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期,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所谓“陌生化”是指将人们熟悉的事物变“陌生”,让人们产生新鲜感,调动人们的思维,再以新奇的方式表现出来,给人新的审美体验,新的认识、新的思维结果。
在英语学习世界,为了让学生对英语阅读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陌生化”把学生已知的内容重新包装,以新的形式出现,调动学生对英语文本学习的积极性,在“陌生化”的英语教学环境中收获别样的风采。
一、教学方法陌生化 收获鲜活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机械地重复同一件事,比如单词的记忆背诵,因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机械地重复昨天,缺少新鲜事物的刺激,学生便会觉得每天的学习内容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因此,教师要会“七十二变”,在尊重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情设计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新奇的教学方法倍感“陌生”,因“陌生”而充满期待,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3B 《Unit4 Wheres the bird?》的复习课时,很多老师都喜欢借助一个小球和一个盒子,把小球放在盒子的不同位置来操练复习问句wheres...?和in, on, under, behind等介词,但在表达方位的时候,学生只是说单个介词,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完整的语句表达。看似这个活动运用了实物,有游戏活动的感觉在内,但学生对这些机械性的游戏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失去了兴趣,因而感到疲倦,所以学习效果并不显著。
笔者在市里的一次公开课中学习了一位老师对这个版块的教学,她的教学方法新奇而又独特,让大家耳目一新,充满了期待。首先她设计了riddle猜谜游戏,通过描述和图片让学生猜测这节课的人物主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猜测。猜测出a clown之后,该老师又设计了小丑clown扔球的游戏,配上欢快的音乐,当音乐停止,球藏在箱子的某个方位,教师伺机提问wheres the ball? 学生则用Is it in/on/under/behind...? 来猜测。这个陌生而新奇的游戏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猜方位”的热情,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的思维被极大的激活。当学生乐此不疲地和小丑clown猜谜的时候,也真真切切地学到了如何用语句来复习巩固方位的表达方式这一知识,最重要的是英语学习的兴趣已经悄无声息地根植在内心的深处,为今后的学习铺砖添瓦。
二、教学情境陌生化 收获情感共鸣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对那些新鲜陌生的事物具有浓郁的兴趣。但如果课堂上呈现情境的都是熟悉的,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因而产生审美疲劳,造成灵感的缺失。因此,在英语课堂中引入“陌生化”教学,创设新奇而陌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打开心扉,放飞想象,在“陌生化”的英语情境中欲罢不能,回味无穷。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8 Open Day》一课时,很多老师在新授课文时,都是机械地先教学单词,然后再让学生将单词带入句型中练习“Whats in the...? Theres/ There are...”先把词句处理好了再进入课文,这样做不仅破坏了文本的整体性,而且几个词句操练轮次下来,学生已经对这样的操练不感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下面一位老师的处理,却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首先她通过音乐和图片引入学生很喜欢的哈利波特的magic school,并导出open day, 通过魔法学校招生,设计闯关游戏,在各个关卡中设计新授内容,学习单词和句型,自然地引出story time的内容。闯关成功后,出示:“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节课,设计了哈利波特这条主线串联整节课的内容,学生融入到其中,身临其境体验magic school,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并在感情上升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校产生自豪感,并让学生明白Well begin, half done.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位老师心思巧妙地捕捉了细节,并使用“陌生化”精心设计了教学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全神贯注地陶醉在英语情境中。
三、教学内容陌生化 收获学习热情
在戏剧表演中,制造“惊愕和新奇感”使得戏剧“陌生化”,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同样的,这种形式的“陌生化”也可以运用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的大脑接受新的刺激,获得新的感受。因此,英语教师不能只停留于教材,而应立足教材之上,善于挖掘、改编、整合、开发文本资源,使得学生在“陌生化的教学内容”中收获学习热情。
Christmas 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话题。在五年级上册Unit8 At Christmas 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只是将文本简单地呈现,让学生读一读,被动地灌输Christmas的知识,学生学得乏味,也无法很好感受到Christmas的文化气息。在2014年江苏省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中,来自如东掘港小学的沈国峰老师,给我们演绎了别样的精彩。
首先,他通过read and guess游戏,提供几个关键词,猜出Christmas的关键要素Father Christmas, Christmas tree, Christmas stocking, 导入主题Christmas. 接着在文本的处理中,沈老师将原有的书本中的图片和描述剖析开来,让学生小组合作默读纸条上的内容,了解大意,再自己动脑动手完成图片匹配,学生表现得更有兴趣,学习得更投入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原本简单单一的文本,巧妙地陌生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收获成功,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得高涨。接着,让学生大声朗读匹配好的图文,让他们根据时间顺序来排序,再次深入地理解体会文本,抓住关键的四个词first,next,then,finally. 沈老师对这节课的处理,改变了传统的直接呈现文本,将文本内容巧妙地陌生化,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成功,既让学生们掌握了阅读技巧,又让他们收获了学习的热情。endprint
四、教学程序陌生化 收获探索情趣
清·戴延年在《秋灯丛话·忠勇祠联》中提出:“不特推陈出新,饶有别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改变原来的认识,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因此,英语教学也要敢于打破常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让熟悉的教学过程变得陌生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耳目一新,饱含好奇心,激情澎湃地探索新知识。
经典故事《皇帝的新装》学生们都很熟悉,在2013版牛津小学英语6A中也出现了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一课文。对于这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的童话故事,学生对其内容早已不陌生,如果还是按部就班,按照故事的情节线索一路展开,学生一定会觉得索然无味。如何将这一大众化的故事再度蒙上神秘的“面纱”,激起学生用英语来阅读故事、讲述故事的欲望? 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运用“陌生化”理论做了以下尝试。
教学活动一开始,教者模仿当时人气正旺的魔术师刘谦,利用一个衣架表演了魔术来引出两个关键句:clever people can see the clothes. Foolish people cant see them. 当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魔术的趣味中时,引入对故事的描述Here is a story about a king and the magic clothes. Clever people can see the clothes. Foolish people cant see them. Do you know this story? 鼓励学生说出故事的中文名,并用中文表述故事的大意。中文版本的故事都是学生熟悉的,因而学生都会表达。紧接着,翻转课文,直接呈现课文结尾处的最后一幅图,让学生直面故事结局,从谈论皇帝的穿着和离经叛道的行为入手,引导学生对皇帝这个故事人物产生好奇和探究心理,让学生对英文版The kings new clothes产生一定的阅读期待:英文版的故事结局会有所不同吗?带着这样的好奇和期待,学生在接下来的整堂课的学习时,没有因为已经了解而无趣,反而多了一丝探索的情趣,有种迫切想要去了解对比的心情,因而,整节课学生都精神抖擞,充满了求知的欲望。
面对重新调整和处理过的经典故事,学生产生了一种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阅读感受。这种感觉,能激发学生更全神贯注地阅读,更好地理解故事所用的语境,更好地理解故事所富含的人文素养,从而更有利于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陌生化”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能让学生以新的眼光和视角解读文本,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思考。但是,“陌生化”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新奇,也不是让人越看不懂,越“陌生”越好。而是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度地运用“陌生化”理论。只有这样,“陌生化的英语课堂”才能如期上出别样的风采。
(张云蕾,常州市金坛区城西小学,213200)
责任编辑:颜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