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

2016-12-23 17:11杨爱玲
商情 2016年42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移动互联网高职院校

杨爱玲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着严重挑战,给教师和学生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都带来了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高教师使用移动网络的能力,建立《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站,同时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舆论引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 形势与政策 移动互联网 教学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形势与政策》课,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清国内国外形势,增强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但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的挑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是非混淆的问题,给学生认清形势与政策带来了难度。

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在扩大高职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量,加强他们的参与度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它也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许多不良影响。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尽管世界各国在互联网管理方面有很多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对网络行为的制约作用并不明显,网络行为还是主要取决于网络使用者的个人自觉。各种带有明显个人偏见的思想充斥在网络上。再加上各种意识形态、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在网上激烈交锋,各种腐朽思想、反动言论也在网络中发出自己的声音。高职学生,特别是大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对于海量信息选择的能力还不足,不能有效抵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很容易导致高职学生的思想上陷入混乱,在多种多样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他们很容易迷失自己。

(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高职院校的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和过往的时代不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职学生信息的获取是便捷的、全方位的和多角度的,在移动网络这个大资料库中,各种信息的发布时效性强,各种评论和观点的互动也多。这给《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处理信息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介众多,发布的信息也良莠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从讲政策、政治的角度,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其接受能力,对各类不同的观点加以辨别和筛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特别是网络重大事件,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要做到这一点,这要求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首先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不动摇,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有清醒的认识。其次还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移动网络知识。教师要充分运用好移动网络,自己平时养成用移动工具浏览重要新闻和专业性网站的习惯,多使用手机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争取做到和学生获取信息同步,同时还要多利用移动通讯工具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实际,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出的挑战。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都是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来进行的。一般高职院校大多采取了大班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大班授课虽然可以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师资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办学成本。但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缺乏和学生的有效互动与沟通,制约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虽然也根据教育部要求的教学要点进行备课、制作课件,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比较简单,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都被打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和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交流,把封闭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为互动式、开放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各种即时交流工具和教师交流,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实际,了解学生所关心的国际国内时事,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凭借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阅历、良好的获取信息渠道,一般都处在知识优势、经验优势和信息优势的地位,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形成权威,教师也容易得到学生的尊重,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比较容易开展,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优势地位部分丧失,通过移动互联网,学生也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可以看到移动网络上各种或深刻睿智、或视角独特的见解,教师原有的权威也会部分丧失。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对挑战要积极应对。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提高移动网络的使用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形势与政策》课老师获取教学信息的时间、来源与学生都差不多,除了传统的渠道,师生都可以非常便捷地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海量信息。《形势与政策》课老师备课已经不能仅限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信息的获取也不局限于传统的报刊杂志。《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须熟练使用网络,特别要熟练使用移动网络,关注大V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机浏览门户网站,尽可能和学生同步获得各种信息,对重大事件进行科学分析,解决学生的疑惑。移动互联网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新事物,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学习,培养自己使用移动网络的能力。比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能熟练应用移动网络工具,可以顺利下载、上传网络资源,可以利用电脑、手机对获取的网络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教师也需要熟练使用各种移动互联网交流平台,能够在QQ群,微信群、百度贴吧、论坛等交流互动平台组织在线讨论,可以通过相关平台在线布置和批阅作业、以及在线答疑等。《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可适当地学习和运用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网络语言源于生活,一般都比较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表达一种或诙谐、或调侃的生活状态。适当的网络语言的使用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幽默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增加授课的吸引力。

(二)高职院校要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建立《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站。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明确规定:“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 创建《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站,既是响应教育部的要求,同时也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的新情况。

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站主要包括时事热点部分、课程教学部分、互动交流部分、课程考核部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时事热点部分,主要包括重大的国际国内新闻、时事热点评论等。第二部分是课程教学部分。课程教学部分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站的关键,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文件、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资源库等,这部分的质量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三部分是互动交流部分,通过网站设立的BBS、电子邮件等信息交流工具以及QQ、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辅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提高对热点问题的认识。第四部分是课程考核部分,通过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检查自己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规划,顺利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

建立《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站,可以顺应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时效性强的特点。通过便捷的移动互联网络,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我们的课程网站方便快捷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了解社会的变化,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可以及时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看法、和老师同学讨论与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网站以及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最新思想实际,加强对他们的理论引导和政策分析,不断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舆论引导。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课要“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由于学生通过手机等工具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类复杂的资讯,虽然这方便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自己感兴趣的国际国内事件的最新动态,并可以在网上即时发表个人意见,和他人进行交流。但由于移动互联网的隐匿性以及互联网管理的滞后,各种错误观点甚至反动言论会在网络中大量出现,而青年学生又难以短时间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辨别真伪,这就很容易使大学生的思想陷入混乱。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在重大国际国内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努力掌握话语权。当一个事件开始在网络传播后,最早对事件做出评判和给出观点的声音往往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能给后面的网络舆论定下基调和方向。如果再通过各种形式强化这种观点,学生往往因为从众心理而接受这个“多数”或者“优势”意见,认同它的价值判断。因为互联网上已经形成的“优势意见”会被自媒体及其他网络形式的系列报道强化。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始终树立大局观念,能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形成强势舆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参考文献:

[1]http://www.cnnic.cn/gy-

wm/xwzx/rdxw/2016/201608/t20160803_54389.htm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

(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

211页

[3]文军:《网络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出的挑战及其应

对》.《教育与职业》.2011年36期

[4]严朝阳:《自媒体时代“沉默的螺旋”效应探析》《法制与社

会》2015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移动互联网高职院校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