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让体悟表达与思维培养共舞

2016-11-19 08:41倪晓琴
新教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深刻性独创性语句

倪晓琴

【编者按】语言与思维关系极其密切,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学习,也要重视思维的训练。当前,在一些课堂上,思维训练有弱化的趋势,这与教师的问题设计及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阅读教学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本专辑将重点报道在实际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以促进阅读教学课堂效益的提高。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思维总是由语言承载着进行交流,两者密不可分。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乎思维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学习,也要重视思维的培养。下面,笔者结合阅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比较策略,在引导学生探寻语言表达秘妙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其思维品质。

一、比较字符的特殊表达,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思维品质之一,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为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所读的内容,善于结合语境理解并运用不同的语言文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比较等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秘妙,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 关注标点符号。

在语言文字的形式中,标点符号无疑是一种最特殊的形式,也是阅读教学中值得关注的训练点之一。有些课文中,会出现一些与标点符号的常态用法很不相同的现象。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这样一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一位教师这样引导比较:请关注时间词后面的标点,有没有发现特别之处?学生很快发现了两个“另类”的句号。教师再引导:一般情况下,此处应怎么加标点?学生交流后,出示语句:①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②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通过比较与体会,学生明白了作者的用意:“我”正等待父亲归来并期待父亲赞誉的,所以觉得时间是无比的漫长;心中那种度“分”如年的感受,通过这两个句号表达得淋漓尽致。之后再启发学生思考:平时你有这样的体会吗?这样的用法,可以用到何处?举例说一说。如上,紧扣“特殊”的标点符号,引导学生与原有的认知进行比较,细细体味,酌情运用,让学生对语言的表达之法有了新的领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启迪与培养。

2. 关注遣词用字。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用“给它换个词”或“把这个词去掉”的方式,引导学生品悟语句中字词的含义,感知用词的新意与灵动。如,《乡下人家》有这样一处:“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其中“天高地阔”一词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乡下人家黄昏用餐的场面,意味深长,值得咀嚼。教学时,可以出示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比较品读。①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吃起来。②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比较后,一位学生道出了自己的体会:一开始,我觉得“天高地阔”这个词语用得不对,“吃”怎么可以用“天高地阔”来形容?但联系上下文后,我感受到这个词用得太贴切了,“天高地阔”真实地反映了乡村晚餐的舒适与惬意。有时我们去乡下,是可以端着饭碗,走东家串西家,那样自由地吃饭,真的是“天高地阔”呢!

这次比较的实施,很自然地运用了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策略——“顺应”。顺应,是指当原有思维结构不能包容新的思维要求时,学生会主动改变原有的思维结构,使思维结构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正如学生从认为“天高地阔”用得不对,到感悟“天高地阔”用得贴切真实的这个过程。在顺应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逐步加深,思维的灵活性得到训练,同时也培养了能结合语境来理解语言文字的良好语感。

二、比较句段的意绪表达,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思维品质的基础,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与本质。在阅读中,则表现在善于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善于把握语言表达的脉络,善于较快地抓住文本的中心意旨等。这就需要我们把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与培养思维品质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比较揣摩,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思辨力,在语言的品味与习得中逐步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1. 关注句子的意。

文本中总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我们要善于发现语句深处藏着的“意”——包括语句的意思、作者的情感以及表达的方法。面对这些语句,不妨采用逆向思维,改变原来的词序,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整理概括,来发现语句表达的秘妙与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慈母情深》有这样一处:“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其中,“我的母亲”倒装且复沓的运用,饱含着儿子内心对母亲的爱与呼唤。怎样让学生更清晰地感知呢?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先出示以下语句:①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②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教师引导学生读后比一比,这两句话的表达有怎样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作者选择第2种表达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发现:这两句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含着的情感是有差异的,第2句融入的情感更深厚、更真切。三次出现“我的母亲”,分明是作者内心一次又一次对母亲的深情呼唤;倒装置后,更突出了母亲在“我”心中的地位,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愧疚、感动、感激,以及对母亲的心疼与爱。学生从中也感悟到,这种“倒装”“复沓”的表达方法,可以运用到平时的语言表达中去,使语言富有深度且含有意味。这个过程,从同到异,由浅入深,从读到用,层层递进,逐步达到深刻与透彻,促进了语言习得,也促进了思维品质向纵深的发展。

2. 关注段落的序。

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二十韵》这样写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若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弄清段落的序、全文的序,既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又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女娲补天》有这样一段:“天啊,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都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这段话围绕“可怕”,先写“天空”,再写“地”,接着写“山冈”和“田野”,最后写“人”的状况,极其有序地描写了灾难可怕的场面,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有序表达的特点呢?我们可以打乱句序:天啊,太可怕了!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都是洪水。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这样写是否恰当?通过反复比较,学生会发现:这样的表达杂乱无章,前后缺乏必然的关联。一段话只有按照一定的条理来表达,才会显得有序,才让人读得懂。经常进行类似的比较训练,学生便能带着这样的意识去阅读,养成整体观照的阅读思维与习惯;表达时也会更注意语言的前后关联与逻辑关系,做到有序表达。在读写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也得到有效的训练。

三、比较篇章的风格表达,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独特地、新颖地且有价值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在语文学习中,有的学生能写出新颖独特的句子,有的能写出富有新意的习作,有的能对文章有独特的理解……这些都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独创性的培养,可以从关注篇章的表达入手,逐渐渗透,不断提高。

1. 关注同一篇章的不同板块。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就同一篇章中不同板块内容进行比较,明确“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引领学生逐步明晰作者布局谋篇的独特用意并学以致用。如,《用心灵去倾听》选了三个事例来记叙“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表达对苏珊善良心灵的赞美。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与苏珊的“电话”交往中一定发生了很多事情,而作者为什么选了这三个事例?在比较中,学生会发现作者选材的用心:第1个、第3个是交往的初次与最后,都有纪念意义;通过第2个事例“我的金丝雀死了”,苏珊让“我”懂得了如何乐观地看待生命的结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生命”的教育,意义非凡。这样的比较过程,其实是点燃了独创性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明晰习作中如何在选材、组材上,体现与众不同的新意,并将此表达方法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

2. 关注不同篇章的风格特点。

现行教材的编写已充分考虑篇章的比较阅读,教材中有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作品,有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编者力图把原来看似孤立的、封闭的、静止的单篇,作开放的动态的多元的组合,让学生打开阅读视角,发现不同篇章中的同与异,让各种富有新意、富有个性的文章,不断冲击学生的阅读认知,不断丰富阅读积累,助燃独创性思维的迸发与闪耀。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安排了“动物”单元,丰子恺《白鹅》与叶·诺索夫《白公鹅》为一组合,老舍的《猫》和《母鸡》为另一组合。学生在比较阅读中逐步发现这些作品,虽然是同“物”或同作者,但文章的情感、语言的风格、行文的结构、表达的手法等等,都彰显不同的风格特点,其间的个性之光熠熠生辉,这也照亮了学生独创性思维的发展空间,是对独创性思维形成的熏陶、感染与浸润,为学生今后的语文思维的飞跃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这三种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往往是交叉或交融的,只不过是在某一阶段或某一状况下有所侧重而已。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既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也要在其过程中,重视思维品质的训练与培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逸夫小学)

猜你喜欢
深刻性独创性语句
论非独创性数据库的邻接权保护模式
重点:语句衔接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让经典不再遥远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抓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议作品之独创性*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