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学习投入特征探析
——基于华东地区三年CCSS调查数据

2016-12-22 08:04张小青杨立军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经验丰富华东地区题项

张小青,杨立军

(南京邮电大学 1.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南京 210023)



地方本科高校学习投入特征探析
——基于华东地区三年CCSS调查数据

张小青1,杨立军2

(南京邮电大学 1.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南京 210023)

对“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中学习投入的五项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与全国常模对比发现:在华东地区学习投入指标中,三年的教育经验丰富度均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地方本科高校与其有一致的趋势。进一步运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背景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探讨。借助回归分析找出教育经验丰富度对教育收获的贡献率,间接推导出两者呈正相关,即学习投入对教育收获有影响。研究结论可为地方本科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地方本科高校;学习投入;特征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源于国际化、市场化及改革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渐凸显。我国各界多元利益群体对教育质量评估也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学生的发展质量。[1]59美国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简称NSSE)作为基于学生视角来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典型代表,[2]自2000年在全美正式推行以来,其影响力日渐扩大,参与者数量逐年递增,已成为同类研究中项目最广、设计最严谨、资讯最丰富的一项调查。[3]随后,NSSE学习投入这一核心理念很快进入我国。2009年,清华大学课题组将NSSE汉化,形成了NSSE-China,并在当年发起“中国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其学习质量和整个教育经历。因此,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特征可以用来反映教育质量,并且是反映学生学习和个人成长的最好指标。[4]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的研究颇多,却鲜见针对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的研究。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我国有1145所本科高校,其中地方高校有1036所,占91%;地方本科高校在校生达1250多万人,约占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88%。[5]尽管如此,地方本科高校却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处于弱势,加之招生生源紧张、就业难度加大等问题,地方本科高校纷纷转型,重新定位。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教育质量如何,学生在就读过程中学习投入程度如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二、学习投入的提出

随着教育“质”和“量”的矛盾加深,学生的地位在20世纪后期开始受到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渐渐深入人心。泰勒的“任务时间”理论、佩斯的“努力质量”理论、阿斯汀的“学生卷入”理论、汀托的“社会与学术整合”理论、齐克林和甘姆森的“本科教育阶段有效教学七项原则”理论皆是对学生学习作出的解释。1991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乔治·库提出“学习性投入”理论。他认为评价一所大学教育质量高低的核心要素,就是学生的参与程度。[6]他还对学生参与下了定义,即一个测量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的支持。

以上一系列的理论研究表明,传统的虚无观、声誉观、资源观、产出观等评价观正在被关注教育过程的质量增值观所取代。“学习性投入”理论及NSSE调查正是在这些理论的碰撞和积淀中提炼出来的。它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学生个体投入及其与高校互动的教育过程指标来反映教育质量,这也正是学习投入理论的现实应用。

三、调查工具及方法

清华大学课题组对2007年版的NSSE进行了汉化及文化适应,形成适合我国使用的NSSE-China。研究结果证明5个指标汉化后的信度和效度良好。[7]通过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该调查发展成为“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调查。课题组在CCSS调查中保留最初学习投入的五大可比指标,即学业挑战度(LAC)、主动合作学习水平(ACL)、生师互动(SFI)、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EEE)、校园环境的支持度(SCE),对自发参与调查的高校进行完全随机抽样,形成全部的样本数据库。在全国分院校类型常模中,课题组分“985工程”高校常模、“211工程”高校常模、地方本科高校常模进行问卷的统计和分析,2014年将地方本科高校常模分为大学本科和学院本科两部分作了处理。本文主要运用SPSS19.0对2012年、2013年、2014年参与调查的华东地区及其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样本见表1)进行常模比对和分析,通过学习投入的五大指标,找出地方本科高校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与华东地区经济相匹配的优势指标。

表1 华东地区样本

注:括号外的数字为样本量,括号内代表院校数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华东地区样本与全国五项的对比

将2012年、2013年、2014年华东地区所有样本中学业挑战度(LAC)、主动合作学习水平(ACL)、生师互动(SFI)、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EEE)、校园环境的支持度(SCE)五大指标与当年的全国常模进行比较,通过SPSS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作均值比较,找出其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见表2)。

表2 华东地区与全国五项三年的对比

注:①+表示华东地区高于常模,-表示华东地区低于常模;②*p<0.05,**p<0.01,***p<0.001。

从华东地区样本与全国五项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华东地区三年的五项指标与全国差异较大,除2014年的学业挑战度与全国水平差异较小外,其他几项均呈现显著高于或显著低于全国水平的特征。在指标的横向比较中,仅2013年指标全部高于全国水平。2012年、2013年、2014年在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及生师互动上都存在不一致的变化,并不能看出明显的优势和劣势。校园环境的支持度上有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对于教育经验的丰富度,在0.001的水平上,三年具有稳定一致的优于全国水平的显著差异。

(二)华东地区地方本科高校与全国地方本科高校的对比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华东地区地方本科高校三年的数据与全国五项当年的常模作比较(见表3)。

从表3可以明显发现,华东地区样本在各指标比较上,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校园环境的支持度在三年中高于或低于全国水平,不具有典型性。仅教育经验的丰富度这一项指标,三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2014年学院本科除了教育经验丰富度有优势以外,其他四项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原因之一参照表1样本,2014年只选择了2所学院本科,不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原因之二是将地方本科高校划分为大学本科和学院本科后,学院本科的弱势地位更加显而易见,尤其在华东地区,这是一块突出的短板。基于教育经验丰富度对华东地方本科高校的突出贡献,需要对三年教育经验丰富度这一指标作进一步的小题项分析。因CCSS调查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考虑每年的指标或题项存在变动,现选择三年都包含的代表性题项进行对比(见表4)。

表3 华东地区与全国五项三年的对比

表4 华东地区地方本科院校EEE题项与全国三年的对比

由表4可知,在对教育经验丰富度的进一步分析中,筛选和剔除重复的题项,最后留下使用网络媒介完成作业的频率,实习、社会实践或调查,语言学习,海外学习,辅修第二学位,学业中使用计算机这几个题项。结果显示,三年来,华东地区地方本科院校使用网络媒介完成作业,实习、社会实践或调查和辅修第二学位等几个指标都高于全国常模,且比较显著,由此回应了华东地区的教育经验丰富度优于全国的结果。但是,在2014年,大学本科和学院本科的比较中,学院本科学习投入明显不足。

五、优势特征分析小结

随着国际化、市场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需要多样化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经验愈发成为当前的趋势,而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定位中的应用型、技术型、职业型等特点正好与之契合。在校园中丰富的教育经验是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技能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指标之一。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可测量学生是否获得多样化的学习经验。书本知识、实习体验、社会实践、多样化的学习等教育经验不但可以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让学生整合其所学,还能内化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因此,华东地区地方本科高校在教育经验丰富度上的优势反映其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相结合,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学校还要继续发挥现有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实习、社会实践或调查等团体活动,课外的语言学习,海外学习,让学生广泛涉猎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学生使用计算机这样的学习方式来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六、学习投入优势特征的背景差异

以上数据分析显示,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下,华东地区地方本科高校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进一步了解背后的影响因素,能为继续发挥优势项提供参考。

(一)数据分析

选取2012年、2013年、2014年中都涉及的题项进行探讨。控制高校类型的差异,选择代表学生个体特征的生源地(本市/外地)、家庭所在地(城市/乡镇)、高中类型(重点中学/普通中学)、考生类型(文科类/理科类/综合类/艺体类)几个背景信息作分析检验,找出不同背景下的行为是否存在差异。将生源地、家庭所在地、高中类型作为自变量,对应的EEE题项作为因变量作独立样本T检验。鉴于考生类型共有四类,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作两两对比。(结果汇总见表5)

表5 地方本科高校不同学生背景下EEE的差异

注:表中的题项表示在该背景信息下,差异显著(P<0.001)的题项。

由表5可知,保留差异显著的题项后,每个背景信息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想法或行为:三年的语言学习、海外学习以及学位/专业辅修受到不同生源地的影响;三年的语言学习、海外学习以及学位/专业辅修都受到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影响;2012年、2013年实习、社会实践或调查,语言学习、海外学习、学位/专业辅修受高中类型的影响较大。2014年对大学本科受影响大的是实习、社会实践或调查,语言学习、海外学习,学院本科只有语言学习一项明显受高中类型的影响;前两年主要是语言学习、学位/专业辅修、使用计算机媒介受其影响。2014年大学本科显著的是实习、社会实践或调查,社区服务或志愿者,语言学习,学院本科高校在此项上都不显著。

(二)背景差异分析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显示,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生在四种背景下都会受影响的是语言学习、海外学习、学业/专业辅修。2014年大学本科和学院本科区别开之后,在大学本科社区服务或志愿者这一项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学院本科差异项显著的却明显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院校层级下的资源投入对教育竞争力的影响不同。综合来看,背景差异分析的结果显示,每个个体特征的不同几乎都会给几项指标带来影响。可见个体差异对教育经验丰富度贡献较大,提高学习投入度时需要考虑个体特征。

七、地方本科高校的学习投入优势项对教育收获的作用

国外众多研究已经表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对学习收获产生正向影响。[8]国内在该研究上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少部分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的成果。如,王纾的研究表明与院校环境和学生家庭背景等因素相比,学生学习投入度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更大;[9]汪雅霜通过多层线性模型来探讨大学生学习投入度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发现大学生学习投入度对学习收获有较高的解释率,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五因子对学习收获各因子的影响不同[10]。本研究已得出地方本科高校具有代表性的优势项是教育经验丰富度。那么该项显著的学习投入特征,是否显著影响最终的教育收获呢?鉴于2014年学院本科不一致的表现,且样本中只有2所学院本科,代表性相对较弱。在此,对2012年、2013年、2014年大学本科分别作回归分析。即在SPSS中将EEE各题项作自变量,总教育收获作因变量做因果关系分析,通过累计调整R方找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经验丰富度对教育收获的贡献大小(见表6)。

表6 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经验丰富度对教育收获的回归分析

因每年的题项存在变动,所以不能作精确对比。但通过表6显示,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实践丰富度对于教育收获贡献最大的有辅修第二学位、志愿者服务、报考专业资格证书、海外学习、语言学习、参加学习社团、实习、社会实践或调查、参与竞赛等项目。与华东地区地方本科高校三年的教育经验丰富度小项对比可以发现,对教育收获贡献大的正好也是其显著优势项。这可以初步推出教育经验丰富度与教育收获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学习投入对教育收获有影响。因此,重视学生的学习投入,增加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学校积极提供支持帮助学生的学业有助于获得最终学习的成果。这再次验证学生的学习投入是评价教育质量的新视角。

八、结论及建议

(一)华东地区学习投入优势并不明显

通过三年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华东地区的学习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并没有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明显优势。除了教育经验的丰富度以外,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校园环境的支持度都不够稳定,这与华东地区在全国高等教育资源中的优势地位不相匹配,而优势恰体现在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经验丰富度上。因此,在学习投入上,地方本科高校还要在其余几项上加大关注,争取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促进均衡发展。

(二)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经验丰富度具有显著优势

华东地区地方本科高校具有教育经验丰富度上的优势,学生热衷于对丰富多彩的学习成长体验,而不局限于课本学习本身。具体表现为使用网络媒介完成作业的频率、实习、社会实践和调查以及辅修第二学位上,说明华东地区地方本科高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位有一定的追求。但对这几项更要投入关注,学生要保持这样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甚至地方政府也要发挥宏观引导作用,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条件,保证财政投入及时有效。对于还不够完善的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和校园环境的支持度,更需要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重视,小步子循序渐进,取长补短,努力做到全面提高。

(三)学院本科学习投入相对不足

将地方本科高校分为大学本科和学院本科分别比较时,学院本科的学习投入劣势更加明显。除了样本量少的原因外,因学院本科长期处于政府资源配置的边缘,面临来自资金、资源、设备、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投入度难免不高。但是,笔者并没有跨层级作比较,而是和全国同等级的高校进行对比。由此说明,华东地区对学院本科的重视度不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管理权限已经逐渐下放到地方政府,高等教育必然直接受地方经济等因素影响。但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以及校园环境支持度均与华东地区经济条件比较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更具有教育竞争力的现实情况不相符,这是值得思考之处。

(四)个体特征差异对教育经验丰富度贡献较大

通过对学生的生源地、家庭所在地、高中类型、考生类型进行差异分析,发现这些特征都对教育经验丰富度有一定影响,可推导教育经验丰富度的显著性是由学生的个体差异带来的。所以在探讨华东以外地区教育经验丰富度的提升策略时,学生的特征也应该受到重视。进一步说,学习投入度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特征,这是以学生为主体评价理念的体现。

(五)学习投入是评价教育质量的较佳视角

学习投入度研究将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学习体验代替过去物化的评价指标,因其能较好地回应社会各方的关切而越来越受推崇。在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经验丰富度(学习投入的优势项)对教育收获的回归分析中,由累计贡献R方较大的题项与上面教育经验丰富度显著高于全国的优势小项几乎一致,间接得出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可见学习投入对教育收获的正向影响。该结论与学习投入可以反映教育质量的说法不谋而合。因此,学习投入这个评价教育质量的视角应该得到强化。各利益相关群体需要着力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从而最终提高教育质量。

[1]陈玉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Kuh G D.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Overview of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 Bloomington, 1996.

[3]罗晓燕,陈洁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J].比较教育研究,2007(10):50-54.

[4]蒋华林,李华,吴芳,等.学习性投入调查: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的新视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45-53.

[5]夏鲁惠.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10-20.

[6]Kuh G D. 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 Inside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J].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2001 (3):N/A.

[7]海迪·罗斯,罗燕,岑逾豪.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在学习过程指标上的比较: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3):45-46.

[8]Ernest T. Pascarella, Tricia A. Seifert, Charles Blaich. How Effective are the NSSE Benchmarks in Predicting Important Educational Outcomes?[J].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2010(1):16-22.

[9]王纾.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24-32.

[10]汪雅霜.大学生学习投入度对学习收获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7):76-81.

[责任编辑 石 悦]

2016-07-10

江苏省教育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大学生学习投入机制研究——基于某高校学习投入追踪调查(NSSE-CHINA)”(B-a/2015/01/033)

张小青(1990— ),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杨立军(1969—),女,辽宁抚顺人,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学习与发展。

G648.4

A

1008-6390(2016)06-0109-06

猜你喜欢
经验丰富华东地区题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夏天穿过很多衣服,但是BEST是这件! ViVi Model’s优选
教师教学风格测量工具TSI修订的实证研究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2017年华东地区工程咨询协作网年会在济南召开
启东市老促会:思路清晰 经验丰富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2014年华东地区工程咨询协作网年会在青岛召开
华东地区民用机场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