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秋英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敢想、敢问。同时,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要让学生学会“问”,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大胆鼓励他们质疑,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通过学生生疑、质疑、释疑等步骤,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就是逐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启迪智慧的过程。
[关键词]课堂氛围;提问;创新能力;数学素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思始于疑,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原点,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起点。只有当学生会提出问题,然后在问题中探究并成功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学习品质才会提升。要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就要学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从而让学生在丰厚的数学土壤中汲取营养,扎牢数学学习的根基,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提问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就是数学教学的入口,联系实际生活学数学,联系实际情况用数学,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为此,教师要向学生渗透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的思想,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不断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出示情境图)今天是小明9岁生日,一帮同学围在一起为小明过生日,每位同学都准备好了生日礼物递给小明,并送上祝福语。轮到小红的时候,她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说:“好羡慕你们啊,每年都可以过生日,我却要每4年才过一次生日。”话音刚落,同学们异口同声:“为什么?”“因为我的生日是2月29日。”“为什么2月29日的生日不能每年都过呢?”针对小红提出的问题,面对学生的怀疑目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2015年和2016年的日历,引入闰年、闰月的概念,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年、月、日的知识,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读教材重点词句培养提问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懂教材,在教材中抓住重点词句,根据这些关键词,尝试从中提出问题。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这一内容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后,让学生仔细读本节教材的结语:“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质疑,并提出问题。这时,学生会对结语中两次使用“通常”一词感到困惑,并提出“‘通常之外的情况又是指什么?这两个‘通常可以省略吗?”从学生的提问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将教材读得细致,思考问题深入。提出问题不是目的,关键是使学生在问题中提升解题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有的学生就给出了回答:“我认为,句中两个‘通常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但是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如果分母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后,恰好是10、100或1000时,可以直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该分数转化成分母为10、100、或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如= =4%,又如= =5%。而第二个‘通常的意思是当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一般情况下是保留三位小数,但是当有特殊要求时,应该按照特殊要求保留相应小数位数。所以这两个‘通常不可以省略。”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要抓住教材这个根本,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数学教材,从整体上初步建立数学感知,然后对教材中的重点字词认真研读、分析,从中引出疑问并提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感悟。
三、珍视课堂上的异声培养提问能力
不少教师在讲数学知识时,喜欢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觉得这样才是学生在学习上达成了共识,共同掌握了知识。殊不知这种表面上大同的现象,可能潜在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模棱两可。反过来,如果在数学课堂上出现不一样的回答,即异声,并非是坏事。因为异声这种现象,有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结果被验证是正确的;有的是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偏差,结果被验证是错误的。不管学生的异声是对是错,都是一种宝贵的问题资源,若能引导学生及时地对这种错误信息加以分析,能帮助学生明辨正误,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这种方法是日常教学中学生们没见过的方法,其他学生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针对这一异声的问题资源,我借机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探究中学生们发现:在分数除法中,只有当被除数的分子、分母,能被除数的分子、分母整除时,用这位同学的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但只适用于这种特殊情况。虽然这个验证结果的过程多用了一些时间,但这种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释疑的意识明显增强。
又如:在求“小数的近似值”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把0.157精确到百分位。在实际教学中,恰恰是我认为非常容易达成共识的地方却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答案。他站起来回答:0.157≈0.20,并列举了自己的观点: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千分位。千分位是7,所以要向百分位进1,而百分位上是6,所以在向十分位进1。针对他的观点,不少学生虽面露狐疑却找不到反驳的证据。这时,我用问题逐步引领: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对哪一位而言?生答:要精确到的那一位。那么其它数位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进位?生答:满十进1。那同学们看看,这位同学究竟哪一步出了错?生顿悟: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数,千分位上是7,就要向百分位上进1。百分位上是6,不要再向十分位进1了。
课堂上的这种错误异声,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有的是学生的思维出现困顿,有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出现了问题,但不管异声出现的原因如何,只要它是错误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一错误进行认真的剖析,不要置之不理,让错误暴露得更充分,使学生牢牢掌握正确的数学知识,避免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清代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尤其是在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要抓住“问”这个核心。“问”是思维的开端,“问”是探究的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怕提问题、怕问错、怕同学嘲笑的疑虑,培养他们敢问问题的意识和勇气。在敢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善于提问,提出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从而真正领悟数学的本质,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海月.小学生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3(01).
[2]罗盛海.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教学研究,2014(11).
[3]江于祥,方雪琴.浅谈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3(Z3).
[4]赵玉清.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12(06).
(责任编辑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