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美
[摘要]高中历史学科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涉及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整个教材就是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着眼于新课改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创新能促进历史教学的开展,历史学科的教师应不断摸索,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将教学创新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有利于历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教师应当深化这一方面的研究,并加以有效运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分析研究
创新是推动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动力,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立足实际和已有经验进行大力度的探索与创新,寻求更加高效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历史教师不能拘泥于陈旧的模式,一定要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以及提出的相应要求,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有效创新,使历史课堂生机勃勃。
一、课前搜集详细资料,辅助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有效组织教学必须要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历史教学工作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要广泛搜集资料,让历史课堂变成知识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首先,认真查阅参考书籍,阅读与历史教学内容,特别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有针对性地搜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关联比较密切的资料信息。其次,充分发挥教学网络的作用,浏览历史教学网站,浏览一些知名学校的网站、知名历史教师的博客,从历史教学论坛等网络空间搜寻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搜集,能够获得和历史教学相关的大量信息,接下来从繁杂的信息中搜集出与教学关联密切的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丰富程度。另外,还注重师生互动搜集教学资料,特别是一些和学生学习生活、和他们的家庭以及社会发展联系比较密切的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从社会中寻找到佐证。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资料的搜集中,培养他们的分析调查研究能力,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有了这样丰富的资料信息作为基础,学生能够有效进行历史学习研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课堂组织深入研究,提高教学内容理解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分析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思想特点和学习基础,通过循循善诱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提高他们对历史学习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一方面,我重点通过思考题探索的办法,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合作研究,让历史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扎实有效。首先,在教学载体的设计上,注重提升小组合作的效果,让学生由独自学习转变为合作研究,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其次,在教学工作中着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把教学目标要求浓缩为思考题,引领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合作进行学习。例如在《戊戌变法》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全面领会,专门设计了一组思考题,要求学生不仅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而且要分析变法的国内背景、国际背景,变法的主导力量、敌对势力和两者的对比。通过这样全方位、立体化的分析研究,学生对戊戌变法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既了解了变法内容主导力量、推动者,同时也了解了这一场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对戊戌变法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联系古今,帮助学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这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拓展,有效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
三、针对难点开展探讨,辨析之中实现思维引领
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学生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难点,是直接给学生答案,还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探讨,效果大不相同。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是什么,而且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特别是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引导学生针对难点进行充分的探讨,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使他们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充分认识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我侧重于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维碰撞点,从而进行深入引导。例如,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中,我抓住“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这两个关键词,组织学生开展探讨,探讨中国特色特在哪里,实践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怎样的巨大成功,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学生针对这样的难点进行分析,有些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变相的资本主义,我组织学生进行探讨,探讨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根本区别在哪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的特色,但是其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关键要素、本质内涵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在现有基础上或是其他国家走过的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立足实际进行了创新,是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诠释和积极探索,是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运用探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对思维中的困惑进行准确的分析,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他们的政治定力,这样的难点探索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材内容,而且对他们形成正确思维理念和人生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强化技巧方法渗透,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学习容量大、氛围枯燥,如果不注重方式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很容易陷入耗时费力、效率低下的境地。许多有经验的历史教师都在教学中强化技巧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有效提高历史学习能力。我在这一方面既埋头苦干,又认真思考,总结教学中的一些好经验和好做法,关注各地各学校在历史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将这些方法技巧运用到学生的历史学习中,指导他们开展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例如,在历史人物的分析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运用立体分析法对人物进行画像,从他的历史功绩、存在不足两方面进行辩证分析,避免因角度选得不准而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再比如,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点,我指导学生用绳索串联法进行形象记忆,这一条绳索就是时间,按照时间顺序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串联到这一根绳索之中,在记忆时形成脑海中的枝状形象脉络,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记忆的难度明显降低。在历史课堂学习或是课后研究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大家针对一个问题、一个难点共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后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进一步的辨析、总结梳理和提炼。这样的学习方法既可以避免历史学习的枯燥感,而且使大家的学习智慧得到了有效集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习要点。通过这些方法技巧的渗透,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五、聚合历史教学资源,拓展延伸掌握要点
高中历史教材是发展的百科全书,既有历朝历代的知识,也有近代当代的内容。特别是许多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可以建立密切的联系,他们可以从生活中、从社会发展中寻找到历史发展的痕迹。此时教师要充分聚合教学资源,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拓展延伸,更好地辅助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例如,在《全国大动乱》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寻找当年文革留下的痕迹。我曾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省属农场参观,农场专门保留了一些区域,是当年知青下乡时集中居住的宿舍区,宿舍的墙上还清楚地粉刷着当年文革武斗的口号标语,这一处已经作为带有纪念价值的场所进行了维护。学生漫步其间,听取有关人员的介绍,对文革有了更加直观的感知。再比如,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教学之后,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教材描述一致的内容,重点分析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了什么变化,社会生活出现了哪些变化,而这些生活方式方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其背后的推动因素是什么,让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快速发展有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从教学拓展的成功实践看,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对提高历史教学的深度广度有着非常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只有紧扣创新,对教学方式方法、资源教学空间进行全面的整合利用,整个历史教学才能够有效突破过去陈旧模式、陈旧理念所带来的弊端,让历史教学工作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加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加体现能力素质和情感培养的综合目标,打造更加有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罗厚财.高中历史课堂效率提升策略[J].学周刊,2016(05).
[2]黄毅.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快乐阅读,2016(02).
[3]陈义红.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15(11).
(责任编辑 冯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