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湘浦
摘 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给学生提供锻炼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刺激发散思维的环境。教师要立足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兴趣;质疑;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能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独特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的特征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品质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激发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因此,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激发兴趣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任何思维都要凭借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实现,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发挥语文课的优势,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最佳状态。
要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和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语文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质疑是创新意识的标志,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过程的萌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问难,从而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不管质量如何,教师都应以赞许的目光、鼓励性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肯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质疑。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要让学生不迷信教材和老师,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大胆提出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突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固有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沿着不同的方向和途径,运用不同的思考方法,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从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独特的思维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敞开思路、积极思考,逐步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发散思维。
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给学生创设培养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如,我教《鹬蚌相争》一文时,当学到课文的结尾“渔夫轻而易举地就把鹬鸟和河蚌一起抓走了”时,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鹬鸟和河蚌的命运会怎样呢?”一开始,很多学生都自然而然地想到它们会被渔夫煮来吃了这样的结局。这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它们除了被渔夫煮来吃了之外,还可能会有其他不同的结局吗?”经过这样一引导,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有的说:“后来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终于逃走了。”有的说:“渔夫的孙子告诉爷爷要关爱小动物,央求爷爷把鹬鸟和河蚌给放了。”还有的说:“鹬鸟知道自己错了,还连累了河蚌,就决心要把河蚌救出去,”还有的说:“河蚌原谅了鹬鸟,它知道自己走得慢,逃不出去,就设计帮助鹬鸟逃走,而自己却被渔夫煮了。”这样多种思维的碰撞,就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当成为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采用正确的方法,就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