案秤璧那崛帷⒆忱⒊绺摺竦酶崧奶逖椤?
3“仿”时加深体验
波兰尼认为:道德知识是“缄默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体验。体验是开展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活动的最终目的、过程体现和唯一评价标准,它是教学活动的全部价值所在。为了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更多更深的道德体验,我们尝试在课堂上创设多个模拟情景,发挥它们的合力,让学生在一次次“仿”中碰撞出多而不“伪”,深而不“劣”的真实体验。
3.1利用“仿”的连续性,诱不“伪”的体验
案例——《我们的大地妈妈》活动片段:
情境一:我为小鸟“提建议”
(1)播放小鸟出来旅行的片断。
(2)师:小鸟不知道先去哪儿?她很想听听你们的建议,你能来做做小导游,把你们曾去过的最美丽的地方推荐给它吗?
(3)扮演导游模拟介绍。
生:小鸟,现在跟着我去普陀山吧!那里的山很高,水很清,树很绿,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我保证,你到了那里以后,有吃有喝有家住,还能欣赏美景,别犹豫了,快出发吧!
……
情境二:我替“妈妈”穿“外衣”
师:这儿有一张大地妈妈现在的照片,(出示地球的黑白照片)可惜是黑白照,如果是彩色的,你觉得大地妈妈的外衣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我想是蓝色的,因为她的怀里有湛蓝的海水。
生:大地妈妈外衣的颜色应该是五颜六色的才对,因为她怀抱里的树是绿的,水是清的,土是咖啡色的,花儿是红的、黄的……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
……
情境三:我猜“妈妈”的“心事”
师:小鸟这儿也有张大地妈妈的照片,还是彩色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好吗?
(点击出示的是一幅伤痕累累的地球图)
生(震惊):怎么会这样?妈妈哪来那么多伤?
师:你们猜她为什么哭了?自己问问吧!
生:是不是人们乱砍树木,大地妈妈你感到疼了。
生:我想可能是人们往你的河里乱扔垃圾,让妈妈变得又脏又臭……
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活动在一个接一个的情景模拟中,教师巧妙地利用了境中体验进行连续性强化:第一个情景“模拟导游”挖掘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勾起了他们美的回忆。借用这种体验进入第二个情景来夸赞大地的美丽,在不知不觉中孕育着学生在大地上生活的自豪感。在大家都沉浸在美好中时,教师突然带大家进入具有反差效果的第三个情景“模拟对话”,出示了一幅不堪入目的地球图片,与学生心中的地球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刹那间,这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撞击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各个情景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学生仿佛真的成了一位导游、小鸟的伙伴、大地妈妈的孩子,在各角色中获得了丰满深刻的体验。
3.2力求“仿”的层次性,挖不“劣”的体验
如今的课堂,有一些走马观花式的活动现象,每个活动的目标都停留在同一平面,几个活动后,学生的体验未见深入,这种婆妈累赘的活动只是虚设而已,不设也罢。我们创设的一个个情景随着教学过程的进展,伴着儿童情感的发展,应该是步步推进,螺旋上升的。每次活动都应该有新的目标、新的发现、新的认知、新的感受,只有在不断充实、深化、递进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其中不断升华、超越自己原有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如:在《我从哪里来》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妈妈怀着自己时的辛苦,教师创设了“我当妈妈”的模拟情景,学生绑上了沉沉的书包,扮演的是孕妇妈妈的角色。几次模拟活动分别为:(1)起床穿衣 (体验身体变化带来的不方便)(2)在拥挤的人群中行走(体会妈妈对小宝宝的担心)(3)桌底下捡东西(体会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辛苦) 案例中的模拟活动,遵循了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力求在难度和深度上不断地突破,使学生的浅层次体验随着情景的变化或强化而走向深层次。这样的体验“货真价实”,更是“无价之宝”。
4“仿”末促进内化
我们可以做的是组织“仿”后的 谈话、讨论、评价。交流、融合“演员”和“观众”的各自感受,在热烈的氛围作用下,使这种“仿”中所得情感传递、弥漫于每位儿童心间,将模拟情景中的角色效应发挥到极致。
情景模拟活动切实有效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为使“仿”寸不乱,我们忌滥设模拟情景;忌课前全程演练;忌现场我教你演;忌途中多次中停,不为活动而活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模仿秀不是我们的向往,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景模拟才是我们的远方。
参考文献
[1] 张卫东.浅谈在农村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