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6-12-06 09:31郝海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能力素养情境创设创新思维

郝海艳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教师应该创设活泼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养成,使学生能把语言和它所表达的情境直接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情境创设 小学语文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能力素养

“语文课是一种灵动的语言课堂,是豪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语言在情境中可以绘就一幅生命整体的图景:生机勃发、诗意交融、生命流动。因此,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养成,使学生能把语言和它所表达的情境直接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有利于语言的记忆和巩固,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些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可以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并将会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才会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学习。笔者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时,在导入部分,提前下载视频,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夏季电闪雷鸣,把大树劈成两半的真实情境。学生们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身临其境,才会明白由于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面对雷电造成的自然灾害,非常恐惧,认为是“上帝的怒火”,把它当成天火,并且成了永久的谜。然后笔者再呈现科学知识中雷暴的资料,让大家明白“天火”之谜。紧接着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是谁解开了天火之谜吗?”让学生通过资料了解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导入阶段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以及师生谈话情境创设中,学习急于想知道在打雷闪电这么危险的恶劣天气情况下,富兰克林是如何解开天火之谜的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二、情境创设——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科学巨匠爱因斯但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时,可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融为一体,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当如此新奇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时,学生很容易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笔者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嫦娥奔月》第二课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用课件呈现《嫦娥奔月》视频,让小组合作,改编故事结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想象,有的小组让嫦娥可以找玉皇大帝赐予仙丹,可以返回人间。有的小组让后羿昆仑山上的西王母再赐一颗仙丹,让后羿也可以升天去看嫦娥等等。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改编的故事结尾,把这个让人感到分离的悲凉与痛苦的故事变得更美好。在此案例中,笔者创设视频情境,引起大家的同情,学生们畅所欲言,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都体会到了嫦娥的善良,后羿和嫦娥离开后生活的艰辛以及相思之苦,发挥丰富的想象,为故事改编了N个美好的结局。[3]

三、情境创设——提高学生语言分析能力

小学高段的语文学习,会选用一些具有历史性、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教师在导入阶段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相关资料以及视频,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第一课时的学习中,通过视频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境,同时讲解1939年—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告诉学生们《半截蜡烛》就是发生在当时的一个真实故事。在第二课时的文本理解中,笔者采用了表演情景剧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提前准备道具和课件背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教师分三场戏对学生进行编排指导,如:第二场戏中,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学生读课文和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在小组进行表演时更能“入戏”,把每个角色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都能表演地惟妙惟肖。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的感情产生共鸣,思想产生共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4]

四、情境创设——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养成

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之间有效沟通,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实践能力。在课内,教师可以创设表演活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一些课本剧。如,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一文中,学生小组合作扮演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举杯话别的场景,一位同学读旁白,两位同学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让学生们在合作表演中充分感受到朋友之间情深意长,依依不舍的情谊,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在课外,创设课外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小调查。如,绿色环保,爱护公共设施等话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经过集体策划、集体行动、收集材料、整理归纳等等,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同时,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发现、研究、探索,让情境教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种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杨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N];学知报;2010年

[3]王淑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学周刊;2011年15期

[4]张静静;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D]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1

猜你喜欢
能力素养情境创设创新思维
通过课堂“一创三教”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企业政工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企业政工师能力素养分析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