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玉玲 汪洋
摘 要 根据职业高校的特点,从思想教育、课程教育、社会实践、技能竞赛、校企合作、创业创新等方面阐述大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 职业精神;高职大学生;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71-02
Theory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based on Employment Oriented//GU Yuling, WANG Yang
Abstract Features articles based vocational colleges,from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course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 skills competition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 aspects elaborates th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 professionalism; college student;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1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精神现状
当代高等职业学校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关心国家的发展,愿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追求自我成就和自我实现。当代大学生是社会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独立意识较强,但缺乏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更对职业精神的内涵和具体要求缺乏认识,具体有以下表现。
以个人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遇到问题考虑更多的是个人感受和利益;同时心理又非常脆弱,遇到困难不能勇敢面对,责任意识缺失。因此,有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无法适应和胜任岗位要求[1]。
眼高手低、急功近利 目前一些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上课很少动手动笔记录,课下用于实践时却无从着手,知识不能牢固掌握。在就业时,自恃“天之骄子”,不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变化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对就业方向和待遇报酬期望过高。最终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或者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拈轻怕重、牢骚满腹,频繁跳槽,这些都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缺乏敬业精神 职业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敬业精神,而爱岗、敬业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重要体现。但目前很多企业认为当代高职大学生的敬业精神还是比较缺乏的,在工作中存在偷懒和畏难情绪,怕苦、怕累,不能从内心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总觉得工作是为老板做的。
2 培养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的策略
为了应对当前社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尝试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理论与实践工作。
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 思想决定行动,职业精神的养成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高度认可和重视,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并有面对和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思想工作的教育。从新生入校开始,就进行入学教育,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大学生手册知识竞赛”“辩论赛”“党的基本知识讲座”“社团活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一系列塑造职业精神的活动。紧扣行业和专业进行深入的职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深刻领悟践行职业精神对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益处。
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职业纪律 学校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特别是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特殊,新生进校时分数和普通高校相比较低,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容易产生迷茫和自卑的情绪。因此,高职院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信心。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以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和职业信心。学校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为毕业生提供就业的政策和相关信息,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让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职业生活,缩短衔接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精神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自觉建立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另外邀请技能名师和企业人员为学生开设讲座,讲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行业要求,邀请优秀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和建议,帮助他们树立职业信心和建立职业情感[2]。
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责任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国情,服务社会与人民,与社会接轨,培养团结互助精神,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责任和职业精神。如部分学生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以“继承先辈遗志,点亮信仰之光”为主题的体验式学习寻梦之旅。选派学生远赴境内外进行交流学习已是学校坚持多年的文化品牌。学校每年还选派学子赴香港理工大学进行“学习+体验”式的课程,连续三年公派学生赴台湾东南科技大学进行深度交流学习,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多元文化,养成高效、严谨的职业精神,提高了职业技能。
以课外技能竞赛为引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校强调技能成就才干,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技能节活动,以“灵动你我 创新未来”为主题,旨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经过精心组织、认真策划、科学培训,使多名学子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如组织学生参加亚洲机器人运动竞技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优顾杯”全国高校模拟炒股大赛、“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汽车空调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等。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锻炼了自我、展现了自我,提高了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增添未来就业信心与知识储备;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激发了学习热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强化了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3]。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学校历来坚持与大、中、小型各类企业保持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搭建校企共育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众多不同专业类别、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机会。学校与多家企业如摩托罗拉(武汉)移动技术通信有限公司、联想集团、德国通快激光集团、意大利ELEN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校企合作之机为学生学习就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搭建起桥梁。
学校与虎都(中国)实业有限公司“联姻”共建“虎都服装学院”,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人才。校企双方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让企业全程参与“虎都服装学院”的建设、管理及教学环节,利用“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开展“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形成“校企融通、课岗对接”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与敦煌网网货中心共同创建“沙漠之鹰”跨境电商培训班,为学生提供培训工作,经过培训后双方共同组建外贸跨境创业团队,融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为一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自身职业理想[4]。
3 结语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职业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也取决于是否具备职业精神,是否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从严要求自己。除了掌握精湛的技能,还要有更高的追求,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精神。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效果显著。毕业生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就业率稳步上升,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越来越高。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中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一些成效,今后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上仍需继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仍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为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开辟更多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媛.当代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塑造[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55-157.
[2]王萍霞.市场经济伦理视域中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兰州学刊,2010(3):155-157.
[3]廉永杰,陈怀平,张华伟.建国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21-24.
[4]黄红英.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J].职业教育研究,2010(2):60-62.