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语用教学”三步曲

2016-11-28 03:15池朱兴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用教学

池朱兴

摘 要:语用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重要手段。语用教学必须在文本解读上关注表达秘妙,在教学内容上选择核心价值,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凸显核心价值,从教内容到教表达转变课堂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亮丽转身。

关键词:语用教学;秘妙搜寻;内容选定;目标设计

2011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语文教学实现由教内容到学语言,由悟文意向学表达转变,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和表达秘妙,践行“语用”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燕子》为例,从文本“语用点”的搜寻、选定、设计三个环节入手,谈“语用”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细读文本,搜寻表达秘妙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意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大多数人还是一个秘密”,语言形式的探究和运用是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重要标志。因为语言形式具有“隐秘”的特性,需要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和较高的专业素养为依托,潜入文本,用心搜寻文本隐含的秘妙,这是教师践行“语用式”课堂教学的备课基本功。细读《燕子》这篇课文,笔者认为有以下的语言秘妙。

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表现季节的特点。描绘大自然的季节特点,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方可达到窥斑见豹的表达效果。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不管外形和动作都能给人美的视觉冲击。同时,它又是一种益鸟,是人人喜爱的精灵,因而是春天画面的点睛之笔。二是抓住燕子的特点的描写方法。本文最大的语言秘妙是把燕子的外形特征和活动特点相呼应。三是用写燕子来写春天的表现手法。题为《燕子》,文中第二自然段却浓墨重彩地写春天,似乎给人唐突之感,实际上燕子是春天最有代表性的精灵,明写燕子,暗写春天,这是一种非常精妙的衬托手法。四是传神的字词运用。如“凑”“赶集”表情达意的作用。五是精妙的想象,把燕子落在电线上的情态比作五线谱上的音符,并且和春天的赞歌联系起来,一石二鸟,实是天才之比。六是其他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作用。七是详略的处理:详写燕子,略写春天的其他景物。八是清新的语言风格。

孙绍振教授说过,文本细读要读出学生表面上一看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在文本解读阶段,从关注内容和情感转到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奥妙,对文本语言形式解读的广度和深度决定课堂教学的深度和效度。

二、依标据本,鉴选核心价值

文本内涵的无限性和课堂教学单位时间的恒定性构成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对文本细读所得的丰富深刻的形式秘妙,教师不可能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中给学生全盘托出,必须对诸多的语言秘妙进行梳理、筛选、整合、重构。取舍的标准最基本的是课标,其二是课文编者的意图,再者就是三看:一看这个秘妙是不是这篇课文的唯一,即充满个性的“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二看它是否能统领全篇;三看它是否有迁移性。如果把理解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作为本课的目标,那只能在内容理解上作平面滑行,阅读思考:燕子的外形特征是什么?它的行动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燕子特征的重点词句,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你的读把燕子的美读出来。如果你在春天看到这么美,这么充满生机的燕子,你想对它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写燕子。

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和重点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编者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燕子和写春天的关系。综合三个理论依据,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特点,特别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如何通过写燕子来写春天的特点,应该成为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因为通过对燕子特征及其表达特点的领悟,其一,可以把“凑”“赶集”等关键词的理解和品味统领起来;其二,燕子充满生机的活动特点正是春天的一个缩影,通过赞美燕子来赞美春天,符合单元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的定位。基于这样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是:作者写燕子外形和动作有什么关系?本文到底是写燕子还是写春天,二者有什么关系?秘妙的取舍是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的重要过渡,它是从课前准备到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捕捉能统领全文、有个性、可迁移的语言核心教学点,是教学的成功关键所在。

三、教学设计,凸显核心目标

从教学核心价值的确定到教学设计的转化,必须对核心价值进行聚集、放大、重组、优化,本着简化头绪、深耕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设计出符合课标和学情的教学方案。《燕子》一文,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在以下两个节点上用力。

1.揭示外形特征和行动(飞翔)特征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行文的心机

燕子的外形可写的东西除了“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外,还有“小巧尖利的嘴巴”“晶莹透亮的眼睛”“轻巧有力的小脚”等,如果只是为了表现燕子的“活泼机灵”,后面三个外形特征也能表现,为什么作者只写前面三个,而且还用了个“凑”字呢?作者笔法的高妙在于不是孤立地为写外形而写外形,而是将外形特点和飞翔特点形成照应,也就是说,只有光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才是飞得轻快敏捷的三个条件,正因为有这样的外形特征,才有那样的飞翔功能。这种手法是本文最大的表达秘妙。另外,呼应的关系被点明之后,对“凑”字的理解及其精妙用法的领悟就水到渠成:燕子的外形特征中只有羽毛、翅膀、尾巴与飞翔的功能有关,再也没有其他的特点能与此挂得起钩来,“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凑”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这种恰如其分的分寸感。这种理解的方法切合课标中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作用的要求。再者,这种方法具有可迁移性,对作品欣赏和写景状物非常有借鉴意义,在教学中应重锤敲击。

2.写燕子和写春天的关系

文中第二自然段浓墨重彩写春天,其用意何在?首先,春天之美,美在生机。作者用“赶集”一词生动在哪?赶集有两种内涵,一是集市的时间短,往往只有一两天,买东西的人和卖东西的人都要赶上时间,所以人们争先恐后地赶;二是人们赶集并非全是为了买卖东西,还有凑热闹的含义,具有娱乐的目的。由于赶集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距离,引入生活情境理解关键词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是另外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赶集时人们的活动情景,从而理解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其次,描绘充满生机的花草树木,是为燕子的活动铺就时空舞台,或者说充满生机的春天是燕子活动的背景。反过来说,如果说春天的花草树木相对是静的,那么燕子是这幅春天彩画上最具代表性的“动”的精灵。作者明写燕子,暗写春天,这是比较高妙的互为衬托手法。如此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表达秘妙,在丰满学生对燕子特点的感悟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联系和系统的思维。当然,可能有人会感觉这样的目标定位有拔高嫌疑,因为这个目标着眼于全文的逻辑联系,它严格意义上是高段的目标。这样的目标设定基于的学理依据是:从单元主题的角度来看,本文所要歌颂的确实是大自然的春天,燕子只是春天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如果拘泥于写燕子角度,等同于状物解读和设计,那就明显偏离文本的主旨和单元主题;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角度看,让中年段的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训练全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线性思维品质,又何尝不是语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需要?

教学设计用具有统领功能的核心问题来拢聚关键字词、修辞、段落、篇章等教学价值,课堂设计显得简约而丰厚,既深耕局部又关照整体,让学生的语言品味和运用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

总之,“语用”教学的课堂实践,要在文本解读、核心价值鉴别、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上贯彻“语用”理念,探寻“语用”元素,落实“语用”实践,真正和理解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语文教学的亮丽转身。

参考文献:

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语用教学
叩问意义:核心素养下语用教学新视野
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应用方法探索
语用教学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
论小学英语浸润式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大数据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方法探寻
走出“语用教学”认识误区
指向语用
让语用教学在课堂中闪烁光芒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