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雪梅
浅议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
卢雪梅
【摘 要】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两度脱离祖国期间,台湾人民不屈不挠,与殖民统治者进行了殊死斗争。对于日本殖民者的“皇民化运动”,许多台湾人日服穿在身,依旧中国心,位卑未敢忘忧国。在漫长的被殖民时期,台湾人民虽受尽屈辱,但对祖国母亲痴心不改。“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七子之歌》是澳门人民的心声,也一样是台湾人民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台湾 两度脱离祖国 被殖民时期 爱国情怀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了140多年来的最大地震,震级9.0级,截至2011年3月21日,地震遇难人数8277人。中国、美国、韩国……世界各国都被这一消息所震惊,在第一时间对日本进行捐助。在世界范围内的捐助活动中,捐款最多的是美国,捐款金额约合人民币2.1亿元,捐款金额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祖国宝岛台湾,约合人民币2.03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小小的台湾岛,竟为日本捐款2.03亿元人民币。大陆人对台湾人的捐款行为很不理解,许多大陆人大声质问:汶川大地震台湾捐了多少?有钱不舍得捐给同胞,却捐给中华民族的敌人?于是,大陆人大批特批台湾人“三姓家奴”、“哈日媚日”,这些尖酸刻薄的“豪言壮语”,让广大台湾爱国民众甚是伤心。
笔者认为:台湾人的捐款行为的确令人费解,但是大陆人也不能因此就对台湾人拔刀相向,口诛笔伐;更不能简单粗暴地用大陆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台湾人的捐款行为。作为一直生活在祖国母亲怀抱的大陆人,应该在了解台湾两度脱离祖国怀抱的特殊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在了解台湾人民内心难以愈合的伤痛的前提下,再发表高见。应该敞开胸怀,以包容的心态,博大的胸襟,从客观的、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台湾人,真诚地去理解台湾人“曾经的苦难”与悲哀,真诚地去理解曾经是母亲“弃子”的台湾人的“的无助与无奈”,真诚地去颂扬和讴歌台湾人在被殖民时期的爱国情怀,使台湾人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最终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而不是以偏概全,以对日捐款为契机,对台湾人谩骂声讨,让同胞寒心,让“渔翁”受益。
多年来,由于两岸长期对立,受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及各种思潮影响,台湾人对祖国大陆一直心存芥蒂,对祖国大陆的一些做法心存不满。如:“台湾民众在国际运动赛事挥舞国旗为中华队加油时,大陆代表经常一个箭步上去,把中华民国国旗扯下,他们认为理由很正常,因为依照奥委会规定,台湾民众不能挥国旗,只能拿中华台北的奥会旗。台湾的电视二十四小时反复报道这个大陆人士扯中华民国国旗的新闻。台湾民众的感觉应该不会好受,心想,大陆为何总是要打压我们。这样的事情多了,心结就深了。”
两岸不睦,兄弟自相残杀,台湾独立,是当今世界一些列强最希望看到的一幕。“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经历了一拨又一拨列强的洗劫、欺辱,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奋斗、拼搏,中华民族终于屹立于世界之林。台湾人与大陆人虽然政见不同,主义不同,也曾有过争执,有过摩擦,但毕竟两岸兄弟是一家,血浓于水。两岸只有摒弃前嫌,精诚团结,共同进步,才能最终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否则,鹬蚌相争,骨肉相残,暗自窃喜和受益的是李登辉等台独分子,是狼子野心的日本人。
为了让更多的大陆人了解台湾,了解台湾人民,了解历史真相。笔者认为:大陆人应该先从了解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的爱国情怀入手,让台湾同胞的爱国热情激励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前行。
纵观台湾历史,是千千万万台湾人民受苦受难、流血流泪的历史。
1624年,荷兰人统治台湾后,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对汉族则采用高压进行残暴统治。台湾人民不断进行抗荷斗争,较大规模的反抗不下二、三十起,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当数郭怀一驱荷起义。1652年9 月7日,郭怀一聚众计议。他说:“大家同受红毛虐待,早晚不免一死,反抗死,不反抗也死,不如起而一战,如果战胜,台湾即为我们所有。”由于起义军武器落后,武器多为锄头、木棍、竹竿,难于御敌,9月19日,起义被镇压。参加这次起义的台湾人有4500人,其中有大约3000人被杀害或饿死。荷兰人对被俘的起义军将士,有的用烈火烙死后,以马分尸,割头悬竿示众;有的被车裂处死,惨绝人寰。台湾人民在荷兰殖民者的残酷统治下,“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895年,日本人占领了台湾岛。日本军舰登岛之日,台湾民众撕心裂肺,哭声遍野,许多台湾人发誓:“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华魂”。台湾人不甘屈服,不愿被奴役。从1895年到20世纪20年代,台湾人民前赴后继,与殖民当局展开了殊死斗争。台湾人民自发组织义勇军,隐藏于深山密林中,利用地形熟悉、民众支持等优势,不断骚扰袭击日本人,大小起义数百次,让日本人惶惶不可终日。对于台湾人民的抗争,日本当局的政策是杀无赦,残酷镇压。在日本殖民政府统治台湾期间,被屠杀的台湾人约达60万,日本军国主义对台湾人民欠下了无数永远也无法偿还的血债,台湾人民经历了空前绝后的劫难。
台湾人民是爱国的,几百年来,台湾人虽然一次又一次被外族欺凌,一次又一次被母亲抛弃,但心依旧是中国心。
(一)故土难离
日据时期,日本殖民者为使台湾成为日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断强化和巩固对台湾的统治,他们积极鼓励日本人到岛内定居,允许台湾人自由选择国籍,妄图将台湾彻底变为日本人的居住地。面对日本人的痴心妄想,除四千多人离开台湾外,大多数台湾人依然选择留在台湾。此时的台湾岛,又一次被祖国母亲抛弃。台湾人像荒野的小草,渺小、倔强、无人怜惜。但却顽强地存活着,屈辱地坚守着,不是为了效忠什么天皇,更不是为了要一个什么日本国籍,主要是对家乡、对故土地眷恋之情,让台湾人义无反顾,别无选择。
(二)抵制皇民化
日本人从1937年开始推行皇民化运动,其目的是为了从思想上奴役台湾人,让台湾人忘记列祖列宗。一是挨家挨户搜查,没收台湾人视作生命的家族族谱,不许台湾人使用中国姓氏,必须改用日本姓名;二是不许使用汉语,学校必须用日语上课,禁止台湾人在公共场合使用汉语,使日语成为台湾岛的通用国语。三是学校不许使用中国教科书,必须使用日本人编写的歪曲中国历史的教材。日本人在岛内强制推行文化认同政策,如果殖民政府发现台湾人与其同化政策背道而驰,那么,等待台湾人的将是班房和刑罚。尽管如此,许多台湾人依旧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家中穿国服、说国语、保持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奉行“大丈夫行不改姓,坐不更名”。台湾著名作家吴浊流笔下的“先生妈”,就是台湾普通老百姓热爱故土、心向祖国的一个典型代表。
先生妈是一位极端憎恶反对“皇民化”、同情施舍老乞丐、正直善良、执着刚毅的老太太。她不学日本话,不穿和服、不住日本式的房子,甚至遗嘱中还提出“不可用日本和尚”,其“执迷不悟”、“冥顽不化”令人感叹。先生妈的坚守与执着,说明赤子之诚已深入台湾人的骨髓,爱国之心已融入台湾人的灵魂,先生妈对祖国的认同,也是台湾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先生妈》表现了台湾人民高尚的民族气节,也表现了台湾人民世代相传的爱国情怀。
(三)抗日斗争
1895年,当割台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人民哭声达于四野,华夏裔胄,义不称倭。从1895年5月底日军入台到10月21日台南陷落。台湾军民经历了大小100多场激烈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师团、一支海军舰队、击败5万兵力,造成日寇死伤3.28万多人。日本占领台湾之后,抗日的烽火在台湾从未停息过。“七七事变”后,台湾人民义不容辞地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中。如著名的台湾义勇军、台湾少年团长期转战于大陆东南地区,与大陆人民并肩战斗,风雨兼程。台湾人民的这些壮举,无不表明:在抗日斗争中,台湾人民为实现光复、回归祖国,与日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台湾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没有缺席。
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台湾人更是屈辱到了极点。其实,从18世纪起,台湾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的孩子,从大明帝国属岛到荷兰殖民地,从大清帝国福建行省属岛,再到大日本帝国附属岛屿,然后又是中华民国,台湾就像一个讨人厌的私生子,爹不疼,娘不爱,被人踢来踢去;台湾人在孤岛上,没有人关心,没有人支持,却依然倔强地呐喊、抗争,希望祖国母亲能够听到游子的心声。但是,台湾人不懈的斗争,换来的又是什么呢?懦弱的清政府对简大狮的无耻行径,让多少台湾同胞寒心。简大狮在反割台斗争中,多次率军进攻台北,1899年,由于敌强我弱,无奈之下简大狮退守厦门。但是走狗一样的清政府,却对日本人摇尾乞怜,把抗日英雄引渡给日本殖民政府。简大狮在被日军处决前慷慨陈词:“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这呐喊至今仍震撼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抗日英雄简大狮是台湾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面对这样的优秀儿女,祖国母亲又做得如何呢?在简大狮危难之时,清政府不是向自己的子民敞开怀抱,而是和侵略者一起把民族英雄送上断头台,这是母亲在被欺凌的孩子心上扎针,一针又一针,祖国母亲的残酷无情,让在黑暗中拼死挣扎的台湾人伤透了心。
就在伤痕累累的台湾人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时候,日本统治者开始推行怀柔政策。其结果是在台湾建立了一整套卫生和教育体系,替台湾完成了现代化的基本建设。1940年,台湾人的卫生、教育、收入、生活质量等指标,不低于大陆1980年的水平。经历了痛苦与磨难后的台湾人,开始找回自我,安居乐业。随着殖民政府现代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台湾人发现殖民政府是真心治理台湾的。多次被母亲遗弃的台湾人,突然从一个受人歧视的流浪“私生子”找到了归属感,这种“归属情感”,加上特殊的历史原因,也便有了部分台湾人对日本“创伤与暧昧”并存的复杂情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台湾人民终于重回母亲怀抱。但是,“对台湾人而言,祖国政府抵台后的种种施政与思维,与日本殖民政府如出一辙。在政治上,包括人事任用、国民参政、行宪与自治等问题,政府都有严重的政治歧视与差别待遇,国民党来台的外省官员抱持优越感高高在上,以国语国文能力与政治忠诚为由,拒绝台湾人平等出任公职与行宪参政的机会。日治时期以来台湾人所追求的自治主张,在祖国同胞的政权下,依然遥不可及。”“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台湾人积蓄了五十年的爱国热情又跌至冰点。于是,部分普通民众中本应随着台湾光复而没落的“日本情结”又开始抬头。
日据时代有大量的日本人与台湾原住民及台湾汉人通婚,台湾光复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日本商旅留在台湾。因为有许多日本人及中日混血留在台湾,所以台湾日本风情浓郁。再加上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等政要的亲日宣传,民族、国家认同的裂变,多样化的台湾“日本情结”在无声无息中生根发芽。
大陆与台湾,只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两岸同胞是一家。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伤痛和历史记忆,使大陆与台湾对日本人的仇恨,以及对祖国母亲的集体认知却相去甚远。许多大陆人不去了解屈辱的台湾历史,不去感受台湾人心灵的伤痛,只是一味地指责鞭笞台湾人的复杂情感,大陆人对台湾人的“软骨头”、“老奴才”的怒吼和辱骂,只能加剧台湾与大陆的对立,只能再次让台湾同胞寒心。
对于部分台湾人的“日本情结”,我们应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应该用心去了解台湾历史,应该用心去聆听台湾人的心声。只有用心去聆听,我们才能理解台湾人难以想象的纠结与苦闷;只有用心去聆听,我们才能抚平台湾人内心的愤懑与伤痛,才能弥合两岸长期以来所凸显的情感鸿沟。
请看这样一幕:“一艘台湾渔船,驶出海外后,看到远方的越南、菲律宾或其他国家可能不友善的船只,立即将舱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拿出来挂在船上,希望一路平安。进入台湾领海后,马上收起放回舱底,避免政治麻烦。”
多少年来,台湾人一直在夹缝中生存,有国不能爱,有家不能回,内心的煎熬与苦痛是大陆人难以体会的。台湾人、大陆人都是中国人,同根同祖,手足相连。让我们以弘扬台湾同胞的爱国精神为契机,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像呵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呵护两岸亲情。
注释:
①《人民网》日本频道japan.people.com.cn ,《日本红十字会公布东日本大地震各国和地区捐款排行榜》 2013年4月9日.
②张亚中(台湾).推动和平发展期两岸的身份认同:中华卡和中华旗[J].中国评论,2013年12月号,总第192期.
③田钰,傅玉能.台湾史纲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版.④陆游.关山月.南宋.
⑤《台湾网》www.chinataiwanorg《台湾血泪史: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2012年10月29日.
⑥田鹤年,李永铭,陈奇文,郝骏.台海历史纵横,华文出版社,2007版.
⑦《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台湾人民没有在抗日战争中缺席》2005年10月24日.
参考文献:
[1]文振庭.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2]徐鲁航.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3]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台湾[J].文学界,1987.
[4]古元清.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作者简介:卢雪梅(1968-),女,汉族,讲师(政工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