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学生体育习惯形成与培养策略研究

2016-11-28 02:32:59陈凯丽郑琪琪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培养

陈凯丽 郑琪琪(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大一学生体育习惯形成与培养策略研究

陈凯丽郑琪琪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 要:该研究以华北科技学院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该群体的体育锻炼情况,发现四个大一学生的体育习惯主要受到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的影响。个人方面,主要包括目的、态度、兴趣;学校方面,体育课、体育老师、体育场地器材会对学生的体育习惯产生影响;家庭因素方面,学生的体育习惯受到父母的体育意识、家居周围体育氛围的影响;社会因素方面,学生的体育习惯主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社区体育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大一学生 体育习惯 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大不如从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的概念,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平衡心理和戒烟限酒。其中“适量运动”是获得健康的重要条件,从行为学的角度引导人们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来,改变生活方式和习惯,远离疾病。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是我们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大学第一年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质量,也是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基础,更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前提。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华北科技学院大一学生的体育习惯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大一学生体育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1.2研究方法

该文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

2 大一学生体育习惯现状调查分析

2.1大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得到了300份有效问卷,从性别分布上看,其中男生152份,占比50.6%,女生148份,占比49.4%,男女生比例几乎相等。

根据体育人口的标准:每周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30min以上、每次在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根据调查分析,76%的大一学生没有体育习惯,24%的大一学生有体育习惯,共73人,在有体育习惯的73人中,男生54人,女生19人,男生人数远远高于女生。

2.2大一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形式

调查研究发现,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是大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方式,这表明了大一学生的群体意识很强,造成这种结果也可能是他们所参加的体育项目的要求,必须要多人参加才能完成。其次是占比为16.91%的个人形式的体育锻炼,独立意识较强,可能是参与一些形式较为随意、不需多人配合的活动。从性别角度上分析,女生比男生更喜欢结伴进行体育锻炼。

3 影响大一学生体育习惯形成与保持的主要因素

3.1主观因素

3.1.1体育目的

体育锻炼目的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来源,是养成体育习惯必不可少的因素。大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较为多样。调查发现,强身健体是大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目的,说明大部分的大一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要是为了提高健康水平。其次是减肥塑形,表明了大一学生对好的身材的追求。第三位是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体育运动可以使他们情绪得到改善,身心得到放松。

3.1.2体育态度

调查发现,2/3的学生非常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决定体育态度,体育态度又决定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频率有直接决定着大一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3.1.3体育兴趣

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转化成需求,促进体育运动的习惯。体育兴趣对学生体育习惯具有指导功能,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兴趣可起到诱导和“催化剂”作用。

3.2客观因素

3.2.1学校体育的影响

(1)体育课的影响。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最主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必经之路。研究发现,2/3的大一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的评价很高。他们认为体育课可以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可以强身健体、减肥塑形,更重要的是,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这不仅有益于个人,也有利于增进友谊,班级增强凝聚力。

(2)体育教师的影响。

体育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形象气质、谈吐、内在修养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体育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业务水平不仅单纯的影响学生,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3)学校体育设施的影响。

学校体育场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体育教学完成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体育习惯必不可少的。体育场馆的管理滞后等原因使得体育场馆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的需求,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受到阻碍。

3.2.2家庭体育的影响

(1)父母的体育意识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孩子的生活准则大多来自父母的要求,孩子的体育爱好当然会手父母的体育爱好所影响。因此孩子的体育行为、态度受到父母的影响。

(2)家居周围体育环境。

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寒暑假期间,学生活动的主要地点就是家居周围。通过比较,发现有体育锻炼习惯者的家居周围体育设施器材情况好于无体育锻炼习惯者,因此,家居周围的体育设施的多少关系到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

4 建议

4.1内部策略

4.1.1培养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推动学生体育学习、养成体育习惯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十分重视体育兴趣的培养。

4.1.2合理安排业余时间

大学生活比较轻松,闲暇时间较多,因此大一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时间不是问题。这就要求大一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4.1.3磨练意志品质

调查研究显示,1/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坚持体育锻炼是因为个人意志不够坚强,这就要求大一学生加强对自己意志品质的培养,坚持体育锻炼便是最佳选择。

4.2外部策略

4.2.1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学校良好的体育氛围,需要学校各部门共同努力,面向大部分学生,从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师生共建,把校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做到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

4.2.2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器材

目前高校篮球场、排球场、田径场等室外场地免费开放,但由于课程原因,场馆供学生使用的时间很少。针对这种现状,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加大投入,提高场地器材的质量水平,是现有资源最大化的使用。

4.2.3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着教授、引导的重任,教师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高低。

4.2.4提高父母的体育意识

家庭体育方面,提高父母的体育意识,刺激体育需求,明确体育目的,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参考文献

[1]杨晖.高校女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12):141-142.

[2]贾俊刚.影响体育运功的动机研究[J].科技信息,2009(2):220.[3]唐开荣.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项目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9(4):119-121.

[4]尹博.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体育科技,2005,12(1):139-141.

[5]姜晓珍.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6]莫连芳.对广西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习惯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7]吴戈.南京地区本科院校学生体育习惯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6(a)-0082-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6.082

猜你喜欢
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与名师成长探析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10:45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篮球意识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35:15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4:43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