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文本插图 精准教学目标

2016-11-19 08:41邹琦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材解读教学目标

邹琦

【摘 要】现行品德教材的呈现方式与原来的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文字量减少,插图增加。这一特点给教师理解教材意图、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增加了难度,教师常因读不懂课文插图所承载的教学意图,致使教学从设计起就偏离目标。针对这一现状,可从“多层次解图,寻问目标根源”“多角度观图,解析目标主次”“多维度读图,把握目标重点”这三个方面着手展开探究,以提高品德教师对课本插图的解读和把握能力。

【关键词】文本插图 教学目标 教材解读

现行品德教材的呈现方式与原来的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文字量减少,插图(照片)增加。这一特点给教师理解教材意图、准确把握目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对插图的利用主要存在下列三种偏差: 一是脱离教材体系,孤立看图,与目标背道;二是忽视编图逻辑,随意审图,使目标偏差;三是无视图文关系,单纯阅图,令目标失重。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试图运用以下一些策略来提升教师解读“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品德教材的能力。

一、多层次解图,寻问目标根源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但无论何种版本,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解读教材插图应站在课程标准、教材体系的高度,逐层分析,定点定位。

(一)依据课程标准,揣摩编排意图

插图作为教材有机组成部分,一定有其根据标准来编写的缘由、意图、目的及意义。解读课文插图时,教师可将插图与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进行比对,寻找此板块、此图所承载的课程标准内容,深刻把握课标与教材的内在联系。例“我与世界”这一课的内容标准是这样表述的: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联系这一条,我们发现本课教材正是这一标准在传统节日方面的具体化,意在引导学生“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传统节日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教材中“春节”一图是代表中国出现在世界传统节日文化中,它是世界范畴内中国传统节日的那一小部分,不应作为重点铺开。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插图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解读插图时也要回归本源。

(二)对比主题单元,分辨年段差异

教材编写有其系统性,知识点、感情线和训练面都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呈螺旋式上升的,任何一个教学内容,置于特定的学段、特定的单元,有着它的作用与理由。品德课程围绕一条主线进行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给品德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要求。《浙江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建议》第5条指出,要进行单元备课,根据课程设计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特点,分析各册教材中相关单元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单元定位。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师解图时可将相同主题的教学插图进行对比,建立“课”与“单元”之间、“课”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如教学《美好的家园》一课时,笔者把家园主题单元的课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然后借助表格的形式对相关课文进行纵向、横向的梳理,了解本课内容所处的位置和承载的教学目标。前后一对比,笔者的心中豁然开朗:二下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关注身边环境的意识。“森林遭砍伐,小鸟无家可归”图的编排只为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的意识。

(三)联系前后课文,确定课时要求

品德教材大多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建构方式。备课时,教师要树立单元整组教学全程研究的意识,在整体把握单元目标,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的前提下,联系前后课文的相关内容,整体解读图例,准确定位每一幅图所承载的课时目标。例如我们教研组在集体备课三年级《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第2课时时,发现在第一课《我国的行政区》教学中学生已经对长江、黄河的形状、流经省市有了初步的理解,因此第二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第2课时的课时目标就应该基于第一课但又高于第一课,这两条河的知识目标不再是重点,“感受长江、黄河以及祖国水系的秀丽、壮美”这一情感目标才是本课的主要目标。单元教学中,只有联系前后课文进行解图,课时目标的制定才能做到不偏不倚。

二、多角度观图,解析目标主次

面对不同类型的课文插图,读图、解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教师应遵循图与图编排过程中的逻辑关系,采用多种方式联系着看图、解图,找寻插图承载的教学目标。

(一)上下图审视看,梳理目标层次

一篇课文中的一个主题,教材往往会安排一组图片来体现它的教学内容。有的是两三张,有的是三四张,有时甚至达到六七张。这些图片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又有前后顺序,不可调换。解读这类组图的教学目标时,需要教师仔细分析,从深浅程度上,把握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例如在准备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红绿灯》这一课时,笔者发现此课中的插图是随着故事情景出现的,看似简单(帮助理解故事内容),实则不然。首先,笔者发现这三幅图都是交通标志图,且三种标志是不一样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图案。由此可知,“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初步了解交通标志的分类”是本环节的教学目标。然而教材解读是否到此结束了?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三幅图的排列顺序也有讲究,先出现指示标志,再出现警告标志,最后出现禁行标志,程度在不断加深,这正是教材梯度设计和目标逐步提高的体现。由此,在落实“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知识性目标的过程中,还应深层次地推进严格遵循交通标志指示这一安全意识。因此,面对多层含义的插图,只要上下联系,反复审视着看,就能把握各插图之间的递进关系,梳理清楚隐藏的层次目标,收获“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二)发散图对照看,凸显目标主体

发散图,指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表达一个共同主题的多幅图。此类插图有以下特点:其一,多幅画面反映的不是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群体);其二,图中的画面与画面间的意义联结,并不存在先后衔接关系。这些“散”点给教师正确解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美好的家园》一课的教学后,就有教研员在点评时这样说:“请看一下书本46页这两幅家园图的大小。你是否想过为什么美好的家园图那么大,整整占了一页,而生态环境遭破坏的环境图却相对小得多呢?编者为什么不换一下?”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为什么这两幅图的大小不一样?现行的品德教材图文并茂,似乎很“浅”,其实背后蕴含着深意。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慢慢融入教材背后的“深意义”中。两幅图一幅大一幅小,大的图显然是本课的重点,编者是在告诉读者感受家园的美好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小图的意图是什么?链接“美好家园”这一主题,笔者领会到编者是想通过这两幅图的正反对比,引发学生对美好家园环境要素的深入思考,进而带领学生进行第47页“美好家园条件”的小讨论。由此,找到了两者的联结点。

三、多维度读图,把握目标重点

浙教版品德教材的编写,注意将文字媒体与图像媒体整合,形成图文并茂、有机共融的效果。课本中出现的文字虽少,但类型丰富。主要集中在单元导语、主题文字、图片注释、提示语、旁白人物、情境对话等,备课中教师不应该把这些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附庸,要注意将课文的这些文字部分作为图片资源解读的辅助资料来使用。耐心品悟这些文字,不仅能帮助教师准确定位目标,而且对其中的重点目标的把握也有指导意义。

(一)串联引导语概要,使目标线索更明晰

浙教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虽然文字不多,但其内涵往往是它涉及的全部教学内容的精髓,体现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如果说读懂每篇课文只是在“自家的地里耕种”的话,那么链接主题单元导入部分的“单元概要”,就容易厘清事情的头绪及发展脉络,找到教材插图设计的主要意图,把握插图承载的重要目标。备课时,仔细研读这部分文字,从中寻找线索,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以《节日大观》一课为例,该课所在单元的导语中这样写道:“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皮肤的颜色不同,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同,穿的服装不同,并且还有各自独特的传统节日等,但是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寥寥数语,简单明了地揭示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抓住这一线索,“春节”这一组图在教学目标中的合理位置就即刻凸显出来,能精准把握感受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目标。

(二)探提示语本意,把控目标方向更精准

品德教材中的提示语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关键词则体现了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核心概念。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关键词或提示语,以此为线索,认真分析教材插图的着力点,就能比较精确找到理解该插图教学目标的方向。如《我家住在新农村》一课备课时,结合提示语“了解新农村的变化”、关键词“新农村”解读“住房、道路、公共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活动”组图时,我们将目标锁定于感受新农村生活的变化。课堂上,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近几年来农村的变化。学生纷纷从住房、道路、公共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喜人变化娓娓道来,较为精准地实施了目标导学。

综上所述,教师应依据品德课程标准站在全学段教材的高度上俯瞰教学内容,认真审视教材插图,采取比较异同点、抓住着力点、寻求突破点等策略来解析课文插图,制定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主编.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韩永平.浅谈把握浙教版品德教材目标的三种方法[J].中小学德育,2006(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中心小学 311100)

猜你喜欢
教材解读教学目标
在第二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闭幕式上的讲话
读懂教材,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