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通过对乡镇小学四年级学生自带小型体育器材的调查和实验,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创新思维以及一物多用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学生自带“三小件”的优势,旨在为小学中年级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器材;“三小件”;兴趣;创新思维;一物多用
一、引言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无疑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极好的契机,并注入新的活力。体育与保健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更需要全面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学校各方面发展的共同目标。但是乡镇学校硬件设施不齐全或学生人数较多,在体育课上得不到充分锻炼,且课外活动又受限于场地。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生自备小型体育器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小型体育器材很多,在此笔者选择了必备的短绳、毽球和沙包各一件(此后简称“三小件”)进行研究分析。
二、研究对象、方法
1.研究对象
实验班:某乡镇小学四年级(3)班48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7人。
对照班:某乡镇小学四年级(4)班45人,其中女生25人,男生20人。
2.研究方法
(1)实验法
选取四年级(3)班作为实验班,在为期一个月的实验期中,每位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必须带“三小件”其中的1~2件,用于准备活动或放松活动时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甚至整堂课利用一小件进行多种活动。
(2)观察法
进行课中、课后观察,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实际效果。
(3)文献法
笔者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
三、结果分析
1.课中利用“三小件”情况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班平均每节体育课有72.9%的学生能利用“三小件”进行自主创新活动,彼此之间互助合作;16.7%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建议下进行活动;只有10.4%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命令下进行活动。对照班44.4%的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自主创新活动;33.3%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建议下进行活动;还有22.3%必须在教师的命令下进行活动。可见,“三小件”在小学四年级学生中是可行的。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
2.课外活动利用“三小件”情况分析
“三小件”在课外活动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毽球,它不受场地的限制,不分男女。由于功课繁忙,课外活动利用“三小件”的概率低于课中。有60%的学生会在课外活动中利用其中的1~2件进行活动,在短短十分钟内,学生仍然能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相较于实验班,对照班也能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但学生在走廊上嬉闹的情况比较多,有17.8%的学生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
3.一物多用的情况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统计出实验班29.2%的学生能够利用一小件进行5种以上的活动;47.9%的学生能够进行3~5种活动;剩下的16.6%的学生能够进行3种以下的活动;仅有6.3%的学生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与实验班相比,对照班可以利用自备器材进行3种以下活动的学生较多,占40%;26.7%的学生可以进行3~5种活动;5种以上的,仅占13.3%;剩下的20%的学生在教室里看书、做作业。实验班的学生了解了一物多用,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四、结论
1.培养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学生本身就是好动的,尤其是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但是,体育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锻炼中。学生自带“三小件”可以利用小器材进行锻炼,不受场地的限制,且不像跑步那样单调。轻便的器材、简单的技巧、丰富的内容更能培养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简单的“三小件”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动脑,开发其潜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力。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一条绳子,一只毽子,一只沙包,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承受。它们携带方便,玩法并不单一,有着无穷的趣味性。玩的时间、场地要求并不高,可以有效调节大脑,更有效地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五、建议
第一,小型体育器材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锻炼效果,并结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项目、《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考试内容要求和学校场地设施以及学校传统体育项目设置器材。
第二,学生自带小型体育器材要符合家庭的经济实力。过大的经济投入反而会引起一些家长的争议。种类不宜过多,一般2~3件即可。
第三,学生通过使用小型体育器材,能够学会使用的方法、技术、技巧。在教学思想上,要让学生明确活动开展的意义。
第四,学校可根据学生自带的小型体育器材举办各种比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提高学校体育成绩。
参考文献:
[1]程世佐.一物多用的启示[J].体育教学,1990(12).
[2]吴凌云.农村小学体育设施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